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
读书使人聪慧.特别是数学的学习可以使人的思维更加严密,思考问题更加严谨,而且数学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处处得以体现.可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而且“贫富不均”(以分数而论)日益突出.很多学生在小学时成绩还可以,学习的积极性也还挺高的,可是到了初中后,越来越对数学没有学习积极性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异化的现象
新课改提出了探究式教学方法,但有不少数学教学内容并不适合学生探究,教师却在设计数学学案时没有充分考虑到相关问题,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了“情境”而强行导入情境,为了“形式”而只走形式,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境;在教学方法上,有的数学探究过程有形无实,形式上“轰轰烈烈”全员参与,效果上几乎为零:学生自己提不出新的问题,对待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哪怕错误的见解也没有;在教学评价方面,有的教师对学生成长评价反应太迟钝,当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步)时,教师的要求则是更高,让学生感觉“跳一跳,还是摘不到桃子”,丝毫没有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些情况不一而足,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数学教育中的异化有它自己的起因与特征.原因之一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改变,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并未真正实施.我市推进的“三案●六环节”的确很好,可会不会是一阵风?下面的学校有没有在应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有的地方领导在会议上明确传达这样一种精神:搞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成绩!甚至于还有不少地方教师的绩效工资直接与教学成绩挂钩……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们的考试只能是“伪了装”,只能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教师的命根”.时至今日,“以分数论英雄”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把教育工作混同于一般的经济工作,让教育工作服从经济规律,教育能不異化吗?也许这也是我们初中数学教育异化的根本原因.
三、对数学教学中异化现象的对策
教师的本质就是教书育人,教育者的关键词应该而且永远是师德、道德、全面发展、培养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防止数学教育中异化现象的产生,笔者认为有必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主导下的有效讨论
课堂讨论,是现行教学中必可不少的一个环节.讨论后,教师希望学生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标?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注意点?在什么样的范围内讨论效果相对好一点?许多数学教师对此不甚了解,甚至是一头雾水.其实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只有两个:一个是概念,另一个就是解题.围绕着这两者,教什么,怎么教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这两个问题也应该且必须放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位,这是决定教学有效性的第一基本点,也是在课堂教学中或课后学生讨论的一个大框架.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自主讨论,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讨论的问题促进学生高效的学习.有效的数学讨论能帮助学生真正领悟数学要义,理解内涵,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
2.防止过度帮助学生的行为
笔者听过不同层次的公开课,不少教师为了追求课堂上“成功”的气氛,对学生暂时回答不出的问题,教师要么就是降低难度,要么就是让会的同学帮助不会的同学回答,形式上“轰轰烈烈”,其“后”教学效果也许不太好.其实这与教师的过度帮助是分不开的,也直接造成学生后来只会解题,不会研究与讨论问题、更不会思考问题.如果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带领学生在数学本原性问题里“深耕细作”,课堂上只依靠教师的教,不依赖学生的深思,我们教育的产品到头来只会是把学生培养成“标准答案”的“高人”,数学素养上的“矮人”.
四、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异化现象的再思考
影响和决定数学教学异化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创造条件、有的放矢地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抓住学生学习的灵魂,把握好“材”,立好“序”,发挥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中思考,思中感悟,课堂上还数学教学的本原性,也许我们的异化现象会降低许多.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讨论“恰到好处”,回答的问题“滴水不漏”,我们还可以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良好的数学课堂应是一个自然、奔放、平等的状态,各要素(学生)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协调、整合的过程,师生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发展,学困生得以一定的关照(尊严),课堂上有一定的“序”(数学知识的序与数学教学流程的序).
教育的异化,也许不仅仅停留数学教育上.无论是何种形式异化的教育,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不愿意看到的.面对全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我们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回归教育的本质,更期待教育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