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顺
摘 要:幼儿园体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每个幼儿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面对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能力水平差异,必须给予幼儿理解和尊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活动充满趣味而有针对性,材料丰富而有梯度,评价正面又积极,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体育活动;差异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4-0107-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指出,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因此,在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本班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现有能力水平实施差异教学,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能力水平上有所发展。本文就如何结合每个幼儿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展现出的能力水平差异实施差异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一、活动充满趣味而有针对性,符合幼儿能力差异
1.趣味的游戏情境,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
興趣是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直接影响幼儿能力水平的发展。因此,创设趣味的游戏情境,调动每一个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过桥”游戏中,幼儿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用不同的方式过“桥”,反复地练习平衡、钻爬和攀登等动作技能。平衡木摆放方式的不断改变,虽然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但也增加了活动的难度,使能力较弱、兴趣较低的幼儿产生巨大压力。因此,教师就给这个活动创设了幼儿都喜欢的“夺宝”游戏情境,增加“宝藏”的游戏材料,将过桥变成是“夺宝”过程中所遇到的关卡,只有通关才能拿到宝藏。同时,教师将平衡木不同的摆放方式变成不同的关卡,还把平衡木上放置的障碍物比喻成猎人放下的陷阱,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这样的趣味活动情境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都愿意大胆尝试。
2.有针对性的活动形式,适应幼儿的能力差异
每一个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力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师在设计体育活动时,要预见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并针对幼儿的能力水平差异,设计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例如,在游戏“小军人”中,教师就设计了灵活的活动形式来适应幼儿的能力差异。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们需要扮演小军人的游戏角色去执行任务。教师则是任务执行过程中的阻碍,双臂横向展开横向移动作为移动障碍物。幼儿需要从起点出发,躲闪过教师到达终点完成任务。有的幼儿反应能力较快、体能较好,能轻松地躲过教师,因此教师要有预见性地准备“防弹衣”作为负重装备,结合游戏情境设置“冲锋队”的战斗通道,提升“障碍”的移动速度。能力较弱的幼儿则可以作为“游击队”通过游击通道。而“障碍”的移动速度可适当进行调整,让能力弱的幼儿也能“跳一跳,够得着”。
二、材料丰富而有梯度,满足幼儿发展需求
1.材料的投放要丰富,给予幼儿选择空间
丰富的游戏材料是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创设自由自主活动氛围的条件支撑。针对幼儿的能力水平差异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能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挑选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游戏材料开展游戏。例如,在“小小搬运工”的体育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按照指定的路线将游戏材料运送到目的地。教师选取了装有不同量的水的饮料瓶、大小重量不一的沙包、积木等作为搬运材料。在每次游戏中,每个幼儿只有一次搬运的机会,因此需要在组内商讨“谁来搬大的重的、搬几个”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挑选适合的游戏材料进行搬运。丰富的材料投放,给予了幼儿充分的选择空间。
2.材料的投放有梯度,满足幼儿发展需求
按活动目标提供单一难度的材料可能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有一定挑战性,但对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说,一旦达到了游戏材料所需要的能力水平,活动就没有了难度,也便抑制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不应以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而应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差异进行多层次的材料投放,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需求。例如,在“小猴摘桃”的游戏中,幼儿需要通过蹦跳的方式摘到悬挂在高处的“桃子”。有的幼儿比较高,有的幼儿比较矮,有的幼儿弹跳能力强,有的幼儿弹跳能力弱。因此,教师在设置“桃子”的高度时要有“梯度”,让幼儿可以从低到高逐一进行挑战,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其他体育活动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差异,设置不同高度的跨栏、不同大小的篮筐、不同重量的沙包等,保证投放的材料有一定的“梯度”,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三、评价正面又积极,促进幼儿成长发展
1.积极评价,激发幼儿潜能
积极正面的评价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而且能激发幼儿的潜能。在经常被鼓励的积极的氛围中生活和学习,幼儿会更乐于面对挑战、勇于尝试。例如,在搭建平衡桥的时候,幼儿用轮胎和梯子进行组合,每边各用两个轮胎作为支撑将梯子平放在轮胎上。基于轮胎的特性,幼儿在通过架高的梯子时会摇摇晃晃的,所以更愿意采用手膝着地爬的方式来通过梯子。为了激发幼儿的潜能,帮助幼儿获得进一步发展,教师应该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和反馈,使幼儿愿意进行尝试和挑战。
2.纵向比较,提升幼儿自信
教师要发现幼儿的能力水平差异,也要尊重和接纳他们的差异。例如,在跳绳运动中,由于每个幼儿的能力不同,有的幼儿很快就能学会并能连续跳很多个,有的幼儿则需要很久才能学会连续跳绳的技能。在体育活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应简单地拿幼儿与同伴做横向比较,这样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不仅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打击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应当经常让幼儿与自己进行纵向比较,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总之,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应关注幼儿的能力差异与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保证材料的层次性,结合每个幼儿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展现出的能力水平差异实施差异教学,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咏松.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的未来——浅谈幼儿体育教育[J].贺州学院学报,2007(01).
[2]宁科,胡碧升.身体素养理念下幼儿体育教育内容指南[J].青少年体育,2019(09).
[3]郭盼盼.以游戏为主导的幼儿体育课程实证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24).
[4]丁一凡,张赫.体育素养视域下3~6岁幼儿体育内容体系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