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昕 谯莹
摘 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当代学生的书本学习拓展至“互联网+”学习模式。针对新兴的“押金打卡”学习类APP本身存在的问题,运用激励理论,探究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学习模式,得出有效的优化方案,即通过调整使激励效果和平台自身效益最大化,实现用户和平台双赢。为此,进行SWOT定性与AHP定量分析,得出该平台发展策略为WT战略为主、ST战略为辅。
关键词:押金打卡学习类APP;路径优化;市场优化;战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0-0098-04
引言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当代学生的书本学习拓展至“互联网+”学习模式。中国在线教育用户人数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针对此种现象,市场上涌现出多种网络学习平台。“押金打卡”学习类APP 作为具有典型作用的平台而逐渐兴起。但此类APP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运用激励理论探究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学习模式,以期对此类APP 做进一步优化,并进行SWOT定性与 AHP定量分析,选择符合平台自身情况的发展战略。
一、文献综述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主要围绕“移动APP在教育等领域之中的应用”、“移动APP的平台设计开发”、“移动APP的用户反馈机制”进行研究。
从平台的应用来看,目前学者对于平台应用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方面,认为移动学习APP在相关的教学领域发挥的作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可实现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1],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资源的认知程度、学习的主动性和内容的掌握程度[2]。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兴起,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市场开发程度上都处于初步阶段,所以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由此,不少学者提议建立学习APP的评估规范,同时将平台与学校教育相对接以提高教学质量[3],从而充分发挥线上平台与线下教学的混合教育模式優势。
从平台设计研发来看,界面设计、内容版块、互动功能、发布更新、体验反馈与开发流程是平台开发的重点[4];同时多样的客户端设计以及不同风格的界面设计也随着网络的普及、技术的更新以及用户的多层次化逐渐成为学者们新的关注点。
从用户反馈和平台评价体系来看,注重用户体验,建立平台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高APP质量十分必要。有学者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设立评价指标,将内容有效性、界面设计和用户评价作为主要指标[5];也有学者针对评价指标进行系列研究,构建多级评价指标体系,为平台优化和用户选择提供帮助和参考[6]。
总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学者的研究重点也从平台技术支持方面逐渐转向用户体验,更加关注APP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效果和评价反馈机制,为移动学习APP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提供方向。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发纸质问卷80份、在线问卷130,总共回收有效问卷203份,为后期数据分析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统计分析法:利用SPSS、EXCEL软件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得出大学生对押金打卡类APP的总体使用现状情况,并依此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AHP-SWOT研究法:本文采用AHP-SWOT研究方法,该方法在SWOT定性描述性分析法的基础上引入定量分析方法AHP,将现实中较为复杂的战略性决策问题进行量化研究。
三、“押金打卡”学习类APP路径优化分析
(一)“押金打卡”学习类APP平台押金方案
“押金打卡”学习类APP主要通过押金方案与用户形成“笃局”来激励用户学习。押金方案会在一定时期更新,不同APP方案套路大致相似。例如,在用户缴纳押金后,若用户能够连续x天坚持打卡,则在笃局结束后可获得返还押金或者额外奖励;若出现中断,则会扣除押金。但平台也推出了一些措施让用户进行“补签”,避免押金的损失,比如把该学习平台分享给好友让好友注册,或者在一定时间内回看课程等营销措施。
(二)用户使用反馈情况分析
1.用户使用现状分析
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调查对象中表示没听说过押金打卡类APP的占比为33%,这表示该类 APP 在大学生群体的知名度有待提高;表示了解并使用过且正在使用的仅占13%,说明认可此类APP的人数占比较少,该类APP还有较大优化空间。
调查结果还反映出,单以押金的方式难以达到有效的激励效果,且APP具有的提醒效果不足,惰性与拖延所导致的中断则反映出激励效果的不足,所以从“押金”这一方式来看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2.用户的优化处理意见
绝大多数使用过相关 APP 的学生认为该类平台仍有改进的空间,且认为为了更好的激励效果,增加阶段性的奖励的同时增加提醒功能是很有必要的。
(三)路径优化建议
