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公立医院主导医养结合模式PEST-SWOT分析

2020-08-26 07:49孙行陈瑶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13期
关键词:PEST分析医养结合SWOT分析

孙行 陈瑶

摘要:为展望三级公立医院主导医养结合工作的发展前景,本文采用PEST-SWOT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方面对其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三级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模式的推广,将为我国养老服务提供更多选择。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养结合;SWOT分析;PEST分析

当今全球正步人老龄化阶段,劳动力和金融市场等诸多领域都将受此影响,进而引发全球性危机。《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修订版》指出,到2050年,全世界每6人中,就有1人年龄在65岁以上,而这数字在2019年为11人。

进入21世纪,中国面临的养老问题则更加严重,2005年郭东、李惠优首次提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理念。我国主导医养结合服务的主体包含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其中,在医疗机构层级的选择上,很多学者更加倾向由一、二级公立医院主导开展,然而,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发现,三级公立医院在医养结合领域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对三级公立医院主导医养结合模式进行PEST-SWOT分析,从而对该模式能够发挥的作用进行准确判断,取得结论并提出完善建议。

一、内部优势

(一)落实分级诊疗,多元协同强化慢病管理

三级公立医院能够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资源共享的“医养医联体”,为老人在医院专科病区、医养病房、养老院、社区和家庭之间提供专科诊治、延续照护、双向转诊等连续性服务。同时为老人提供慢病康复、健康宣教等服务,加快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二)简化就医流程,节约老人就医时间成本

三级公立医院拥有专业医疗团队,能够及时转运老人进入专科病区接受治疗,治愈后转回医养病房,实现“医一护一养”三方随时转换。同时,老人不用通过医院传统的排队挂号、检查等繁琐的就医流程,便捷享受用药取药、化验检查等服务,老人突发性疾病的救治都可在医养病房操作,赢得了黄金抢救时间,安全有保障。

(三)着眼社会需求,培养养老专业医护人才

根据《2017年中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情况报告》显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不足50万人,其中持有养老护理资格证的不足2万人。三级公立医院作为临床实习教学基地,有能力培养专业医护人才和护理员,提供长期护理服务,即使面对突发疾病也能及时反应。同时,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示范性、公益性特点。

(四)医养护齐融合,医疗救治能力就有保障

三级公立医院作为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专科设置齐全,能够为人住老人提供如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医疗查房等专业医疗护理服务。医养病房配有专职医师24小时值班,随时监控老人健康状况,保证老人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内部劣势

(一)多部门管理导致政策壁垒出现

医院面临的政策壁垒很多,最突出问题之一在于医保基金和养老院补贴均无法使用。医院开设医养结合病房,其职能是倾向于“医”还是“养”,长久以来也始终定位不清。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涉及卫生、民政、医保三大部门,大家各自独立,同时受利益分配、政策协同难等因素影响,导致针对同一机构出现不同的政策规定,甚至互相矛盾,从而给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发展带来诸多限制。

(二)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收费相对较高

医院较高的运营成本,以及不能使用医保资金和养老床位补助等问题,共同推高了收费标准,如重庆青杠养护中心的平均费用达到5000元,超过了大多数二、三线城市老人能够承受的价格。医院高收费与老年人低收入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只有部分有特殊需求或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才能入驻。

(三)社会效益高与投资回报慢之间的矛盾

与传统医疗项目相比,三级公立医院提供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投资大、投资回报慢等特点,虽然社会效益较高,但相对较慢的投资回报使许多三级公立医院意向参与者望而却步,不敢贸然投入过多资金,所以,在保证公益性前提下的盈利模式仍有待探索。

(四)床位等优质医疗资源紧缺

三级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虽然集中,但也相对有限,许多本应出院的老人出于风险考虑,坚持留院观察,势必占用优质卫生公共资源,从而导致真正需要救治的患者不能及时获得医疗服务。因此,三级公立医院开设医养结合病房承接此类老人人住,在达到及时安置目的同时,也能保证基本的医疗需求,为缓解自身医疗资源紧张提供更多选择和思路。

三、外部机遇

(一)政府对医养结合事业大力支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我国政府至今已经相继出台多项医养结合鼓励政策,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推动医养结合,研究出台医养结合机构服務和管理指南,深入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地方政府也逐步开展探索,在地方两会上,针对医养结合政策制定献言献策的代表不胜枚举,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对医养结合政策上大力支持。

(二)“银发经济”背景下的老龄产业将成为体量最大的新经济

根据《2019年国民经济年鉴》统计数据,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增长8.9%。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强劲的经济实力为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特别是30-59岁的高净值人群占比稳中有升,将为“银发经济”注入新鲜动力。

(三)老人对高水平医养结合服务有巨大需求

青岛市李沧区民政局对辖区居民的调查发现,老人最渴望的服务,排在前三位的都与医疗有关。老年急需优质医疗护理服务,然而,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数处严重短缺,医疗质量也无法保证,需要三级公立医院的介入,满足老人不断增长的长期护理需求,如何在做好“医”的同时做好“养”是三级公立医院应该承担起的责任和使命。

(四)养老“医联体”建设需要龙头医疗机构引领

201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河南省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方案》中明确要求,每个省辖市建成一个以上大型医养联合体。作为拥有优质医疗资源的三级公立医院,能够在养老医联体内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牵手各签约机构协同发展,实现辐射引领、优势互补。

四、外部威胁

(一)国家目前倾向由二级公立医院转型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鼓励一、二级医院转成康复医院以及老年护理、安宁护理等护理医疗机构。是基于谋生的迫切需要和成本较低的实际判断,二级医院将成为重点转型对象,但三级医院以开设养老病房和开办分院的形式提供医养结合服务,也是比较通行的做法,且能够发挥二级医院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三级公立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与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级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相对充足,但也并非取之不尽,群众出于信任,往往倾向于到大医院看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愈发严重,导致有限的资源被无限的需求逼迫显得捉襟见肘,加剧医疗经费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公立醫院有限的床位、医疗设备、医务人员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养老需求。

(三)传统养老理念的束缚

在子女方面,虽然传统养老观念受到冲击,但在“孝”文化影响下,传统社会道德导向仍对子女具有约束力,“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等孝道观点仍根深蒂固,将老人送入机构养老的做法在我国社会还未能取得普遍共识。在老人方面,大家对进入机构养老的意愿也并非十分强烈,而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天伦之乐”是老人的向往,但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老人应当尝试新的养老方式。

(四)医养结合服务标准缺失

长久以来,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始终缺乏标准及管理规范,定位不清影响服务、功能和人员配置等标准设定,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三级公立医院参与各项标准的制定过程,有利于建立健全机构评定监管制度,有利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准入、退出等机制的制定。

五、结语

三级公立医院主导医养结合模式的构建实施,将为我国养老事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从国家层面出发,政府应加大三级公立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标准和保障机制,在细化养老市场的同时建立医养服务资金统筹支付制度;从医院层面出发,应加快打造专业“医一护一养”团队、拓展资金来源渠道、牵头组建养老医联体,按需满足老人养老需求;从老人自身出发,应转变养老观念,让“老龄化社会”更有温度,让生活变得更为精彩。

猜你喜欢
PEST分析医养结合SWOT分析
重庆职业教育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