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项目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的理论,提出项目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的融合概念,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软件开发实训类课程的特点,综合分析高职软件开发实训类课程的特点,归纳总结以项目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在高职软件开发实训类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项目;情境教学法;高职;软件开发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0-0077-02
1项目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的融合
1.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1]。
在项目教学法中进行教学设计时,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2]。在实际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项目教学法一般可按照五个教学阶段进行,其中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和归档或结果应用。
1.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法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创设“情境”,其途径主要有六种,分别为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和语言描述情境。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1.3融合的概念
以项目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适合于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它综合了项目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的优点,即在教学的过程中,以项目为主导,在项目的每个环节中设置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基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锻炼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一种融合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学法。
2高职软件开发实训类课程的特点
2.1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职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过程中最后一批录取的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文化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方面都落后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4]。高职学生普遍职业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足,有一定畏难情绪,容易放弃有难度的课程学习,轻视理论,喜炊实践操作。
2.2软件开发实训类课程的特点
软件开发实训类课程主要是针对前期所学的软件开发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实训,是学生出去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之前在校内的模拟实战,因此实训的内容要遵循全面、实用、主流的特点,课程中需选用贴合或者直接使用真实项目来训练。
2.3高职软件开发实训类课程的特点
综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软件开发实训类课程的特点,高职软件开发实训类课程在设计时除了考虑全面性、实用性和主流性外,还必须额外考虑其内容的难易性和趣味性,这样可以让更多的高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但此类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以项目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在高职软件开发实训类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对项目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的融合定义和高职软件开发实训类课程的特点分析,不难发现以项目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在满足高职软件开发实训类课程的项目性需求前提下,通过在项目中设置情境,寓教于情境,以此充分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发现了以下三个问题。
3.1情境数量问题
此类课程的项目中能够设置的情境并不多。由于软件开发的专业性和工程性,一个规范完整的项目从开始到结束需要遵循软件工程规范。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在项目的各个环节里主要是用表演体会情境,其次是生活展现情境与实物演示情境。比如在項目的设计、实施及测试阶段可以采用表演体会情境,即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公司的项目开发团队,各小组内选出项目经理、软件设计师、软件测试工程师,小组中的每个人在项目的各个环节负责不同的工作,合作开发;在项目的需求分析阶段可以采用生活展现情境,通过从生活中选取某些典型场景向学生介绍项目的使用场景,明确项目的用途及意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项目的认识慢慢地从抽象变为具体,拓展思维,便于后期项目的设计及实施;在项目的推广阶段可以采用实物演示情境,通过向他人以实物的方式展示开发的软件项目,促进交流,激发自信。
3.2覆盖面问题
在使用角色扮演法的表演体会情境时如何确保所有学生在项目的某个环节中都能够得到锻炼。比如在项目的设计、实施及测试阶段,项目开发小组中都已经明确了每个组员的具体分工,即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需求的制定并统揽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软件开发人员负责项目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并编码实现;软件测试人员负责根据项目需求、概要设计和详细没计撰写测试文档并进行项目测试验收。虽然这是模拟软件公司开发流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好方法,但是在学校里面是需要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实训课程就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检验和锻炼,这就与目前做法产生了冲突。
3.3考核问题
在整个课程中如何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这个问题与覆盖面问题有关联,在项目最重要的设计、实施及测试阶段是通过角色扮演法进行分组实施的,每个人在小组中扮演不同角色,负责不同工作,合作开发,而最终的课程考核是要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的考核方式(平时考勤,平时作业,期末考试/考核等)进行全新的设计。
4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针对情境数量问题的对策
在继续深入研究情境教学法理论和经典、创新案例的前提下,以项目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在高职软件开发实训类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将项目多样化,丰富各个项目中多个环节里的不同情境的设置,以此让更多的情境融入更多的项目中。
4.2针对覆盖面问题的对策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三个方面措施。
首先,在指定项目开发小组的人选中采用以优带中差的分组方式进行。即一个小组必须由一个或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带领多个成绩中等和差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为项目经理,发挥榜样的作用。小组分组和组内各种角色的确定原则上由学生们自己完成,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上述原则进行必要调整。
其次,在项目的设计、实施及测试阶段中定期轮换角色。为保证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和考核的公平性,项目经理角色不变,主要在软件设计师、软件测试工程师中进行角色轮换。
最后,同一角色中按照項目模块进行内部轮换。比如负责实现界面的软件设计师可以定期与负责实现数据库的软件设计师进行轮换,测试功能A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可以定期与测试功能B的软件测试工程师进行轮换。
4.3针对考核问题的对策
在突出教师对课程的主导性,激发学生在课程中主动性的前提下,参考过程性评价理论,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学生的课程成绩由以下公式计算。
课程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项目经理的评价(20%)+小组内部评价(15%)+自我评价(15%)+教师抽测(50%)
期末成绩=项目推广中教师对小组的评价(50%)+小组互评(50%)
5结束语
随着以项目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在高职软件开发实训类课程中进行长久和深入的教学实践研究,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和找到更好的对策,以此完善该教学方法在此类课程中的运用,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黄涛.高职软件开发实训类课程的设计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6):78-81.
[2]张兰芳.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及其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6):245-248.
[3]史洋.情境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5(22):74-75.
[4]龚芸,李宇才,贺建新.关于高职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J].职教论坛,2009(8):59-60.
【通联编辑:光文玲】
收稿日期:2020-02-28
基金项目:武汉城市职业学院2019年校级职教改革专项重点课题“以项目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在高职软件开发实训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9whcvcZG02)
作者简介:黄涛(1982-),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应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