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震平,陈 倩,林 宁,陈燕珍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湛江 524000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指出生后体质量在1 500 g以下的新生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各器官功能发育欠完善,摄入营养无法正常吸收,易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成为各种疾病侵袭的高风险对象,其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1-3]。帮助患儿尽早适应周围环境,增强体格与免疫力,是保障其生命安全的关键。临床常规护理多集中于患儿危重症状的控制,而较少关注患儿其他方面的生长发育,不利于患儿整体功能的发展与健康成长。接触刺激指通过外界刺激源与新生儿躯体进行接触,有利于增强新生儿胃肠蠕动,提高营养摄取能力,促进生长发育[4]。环境刺激指将新生儿置于特定的环境中,使新生儿快速完成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过程,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环境适应力与抵御疾病的能力[5]。本研究将环境与接触双轨刺激应用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于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0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出生时体质量低于1 500 g,入院时病情严重,经抢救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严重受损;先天畸形;合并遗传代谢病;染色体异常;宫内感染,合并重症缺血低氧性脑病;患儿母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接受有创呼吸机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男23例,女29例;胎龄30~35周,平均(32.97±2.20)周;出生体质量1 516~1 984 g,平均(1 750.32±234.24)g;出生身长41~47 cm,平均(43.72±2.57)cm;出生头围26~30 cm,平均(27.97±1.47)cm。观察组:男21例,女31例;胎龄30~35周,平均(32.73±2.51)周;出生体质量1 535~1 984 g,平均(1 759.38±224.33)g;出生身长41~47 cm,平均(43.68±2.70)cm;出生头围26~30 cm,平均(27.82±1.60)cm。两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头围及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对照组
采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常规护理。新生儿出生后放置于保温箱内,送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保温箱持续保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通过静脉输液和胃肠内营养等方式提供营养支持。干预时间至患儿出院时。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加环境与接触双轨刺激,干预时间至患儿出院时。
1.2.2.1 环境轨道刺激
鸟巢式环境刺激:责任护士将温暖柔软的浴巾以对角滚筒方式卷好,置于保温箱内,构建一个椭圆形的休养环境,大小以患儿枕骨-坐骨结节为长轴,以左右肩宽为短轴,高度5 cm左右,并铺设适量棉花,使其形状功能类似于一个鸟巢。将患儿安放于“鸟巢”中,设置保温箱温度为35~36 ℃,湿度大于80%,保持室内光线柔和无刺激,并根据患儿具体表现调整温湿度,每隔2 h为患儿调整1次体位。音乐环境刺激:由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选择并剪辑柔和、舒缓的音乐曲目如摇篮曲、小夜曲等,保存于MP4播放器中,由责任护士将MP4播放器放置于患儿枕边,分别于每天11:00、15:00、19:00播放,音量控制在35 dB左右,播放时注意观察患儿对音乐的反应情况,每次播放时长为30 min。遮光暗环境刺激:由责任护士拉起病室窗帘,调暗室内光线,避免阳光直射,在保温箱上方放置遮光罩,构建一个类似于母体子宫的幽暗环境,提高患儿舒适度。
1.2.2.2 接触轨道刺激
腹部按摩接触刺激:使患儿仰卧,由经过专项培训的责任护士担任按摩接触者,将润脸油涂抹于双手,并轻轻揉搓,使手掌产生一定热度,避免突然带给患儿强烈的冷刺激。以患儿肚脐为中心点,责任护士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沿顺时针方向按摩患儿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等部位,动作轻柔,注意避开尚未脱落的脐带痂,按摩期间仔细观察患儿反应,并适当调整按摩动作与力度,每天3次,每次5 min,若患儿有腹胀等症状可适当延长按摩时间。口腔按摩接触刺激:由责任护士严格进行手部消毒后戴上无菌手套,将食指探入患儿口中,以适当力度行口周按摩,并用食指轻轻敲击患儿口腔内舌、颊等部位,每天2次,并在喂奶前后用小勺勺头轻触患儿舌、颊等部位,行口腔刺激,使之出现反射性口腔运动。全身抚触刺激:由责任护士对患儿全身不同部位进行接触与抚摸,患儿先取俯卧位,从背部开始抚触,然后将患儿转为仰卧位,依次抚触其头部、胸部、腹部及四肢手足等部位,抚触过程中用关爱的眼神、轻柔的语言与患儿交流,完成视、听、触觉的刺激。
为便于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由责任护士于患儿出生后3个月时进行患儿各项指标的数据收集,通过电话邀约患儿家长带患儿来科室进行体格发育、神经系统发育和胃肠功能的评价,不方便来院测量者由责任护士入户收集数据。
1.3.1体格发育
比较两组患儿的体质量与身长。患儿取平卧位,使用统一的卷尺测量患儿头顶部至足底部的长度,记为身长。将患儿置于体质量称上,读取结果记为体质量。
