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与“移、疑、宜、怡”教学

2020-08-26 07:42陈晓晶
校园英语·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结合教学实例,通过“移、疑、宜、怡”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发展学生英语阅读思维,养成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增加学生英语阅读体验,塑造学生英语阅读品格,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陈晓晶,沈阳市第一二七中学。

一、引言

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王蔷教授认为“目前,有些中小学开展的阅读课并不能称为真正的阅读教学,因为这些阅读课程的教学内容仍局限于语言、词汇、语法知识等,并没有很好地依托学科内容,教授语篇背后所要传达给学生的寓意,这使许多‘育人的想法只停留在口号层面”。

阅读对于提升中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塑造良好的文化品格、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教师重视学生对现有结论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教学的严格划一,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课堂上文本的解读、问题的设计、任务的组织浮于表面,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终生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移、疑、宜、怡”探索

1.“移”动效应。单一地站在讲台上,更适合一言堂,而移动能够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上活动情况,更多创造自己与学生交流,一起学习探究、讨论,也能够增加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设计有意行走路线与无意行走路线,可以更好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打造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

2.“疑”问引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疑”、学生寻“疑”、师生合作解“疑”。面对现在的孩子,教师应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的每个环节都倡导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审辩性思维能力。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记忆和拷贝的过程,而应该成为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宜”字入心。适宜的方式,适宜的伙伴,适宜的位置,适宜的材料,适宜的环境,适宜的氛围,为学生创造最适宜的学习条件。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通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互助的学习活动,小组内设计分层学帮带练,让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宜的位置,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既在学习也在传授,互动的不仅仅是英语学习方面的知识,还有个人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互补,学习成果的分享与共创,让教与学自然而然地渗透与融合。

4.“怡”情体验。因教学实施过程中改变了英语教学的枯燥乏味,而实现了师生都快乐的怡情怡心的体验,课堂教学,围绕一个目标,自然而然地讨论与参与,水到渠成地归纳与总结,教师做得更多的是引导;而学生通过自主感知,小组合作,审辩性思维的运用,达到最适宜学生英语语言发展的教学效果,不经意间教师与学生,互相陶冶性情,为英语课堂注入了灵动性,让思维有了广度,让学习有了深度。

四、“移、疑、宜、怡”的教学实施过程

1.侧重教师的移动,全面移动,问题移动,感知移动,达到英语兴趣怡情。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对英语阅读学习及生活还未完全适应,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主动走近学生,距离上的拉近,增进彼此的好感。具体做法如下:

(1)“移”是教师单方面的,无论站位还是行走,都是为了吸引学生,提高兴趣,让学生注意力跟着教师灵动起来,同时也让教师和学生更轻松自然地感受英语阅读课堂氛围。(2)在移动过程中,笔者提出“疑”问,引领学生思考;继而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学生坐在座位上不用起立就可以提问,笔者会移动至提出问题的学生,近距离地启发学生回答所提问,这使学生的疑问具有及时效应。(3)接下来,教师发现“适宜”学生的知识传授方式,并感知学生的课堂感受,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七上教材的《A trip to space》这篇文章的教学中,首先,笔者的做法就是“移”步到学生中去,笔者以文章中的主角Jerry的身份,与学生富有情趣地交流去月球前夜的心情,目的是激发学生到月球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课堂上笔者自然地游走在学生中间,与学生自然地分享着笔者对月球旅行的认知。同时,面对学生充满兴趣的提问,迅速生成笔者教学所需的思维目标:学生的“疑”。此阶段“疑”的产生,笔者作為这个“疑问”的策划者,笔者把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转化为阅读的原动力。在质疑与解惑的过程中,笔者与学生分享学习目标—日记的格式,一般将来时的表达形式等。在移动教学与答疑的过程中,笔者寻找“适宜”学生的学习方式,并走到学生的分组当中去,把学生的“疑”作为教学的“宜”情境,让语法知识通过阅读感知与交流体验而达到领会和学习的目的。兴趣带着他们走进阅读,兴趣促使各层次的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在兴趣怡情的体验下,学生可以自主归纳总结段落大意,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激发,从而进一步走近彼此。

2.侧重学生的疑问数量、疑问质量、疑问深度,达到反思怡情。(1)学生在教师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融入学习英语阅读中,学生自主提出疑问增多,教师也了解了学生更多的知识与能力的需求。教师除了教材阅读材料以外,给学生找到更多的适宜的辅助的课外阅读材料,开始进行小组合作解“疑”。(2)在阅读更多材料的基础上,开拓视野,使学生提出的疑问质量得以提高。(3)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思维互相碰撞,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更有深度。

3.侧重学生拥有适宜伙伴、适宜位置、 适宜氛围,达到素养怡情。(1)学生由于善于质疑,需要找到适宜的伙伴,互相探究随时研究解决。(2)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找到自己适宜的位置,自己既是“老师”能够帮助别人解答问题,同时又是学生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以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3)学生主动寻找阅读材料,形成适宜的阅读氛围,深入阅读,真正怡心怡情。

在九下教材的补充阅读《Marco Polo》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学生教、我来学”的方式。课堂上的移动方式致使角色发生转换,笔者的“移”真正转换成学生的“移”,学生的“疑”转换成笔者的“疑”。教师首先布置了关于“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的文化背景资料收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然后将学生的资料拿到课堂上做一节丝路文化的分享课,采用了分组共享的方式,共享资料,在此过程中进行了学科整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每一小组共享资料,同时授权提出问题,作为教师,此刻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筛选资料,整合后作为课后制作PPT的素材,学生分组准备一堂生动的英文丝路文化展示。这个过程中,教师个人的能力与知识储备起到了重要作用,适宜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是教师选择素材的关键,通过这样的集体讨论和学生的教学展示,让学生在怡情怡心的美好感受中确定了阅读游记类文章需要关注时间、地点、出行方式、所见、所闻、所感,进而学会分析文章结构。

五、结语

学习不是以获得多少知识或技能作为标准,而是应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曾任耶鲁大学20年的校长,也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理查德莱文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体现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整体。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保障,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初中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中,笔者将更好地落实“移”动效应,“疑”问引领,“宜”字入心,“怡”情体验。

参考文献:

[1]王蔷,陈则航.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2]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猜你喜欢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英语学科素养的探析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