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飞
3月9日,荃银高科发布五年(2020—2024年)战略规划,提出“打造全球领先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型平台公司,成为全球杂交水稻产业创新的引领者”,“以种业科技为根本,以混合体制为驱动,深耕国内及一带一路两个市场,狠抓队伍建设及制度流程系统提升,协同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条,进入全球种业公司前10强”。
据不久前发布的业绩快报,2019年荃银高科实现营业收入115449.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74.3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13%。2019年种业上市公司的业绩整体下滑,相比之下,荃银高科交出了一份靓丽的年报。荃银高科表示,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的主要原因系公司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主推杂交水稻品种市场表现良好;同时收购荃银科技、皖农种业两家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所致。
荃银高科还提出了五年进入世界种业十强的目标,但目前公司体量较小,2019年营业收入只有11.54亿元,市值不到60亿元,离目标尚远。不过随着中化现代农业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荃银高科有望迎来发展新时代,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央企入主
今年年初,中国化工、中化集团两家央企下属农化资产合并,这些资产包括:中国化工旗下先正达股份公司100%股份、安道麦股份有限公司74.02%股份,以及中化集团下属农业板块主要资产。上述资产合并后,成立新公司先正达集团,董事长为宁高宁。
此次合并涉及A股安道麦A、荃银高科、扬农化工,以及H股中化化肥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变动。
新成立的先正达集团持有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农业”)100%股权,中化农业持有荃银高科21.50%的股份,是荃银高科第一大股东。
随着央企入主,多年来围绕荃银高科的控制权之争有望结束。
中化农业总裁、荃银高科董事长覃衡德表示,在中化农业赋能下,荃银高科以种业科技为根本,以混合体制为驱动,以集团资源为依托,深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协同延展农业产业价值链条,实现新十年腾飞。
在现任大股东中化农业入主之前,荃银高科曾长期处于股权争夺之中。
2010年上市之际,荃银高科股权就较为分散,前十名股东均为自然人,张琴、贾桂兰分列第一、二大股东,分别持股8.77%和6.41%。2013年5月8日,张琴、贾桂兰等7名股东签订一致行动协议,但各方于当年9月即宣布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
在张琴与贾桂兰的控制权之争中,张琴计划引入中植系,意在与对方成为一致行动人,以此实现对荃银高科的实际控制。2014年7月,中植系公司中新融泽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受让荃银高科股东合计持有的公司股份1051万股,占总股本的7.9%,成为荃银高科当时的第三大股东。
不过,此后事件的发展却超出原股东的预料。2016年1月13日至2月26日,中植系下属公司中新睿银和中新融鑫通过二级市场累计买入公司股票2759.0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71%,至此中新融泽及其关联方合计总持股达16.61%,中植系一举成为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
由于此次增持并未及时按规定公告,三家中植系公司受到深交所通报批评处分。与此同时,荃银高科原股东进行反击,上市公司向法院起诉中植系违法增持荃银高科股份事项获合肥市中院受理。
该起诉讼未等到最终宣判,2017年12月29日晚间,荃银高科公告称,就2016年3月公司起诉第一大股东中植系违法增持进行撤诉。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股权纷争之际,上市公司大北农通过二级市场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多次对荃银高科进行增持,自2017年5月起至2018年8月,大北农已总计持有荃银高科6096.46万股,占比14.17%,成为荃银高科当时单一第一大股东。
对于交易目的,大北农表示是基于公司对种子行业市场潜力及荃银高科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以及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种业资产业务板块布局及治理结构。
不过,大北农进入后不久,荃银高科的股权结构再次发生变化。2018年11月15日晚间,荃银高科公告称,中化农业拟受让中植系等合计持有公司21.5%的股份,成为荃银高科的第一大股东。
从转让协议来看,中植系将11.18%的股权出让给中化农业,所持公司股份将减少至4.65%,此外张琴转让2.26%,贾桂兰转让1.50%,大北农未参与转让。
尽管中化农业成为第一大股东,不过荃银高科方面表示,由于中化農业持股比例未达50%以上,且可以实际支配的公司股份表决权未超过30%等原因,中化农业对公司不具有实际控制权。
截至2019年三季报,荃银高科的几大股东股权结构为中化农业持股21.5%,大北农持股14.17%,张琴持股8.29%,贾桂兰持股8.70%,公司仍旧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大北农拟减持
3月3日晚间,大北农公告称,为响应国家号召,助力民生,抢抓养猪机遇,进一步优化公司对外投资资产,当前聚焦养猪和饲料、种子等涉及民生业务,公司拟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大宗交易、集中竞价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处置持有的荃银高科股票,交易价格根据减持时市场价格确定。
大北农表示,本次处置股权可以优化公司资产,回笼资金,有利于公司养猪和饲料业务发展,促进公司未来长期发展。鉴于证券市场股价波动较大,收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公司尚无法准确估计处置该部分股票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具体金额。
3月4日,大北农公告称,拟减持荃银高科股份不超过20700693股(占荃银高科总股本的比例为4.81%,占荃银高科总股本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股份数量后的股本的比例为5.02%)。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的,在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减持大宗交易来源股份总数不超过荃银高科总股本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股份数量后股本的1%;以大宗交易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减持的,在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减持大宗交易来源股份总数不超过荃银高科总股本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股份数量后股本的2%。
