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团学工作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机制研究

2020-08-25 08:47高鹏
教师·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职业素质高职

高鹏

摘 要: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实践是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团学活动是第二课堂实践教育的主要形式。本研究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团学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出七项高职学生第二课堂职业素质培养机制,以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团学工作;职业素质;高职;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7-0123-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涌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已经跃居教育行列的重要位置。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逐年提升,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广大的高职毕业学生涌现在国家各行业生产一线,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高职教育发展的黄金期,如何进一步深入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以满足当代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大课题。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由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组成。第一课堂教学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传统阵地,注重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第二课堂实践指第一课堂外的团学实践活动,因其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共同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综合能力的提升。

团学活动是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载体,团学组织是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辅导员、专业教师、团总支书记、广大的学生干部是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重要人员保障。研究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阜职院”)为例,充分借鉴广大师生团学工作的经验,依托现有的团学活动组织,通过活动实践,探索有效的第二课堂职业素质培养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多年第二课堂职业素质培养实践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七项第二课堂职业素质培养机制,以期促进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职业素质培养活动的有效开展,实现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阜职院学生第二课堂职业素质培养现状

阜职院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第二课堂职业教育工作。从2013年起,学校各院系陆续推出“奖学金综合测评实施细则”,将学生第二课堂表现进行量化,并作为奖学金评选的重要参考之一。2016年,学校提出“非课程学分制度”,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首次作为学生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学校提出“第二课堂成绩单” ,全面丰富了第二课堂职业素质培养内容及量化标准,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第二课堂职业素质教育的发展。在阜职院职业素质教育团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团体和个人,如2013级学生王秀玲荣获“2015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15级学生谢明晨荣获“2017年度全国高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医护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结核病防治传播活动优秀团体”,多名教师以其出色的实践服务表现获得省、市级先进个人称号。

二、立足于团学工作的职业素质培养机制

(一)建立第二课堂职业素质培养各级领导联动机制

为保障第二课堂职业素质培养团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层面应建立统一的领导小组,制定相关的第二课堂职业素质培养制度、团学活动实施开展保障措施及奖励办法,以提高全校师生对第二课堂职业素质培养团学活动的重视度和积极性。各院系成立二级领导小组,组员由院系领导、团总支书记、各教研室主任组成,主要负责院系层面的第二课堂职业素质培养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各专业成立团学活动实践小组,组员由各教研室主任、辅导员、各班班干部组成,主要负责组织运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团学活动。

(二)建立职业素质现状调查研究机制

为了保证高职学生第二课堂职业素质培养活动开展得科学合理,学校要建立学生职业素质现状调查研究机制,以保证能够全面及时地掌握本校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水平及薄弱之处。

调查的对象既要包括在校学生,还应抽选一定比例的往届毕业学生以及学生就业单位负责人。调查的内容要求系统、专业、全面,以清楚准确地掌握学生职业素质实际水平及缺失内容。学校领导小组要了解全校学生职业素质普遍缺失问题,从而制订全校范围内的职业素质培养团学活动方案。各院系要了解各专业大类的学生职业素质缺失的相同问题,并制订相应的培养措施。各专业要了解本专业学生的特有的职业素质缺失问题,并策划相应的培养活动。

(三)建立职业素质培养考评体系研究机制

在充分开展学生职业素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职业素质培养领导小组要开展职业素质培养考评体系研究,并制订出一套完整的适用于本校学生的职业素质考评指导体系。各院系、各专业在参考学校建立的职业素质考评指导体系的基础上,应根据各专业大类特点、各专业特色,进行进一步细化,使考评体系量化、可操作化。为了提升广大学生对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视性,学校要加强对职业素质培养考评体系的宣传,各专业团学活动实践小组要做好职业素质考评体系的解读,并积极引导学生对照职业素质考评体系,自觉参加职业素质培养活动。此外,学校应建立职业素质考评体系应用办法,将学生每个学期的职业素质表现结果,应用在学生评优评先等评定活动中,从而进一步提升职业素质考评体系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四)建立职业素质培养团学活动运行机制

学校各级职业素质培养领导小组要通过现有的团学活动开展平台,因地制宜地制订各级职业素质团学活动培养方案。各院系、各专业职业素质培养领导小组要根据专业大类特点、各专业特色制订具体职业素质培养实施方案。对全校学生职业素质缺失共性問题,如职业道德薄弱、文明礼仪缺失问题,学校可以依托校团委、校学生会开展全校范围内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文明礼仪宣传活动。对各专业大类特有的职业素质缺失问题、各专业特有的职业素质缺失问题,可分别由院系职业素质培养小组、各专业团学活动实践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相关活动。各专业团学活动实践小组作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第一线教育工作人员,要根据学校各类职业素质培养团学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及时了解本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发展现状,不断调整职业素质培养方向,从而切实提升本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

(五)建立控制机制,保证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质量

一是职业素质培养团学活动的质量控制,二是高职学生参与团学活动自主性控制。基于团学活动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作为高职学生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定期对各院系团学活动进行考核,各院系要定期对各专业实践小组进行考核,各实践小组要定期进行工作总结与分析。学校各级领导小组要规范好职业素质培养团学活动的成果认定。辅导员要监督学生的职业素质考评得分,并定期在班级中进行公示,以确保职业素质考评公平公正,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职业素质团学活动的积极性。各专业团学活动开展情况可作为各教研室、辅导员每学期工作考核的指标之一。

(六)建立职业素质培养品牌团学活动机制,创新创造校园文化

为促进校园职业素质培养团学活动的蓬勃发展,学校应积极树立一系列品牌团学活动,以鼓舞师生们开展好职业素质培养活动,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阜职院在地方文化的浸润下,依托地方经济特点,继承职业教育的优良传统,积极进取,致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学校各院系、各专业通过多年的开拓实践,陆续创立了诸如“校园雷锋月” “校园礼仪知识竞赛”“5.12国际护士文化节”“定向士官班出征仪式”“大学生艺术节”“教师礼仪文化月”“道德文化大讲堂”等一系列极具职业特色的品牌活动,呈现了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体现了“敦品、励行、技强、业精”的教育理念,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这些品牌活动反向推动了师生们开展职业素质培养团学活动的积极性,既有效促进了广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还提升了学生的职业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七)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广大师生潜能的发挥

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职业素质培养激励方案,每年评选出一定比例的在第二课堂职业素质培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辅导员、教师、院系、专业、班级,进行表彰并颁发奖状、奖金,以提高广大师生开展相关工作的积极性。对在第二课堂职业素质培养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要推出一批“校园之星”,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校园各个宣传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树立优秀学生形象,以鼓舞更多的学生提升职业素质培养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三、结语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在新时代,各行业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质量,才能满足当代行业企业的需求,并立足于团学工作的职业素质培养机制的研究,有效提升学生第二课堂职业素质教育的效果,切实实现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建松.抓好基本建设,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34-36.

[2]姜 亮.新时代高职院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融合育人的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12-16.

[3]周建松.高职院校立体化、多方位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152-160.

[4]赵 丹.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9(1):41-44.

[5]应金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拓展的目标体系及运作机制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8):14-15.

[6]王 静.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机制研究[J].才智,2015(9):172.

[7]高 鹏,李 琦,张娜娜.基于团学工作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2019,18(4):95-98.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立足于团学工作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2019jyxm0606);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级质量工程校企合作示范实训中心项目(2019xqsxzx19);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重点项目(KJ2018A0744);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19KYXM12)。

作者简介:高 鹏(1987—),男,安徽阜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测绘技术及地理信息应用、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职业素质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