1.3.2神经系统发育
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6]比较两组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状况。NBNA包含5个维度,共20个条目,分别为行为能力(6个条目)、主动肌张力(4个条目)、被动肌张力(4个条目)、一般反应(3个条目)和原始反射(3个条目),各条目采用3级评分法,根据不同选项分别赋予0、1、2分,总分0~40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系统发育越好,≥37分表示神经系统发育良好,<37分表示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1.3.3胃肠功能
比较两组患儿的胃肠功能,包括呕吐率、腹胀率、每日排便次数。呕吐指从口中吐出胃内容物[7]。呕吐率=出生后3个月内有呕吐的患儿例数/患儿总例数×100%。腹胀:腹软平坦为正常;腹部膨隆,按之柔软,为轻度腹胀;腹部膨隆,按之如鼓,为中度腹胀;腹部膨隆胀满,皮肤紧绷,叩为鼓音,为重度腹胀[8]。腹胀率=出生后3个月内有腹胀的患儿例数/患儿总例数×100%。新生儿每日排便次数3~5次为正常,次数过少提示胃肠蠕动不足,次数过多提示胃肠蠕动功能紊乱。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两组患儿出生后3个月时体质量、身长、NBNA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每日排便次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呕吐率与腹胀率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出生后3个月时的体质量和身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体格发育比较
观察组出生后3个月时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
观察组呕吐率和腹胀率低于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胃肠功能比较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长发育与多种因素相关,妊娠期母体营养不良及疾病状态等可能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出生时各器官组织功能低下,是感染、低体温、呼吸衰弱等病种的常见侵袭群体,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也使得体格发育迟缓[9-10]。常规护理首要解决的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命安全,待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后才关注患儿的体格发育。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环境与接触双轨刺激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施加干预,将患儿置于温暖、柔软的“鸟巢”中,调暗室内光线,构建一个类似于母体子宫的幽暗环境,为患儿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并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同时每天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使患儿心绪处于欣悦、安宁的状态,为患儿生长发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对患儿进行腹部按摩,可促进患儿胃肠蠕动,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有利于促进患儿体格发育。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环境与接触双轨刺激后,观察组出生后3个月时体质量、身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提高患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可为其神经系统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11]。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机体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神经系统发育也处于受限状态。常规护理以病情监管及营养照护为主,而忽略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本研究纳入“鸟巢”、音乐与暗光等丰富的环境刺激源,并对患儿全身不同部位进行轻柔的抚摸接触,有利于提高患儿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度,触发患儿全身性的神经反射,从而利于患儿神经系统发育。研究表明,婴幼儿组织协调性与其神经系统发育存在相关关系[12]。本研究对患儿进行口腔刺激,有助于婴幼儿的协调性发展,促进反射性口腔运动,进而刺激神经发育。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常规给予静脉输液和胃肠内喂养,虽可提供营养支持,但会使患儿胃肠道失去对食物刺激的正常反应,影响患儿胃肠功能的发展,使其代谢紊乱,从而出现呕吐、腹胀不适等情况[12]。本研究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规律性的腹部按摩接触,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加速胃排空,增加排气、排便,提高患儿胃肠功能,从而减少患儿呕吐、腹胀的发生,为患儿提供良好的营养保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呕吐率和腹胀率低于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