如果大北农此次减持计划全部执行完毕,其持股比例将降为9.36%,依然是筌银高科第二大股东。大北农目前主要有“转基因生物技术、种业及植保、生猪及饲料、动保及疫苗”等业务板块,饲料是大北农的传统主业。自2016年以来,大北农开启“养猪大创业”,加码生猪养殖。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叠加猪周期影响,国内生猪价格自当年春节后启动上行,刷新历史高点,养殖企业盈利水平迭创新高。在此背景下,大北农2019年以来持续加大生猪养殖产业布局。
2019年11月6日,大北农曾公告拟终止收购控股子公司金色农华少数股权,并表示:终止收购控股子公司金色农华少数股权,是顺应市场行情变化的选择,符合公司发展的现实,不会影响公司既定战略规划,不会损害公司及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将该部分资金投入养猪产业,有利于公司更好地抢抓当前生猪养殖黄金期,给股东创造更大的效益。
大力布局养猪已为大北农带来了业绩回报。3月1日,大北农发布业绩快报,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657625.4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12%,营业利润67081.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5%,利润总额71163.7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226.8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6%。
大北农表示,公司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54%,主要系公司严抓猪场生产安全,严密防控非洲猪瘟,全面加快养殖产业布局,公司生猪销售收入及利润同比上升;同时公司提效降费,其间费用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
据大北农生猪销售简报,2019年1—12月,销售收入33.3亿元,同比增长68.18%。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下属各猪场加大卫生防疫力度,分阶段补栏和分阶段装猪,公司累计销售生猪162.84万头,同比下降2.12%。
3月13日,荃银高科公告称,大北农3月11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824万股。
“6+1”联盟
荃银高科主要从事优良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研发、繁育、推广及服务业务。成立十几年来,一直坚持走“以科研为源头、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技术创新之路,持续培育并推广了一系列优良的农作物品种。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为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小麦、棉花、油菜、瓜菜等农作物种子,销售区域覆盖华东、华中、华北、东北、西南、西北等国内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及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境外地区。荃银高科是首批获农业农村部颁证的农作物种子“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业农村部和地方政府重点支持的种业企业之一,被中国种子协会认定为“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荃银高科农作物种业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三位,其中杂交水稻种子业务居全国第二位,海外业务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荃银高科现拥有发明专利9项、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授权58项;主持地方标准4项,鉴定水稻不育系14个;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农业科技项目32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拥有自主或合作选育的水稻品种共计140个(国审品种57个),玉米品种45个(国审品种4个),小麦品种2个,棉花品种6个(国审品种2个),油菜品种4个,还选育了优质南瓜、西瓜、甜瓜新品种60多个。
2016年8月,在农业农村部的倡导和支持下,本着“整合、借力、合作、共赢”的理念,荃银高科联合国内6家技术领先的科研院所创立了“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以下简称“6+1”联盟),促进了我国基因组学指导分子设计育种,初步构建了适合民族种业发展需求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
“6+1”联盟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实体化”的目标,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科学家持股的方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推进科企深度融合,形成一个固定的平台。致力于推进育种转型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让科学家们的价值得以体现,让他们的付出得到回报,成为这个社会的“明星”和“标杆”。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氛围,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事业上,推进民族种业发展和国家富强。
2019年12月24日,由荃银高科、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及“6+1”联盟部分知名科学家共同投资的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其成立不仅是“6+1”联盟“实体化”工作的成果,也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机制创新的典型代表,将为荃银高科推进育种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月10日,“6+1”联盟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同时也是首批认定的“标杆联盟”。
“6+1”联盟成立3年多以来,在激发联盟主体间优势互补、协同协作,完成共同任务,联合解决重大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作为“6+1”联盟的发起者,荃银高科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创新联盟的合作,充分利用创新联盟主体的前沿技术等资源,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商业化分子育种体系,切实提升公司育种创新能力。
在1月20日举行的荃银高科新春联欢会上,副董事长、总经理张琴表示,荃银高科成立以来,每一步都踏准了时代的节奏,抓住了机遇,公司种业综合排名从2010年的第19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4位。2019年,公司又喜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她表示,未来荃银高科将继续秉承“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创新为魂,金融为器”的指导思想,走“品种+资本”发展之路,为进入世界种业前十强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