王聪
这天清晨,丁阿姨突然出现紧张害怕、坐立不安、浑身难受、心慌、胸闷、出大汗、干咳等症状,她将这些症状与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系到一起,担心不已,便大声呼救……后来,家人及时拨打120急救车,将丁阿姨送到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后经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的全面检查,均无异常。
据了解,丁阿姨既往多次出现以上类似情况,也就诊过综合医院相关科室,都未查出病因。近来以上情况发生的频率增加,症状表现也加重了。那么,丁阿姨究竟是怎么了?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一种精神科的常见疾病——惊恐障碍,因为后据精神科医师诊断,丁阿姨与此有关 。
惊恐障碍是一种慢性的、发作性的、常常突如其来的急性焦虑障碍,它来得突然、不可预测、反复出现、异常强烈。
患者发作时常伴濒死感,并且因此产生恐惧感,感到害怕,同时会出现严重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症状,这种症状会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惊恐障碍发作期间,患者意识清晰,但是会出现对下一次发作的恐惧,以及对某些特定情境的回避。
惊恐障碍的发病原因目前有很多假说,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有些惊恐障碍患者的表现酷似急性心绞痛发作、肺栓塞、急性脑缺血发作、急性哮喘发作、甲亢等内科疾病,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等。
多项研究显示,目前国内综合医院多无精神科会诊,非专科医师对于首诊惊恐障碍的识别率低,误诊率高达100%。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惊恐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转入慢性波动病程,与真正的躯体疾病相互叠加,影响预后,增加疾病负担,甚至造成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相反,如果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远期疗效让人满意,在急性期治疗的患者,50%~70%可以缓解。
惊恐障碍的治疗需要遵循综合治疗、长期治疗、个体化治疗的基本原则,以降低惊恐发作的发生频率和发作严重程度,即达到“零惊恐发作”的目标,缓解预期性焦虑,恐惧性回避,最大限度地降低共病率,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药物治疗方法首要考虑惊恐障碍的发生频率。
如果患者发作频繁,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这时可考虑给予一线药物治疗,例如选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
如果患者病情还未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可送服下列药物,比如舍曲林、氟伏沙明、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帕罗西汀、文拉法辛缓释剂、度洛西汀等。
如需临时改善紧张、焦虑等惊恐症状,可考虑选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奥沙西泮等。另外可以选用丁螺环酮、枸橼酸坦度洛酮等药物治疗,改善焦虑情绪。
1.健康教育。应对患者进行与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为其介绍疾病的特征以及治疗方式、疗程等,让患者心中有数,令其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健康观。
2.心理治疗。如已经被很多研究证实十分有效的认知行为治疗,即CBT治疗,主要目标是纠正灾难性的解释,帮助患者梳理认知,改善其焦虑情况,并为其提供应对焦虑的策略。患者通过学习如何改善认知、改善情绪,进而会改变行为。精神动力学治疗也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它的治疗靶点是深层次的,是把潜意识的冲突矛盾意识化,从而挖掘患者深层次的原因,解决心理动力学的核心冲突。
3.运动。缓慢、循序渐进的有氧运动具有缓解焦虑、抑郁、惊恐的作用,作为辅助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在家庭中如果出现惊恐障碍的类似表现,我们需要做什么呢?下面给大家一些小建议:
1.务必到医院排除存在相关系统疾病的可能性。
2.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再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
3.若确诊为惊恐障碍,发作频繁要规律用药,偶尔发作时可以准备临时缓解症状的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4.疾病发作时,患者可进行放松训练,如肌肉放松、呼吸放松等,这有助于缓解急性焦虑症状。具体操作:患者把注意力都放在身体肌肉的活动以及保持心境平衡上,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收缩和放松头面部、脖颈部、上肢、胸腹部、下肢各组肌肉。呼吸方面可采用腹式呼吸放松训练。
5.患者发作时,家人要给予及时的关注,积极倾听,耐心疏导,鼓励患者表达内心体验以及身体感受,帮助患者改变对于疾病的错误判断,进而摆脱心理困扰。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丁阿姨。那一天,在急诊科医生的建议下,丁阿姨被转介到精神心理科,经过北京安定医院焦虑症门诊医生的精神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后,明确诊断为惊恐障碍。经过2周的专业治疗,丁阿姨的病情稳定多了,没有再发作过。丁阿姨在离开门诊时说,疫情虽然还在,但是自己不再害怕了。
(摘自《大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