作为学习类APP,平台应当有效协助用户实现个人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用户与平台的共赢。平台本身在协助用户达成目标的同时可能由于“押金”而使双方处于对立关系,不利于实现共赢,或不能使激励效果最大化。
根据该类APP的功能和目标,要实现良好的激励效果,意味着在用户拥有学习动力的前提下,平台本身能够将这种动力运用起来帮助用户实现学习目标,并且通过方案设计使这种动力得以维持并加强。
从激励理论角度来看,学习类APP为了促使用户产生使用平台的动机,除了宣传自身的作用以提升用户对于使用该类APP的预期效果以外,应当注重将用户的学习成果显性化,使其能够感受到自身努力所取得的效果。
从强化理论来看,通过坚持学习可获得返还押金或者其他奖励对用户而言是一种正强化,可促使其坚持连续完成任务;而由于押金扣除设定的存在可能形成负强化,使用户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而坚持打卡。
四、AHP-SWOT分析
(一)SWOT分析
SWOT 四个字母分别代表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以外部环境的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为一方,以内部条件中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为另一方构建二维矩阵,共有4种组合,即S-O增长型战略、W-O扭转型战略、S-T多元化战略和W-T防御型战略,如表1所示。
(二)AHP分析
AHP(层次分析法)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7]。AHP模型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
1.构建影响内外部因素的结构模型
2.构建判断矩阵
采用1-9 标度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打分,最终给出了指标的相应分值,确定准则层 S,W,O,T分别对于目标层A的重要性。通过汇总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得到比较判断矩阵,如表2至表6所示。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矩阵为不一致矩阵,利用MATLAB求出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然后再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比例为C.R.=C.I./R.I.,当 CR<0.1 时,认为矩阵的不容许程度在一致范围内,通过一致性检验。
由表7中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结果可以得出所有因素对总体目标的重要性,并进行层次总排序,结果能够反映各个内外部因素对押金打卡学习类APP平台发展的相对权重,见表8。
4.构造AHP-SWOT战略四边形
根据表8可知,在优势因素中对APP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S3,劣势因素是W2,机遇因素是O1,威胁因素中是T2。由此构建“押金打卡”学习类APP的S3W2O1T2的战略四边形,如图2。
由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三角形T2OW2面积>三角形O1OW2面积>三角形S3OT2面积>三角形S3OO1面积,APP发展战略的选择顺序是WT策略>WO策略>ST策略>SO策略。所以,应当选择防御型战略(WT),同时以扭转型策略(WO)辅助。
五、结论
(一)路径优化
“押金打卡”学习类APP的路径优化应从激励效果的增强、用户的学习效果的提高和最終共赢局面的实现来入手,通过调整任务安排和押金返还方案来实现目标。
具体措施为:
1.每日任务完成可领取奖励与阶段性奖励相结合。
2.通过增加奖励,如返还押金与虚拟奖品相结合、额外奖金等形式。
3.提供人工监督服务等。
4.增加惩罚措施。
(二)市场战略选择
由AHP-SWOT战略四边形面积大小可以得出:对“押金打卡”学习类APP的优化策略从大到小为WT、WO、ST、SO。因此,首先应采用 WT防御型战略,在外部发展上推出可行的市场营销方案,扩大知名度,平台内部应增加有效的激励措施,并根据用户反馈及时完善;同时,推出除押金之外的其他激励措施,在此基础上,从用户角度出发推出免费学习内容吸引用户,保持用户黏性;此外,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合规合法的押金制度。其次应采用扭转型策略,在线上教育需求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弥补内部缺陷,扩大市场占比。
参考文献:
[1] 庄春林,汤华,张文等.移动学习App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OL].化学教育,2017,38(8):60-65.DOI:10.13884/j.1003-380 7hxjy.2016050097.
[2] 程瑶.《软件工程》教学中Android移动学习APP的应用分析[J/OL].电子测试,2019,(11):119-120.DOI:10.3969/j.issn.1000-851 9.2019.11.04
[3] 甘耀明.移动学习APP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OL].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3):29-30,37.DOI:10.3969/j.issn.1671-489X.2018.03.029.
[4] 王建虎,武文馨.移动学习APP软件生成平台的对比研究[J].网络新媒体技术,2016,5(5):16-21.
[5] 赵学铭,舒珺,张振兴,等.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学习APP评价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2):186-189.
[6] 杜华,杨晓宏.移动学习工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场馆APP评价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8,(8):63-69.
[7] 汪应洛.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