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诠
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和素质,比如知识结构、文化修养、审美眼光乃至道德人品等等。但最关键的首先是一个人的艺术感觉和性情。因为其它方面都可以依靠后天的努力。唯独一个人的艺术感觉和性情是与生俱来的。在我们朋友圈里,守谷是最性情的,艺术感觉也是最好的。在这点上,大家常常会嫉妒他。
且不说一幅好字一方好印会令他激动半天,就是一条小溪一片花草几株老树几声鸟叫,都能使他忘情颠狂。他多次感慨,倘有机会,一定要选一片山坡,盖几间草房作工作室。而且一定要有花有草有树有山有水。这不正是几千年来文人雅士永远也做不完的那个梦吗?只有让心灵真正贴近大自然,才能有创作的激情和欲望。近年他辞掉了身边许多杂务琐事,定居济南,一把刻刀,一管柔毫,专心致志地描绘着他心中的艺术圣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由此,我们理解了燕守谷山水、印章、书法作品里野逸的山林气息那是一种真率的清纯的如梦如幻的烟云之气。真所谓“快霁一天清淑气,健帆千里碧榆風”。
在当今书坛,人们往往把燕守谷定位成一位篆刻家,这不仅因为多年前全国四届中青展时他的篆刻作品就荣获大奖,“一场秋雨一场寒”“弭金冬之玺”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同时,他最早接触的也确实是篆刻艺术。20世纪80年代上海篆刻家陈茗屋先生的一次篆亥0讲座,把他领进了神奇玄秘的艺术大门。后来他负笈京华,山水、篆刻、书法又得乃师王镛先生亲炙,尤其他的篆刻作品在出秦入汉的同时又融入了王先生浑茫苍辣的朴拙之气,风格为之大变。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精美的《当代青年篆刻家精选集》,守谷当之无愧地名列其中。由此,奠定了他在当代印坛的地位。王镛先生评其日:“守谷嗜铁笔垂二十载,潜思而力索,心慕而手追,兼擅八法,益以书卷。故其作有古人亦有我焉。”曾见守谷治印,走刀如飞,冲切互用,仿佛大将斫阵,手起刀落,掷地有声。当今印坛高手治印多讲究图式构成,苦心孤诣,出奇制胜,然时露机心,难掩巧媚。守谷治印却是率性落刀,游刃恢恢,一种清纯简远、稚朴散逸的山林之气充溢其问,这是当代印坛高手如林而守谷之所以能艺帜独张的基本理由及其面貌风神。
守谷作画,攻山水,重写生,其徜徉山水性本爱丘山,出入名山大川林泉沟壑,寻僻探幽摹写观照更是成了他的日课。所作山水,皴擦勾染,劈削点抹,或纵笔挥洒,或细心收拾,着意全在“真”“逸”二字。或许有人认为,守谷画作量还欠丰,我倒不以为然,他胸中丘壑横陈,山水之梦成痴,难道笔底还会缺少六朝烟云吗?
当然要谈谈守谷的书法艺术。其于书法自篆隶人手,线条点画重秦汉风韵金石气息,生辣恣肆之中含刚健婀娜,猛厉野逸之中又不失真纯虚灵。近年来,他尤喜作大草,长枪大戟,跳宕腾挪,纵横捭阖,雨骤风狂。时或枯笔翻扫,一片狼藉;时或浓润聚散,云烟满纸。其结字,大开大合,笔随势走,势由心发,痛快淋漓;其章法,怪奇相生,盘桓萦纡,云腾雾绕,顾盼风流。看守谷作草书真是一种享受,这哪里是挥翰写字,简直就是性情的挥洒,风驰电掣,任性逍遥。正如古人所言:“草书非兴到不能佳。张旭作草必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助。怀素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曾种万株芭蕉,以供挥洒。东坡所谓酒气从食指间出,皆以助书之兴也。”(清·戈守智《汉·书法通解》)守谷作草,恰恰就是这种如醉如狂的姿态。
守谷兄为人耿直真诚,且常携一股豪侠之气,做事更是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行走坐卧,风风火火。因此,朋友们常常说他自身就是一篇激情四射的草书,而且是大草、狂草。
(作者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韩少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