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振
摘要: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对全球生态系统的破坏日益加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对群众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凸显,习总书记在吸收先进理论,立足中国国情的情况下,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主张。本文从习主席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背景出发,探究其思想内涵及当代价值。
关键词:生态文明;新时代;习总书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更是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2015年,习总书记视察云南,给云岭大地指明发展方向,其一就是“争当生态文明的排头兵”。云南省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把民族团结进步、脱贫攻坚、乡村旅游融为一体。仅以永德县小勐统镇为例:国土面积584.14平方公里,森林面积34.26万亩,退耕还林面积35030.40亩,第二轮每亩补助1200.00元;全镇农户11700户51112人,配备护林员208名、季节性扑火队员10名。云南省于2018年开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形成长效管护机制。截至2020年5月,全省129011个自然村中,已有105228个自然村达到农村人居环境一类标准,占比为81.57%;708个传统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目录,居全国第二位。累计创建美丽村庄省级87个、市级211个、县级366个,涌现出一批美丽宜居乡村,如:临沧鲜花盛开的村庄,普洱民族特色村庄,红河农旅融合村庄,腾冲“五美一最”村庄。这些村庄类型各异,亮点纷呈,不可复制。这些是“两山”理论的实践成果。
新的生态文明思想,在深刻总结前人理论的成果的基础上,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全面把握中国社会实际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不仅体现了时代价值,也体现了历史价值。
一、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理论背景
生态文明思想深刻的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之中,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经后和再经后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消除了。”习总书记在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的基础上,将其中国化、本土化。首先,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要互为补充,兼顾并举。最后,绿色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是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矛盾的有效手段,这一先进理论,在继承中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二)现实背景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没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危机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不良影响。在过去,自然资源的粗放式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不仅对资源造成的极大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污染,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对中国未来发展影响巨大。
二、习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内涵
经过多年来的丰富和发展,习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幸福感
自然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利用,我国生态问题凸显,不可否认和回避。掠夺性发展,破坏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污染大气和水流等问题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幸福生活。新时期,群众对居住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更加关心,因此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大力度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群众的生存环境得以最大限度地改善。
(二)强调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
“两山理论”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把重点放在如何致富上,没有处理好环境和经济的关系。新时期,更要注重“两山”的关系,促使两者平衡协调发展,只关注金山银山,盲目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让我们逐渐失去绿水青山,最终不利于群众社会质量的提升。同样只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不发展经济,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的发展。
(三)树立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总书记不仅一次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物质资料,都来源于自然世界,所以我们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持可持续的理念。人类在发展自身、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顺应其规律,人与自然放在平等的地位,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共生关系,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另外,在开发的同时注重保护,在利用的同时减少损耗,可持续利用的意义在于满足当代人的同时,还要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做好打算。
(四)依靠严格的法治来保护环境的生态法治观念
没有法律的震慑,就无法实现生态进步的稳步进展。只有通过制度约束,才能更加规范人们的行为,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长期性、根本性的保障。总书记在此方面提出了几点具体要求:一是要积极推进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体现建设,将草原、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归属权、使用权在法律的范围内予以明确;二是对自然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要进行规定;三是环保等部门要加监管力度,对破坏自然资源的人和组织进行惩罚。
(五)建设美好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书记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中国面临的发展和生态间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掌握更多话语权,在贡献中国智慧的同时,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中国人的团结向世界人民展现了我国实力,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关注,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参加到国际合作中,与世界人民一起解决这一难题,加速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三、习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理論价值
1.发展了马克思的生态观。习总书记,把生态建设问题上升到人民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政治高度。从理论根源上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从战略的高度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是马克思生态主义的继承与丰富。
2.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生态文明思想站在新高度,并以其战略眼光和世界观,汇集了许多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法、新措施。生态文明思想既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也为具体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总书记不仅对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做了规划,而且还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要加强科技创新,打造绿色科技,将生态文明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做了重要指示。
(二)实践价值
1.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键在于正确的思想指导,落实科学规划是关键,建立稳定的政策是保障,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基础。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违背自然的后果,才能真正形成思维和行动意识的转变,要坚定不移地遵循绿色发展原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动力。
2.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绿色发展观是新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更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导思想得到了广泛宣传和认同,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对资源利用技术的提升,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都为都体现了生态文明理念的经济价值,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由此可见,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立场出发,谋取更大的发展的,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加大保护力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兴动力。例如,“共享经济”的推广与实施不仅转变了人们的思维,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目前,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习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实践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国家提供了重要保障,是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我们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一是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既包含对生活质量的提升的需要,也包括对优美的生活环境的需要;二是现阶段我国环境问题凸显的主要因素是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的体现。只有认识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和负面影响,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确定为必须全力以赴解决的重大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受到更多关注,更全面的研究和更实际的推广。只有认真贯彻習总书记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才能有效解决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高质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4.增强人民群众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离不开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人们生态意识的形成也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换句话理解就是生态文明的理论被群众所掌握,变为他们认识世界甚至是改造世界提供了方式和方法,在实践中有了方向和定位,将思想中的财富,变成现实中的财富。
四、结论
新时代生态文明理论,既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此理论,是在我党的集体领导智慧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战略、新的方向和新的目标。新时期生态文明思想站在新高度,并以其战略眼光和世界观,汇集了许多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法、新措施,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保障,也是世界人类共同体建立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人民出版社,2012.
[2]常纪文.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与时代贡献[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11).
[3]王琦,巩彦博.论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时代价值[J].兵团党校学报,2018(04).
[4]毛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J].邓小平研究,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