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强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藏 拉萨 85000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前是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所以研究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城市是发展的中心和经济的主体,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城市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得核心。我国部分省市相继制定自己的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都是根据当地具体发展情况而设置的,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科学地设置适合于山西省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以便为山西省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等总体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在当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涌现了许多现代化研究理论,较早出现的是经典现代化理论,这个理论出现是基于工业化的大背景下,所以它的核心目标在于工业化带来的经济增长。后面出现后现代化理论,开始关注人类幸福和生活质量,到了70年代,工业化的弊端显现出来,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这个理论把可持续发展纳入现代化理论体系。到90年代末期,由中国科学院何传启提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将18世纪到21世纪的现代化进程分为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经典现代化理论属于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是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变,是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1]
由上述理论观念的转变,细化到城市现代化,可以进一步形成把握城市现代化的思路,国内尚没有统一的城市现代化概念,但表达大同小异,都从城市组成结构入手,通过各个机构子系统的提高和发展来定义城市现代化。比如:顾朝林提出城市现代化是指随着现代生产力的进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的优化,城市生产条件及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改善的过程。[2]姚月提出现代化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结果,是生产力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的城市,是社会公平和进步的城市,是生态系统平衡和安全的城市,有利于居民全面发展的城市。[3]城市化可以概括为: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与法制化;城市发展的国际化与都市化;科技与知识创新及社会信息化;社会生活的公平及生活质量的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化与协调化。[4]
根据上述内涵可以得知,城市现代化是个综合性的概念,故对其测评必须建立一个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由原来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以人为发展中心,重视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从而满足人的生活要求的发展理念。所以按上面的逻辑,评价城市现代化的评价体系,应当能够反映上述内涵要求,力求表现城市经济、政治、科学文化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涵盖。
(一)构建山西省城市现代化评价体系原则
构建城市现代化评价体系,应借鉴各地经验,结合实际情况,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和导向性
构建城市现代化指标的过程既要体现科学性,又要正确把握现代化内涵,合理设计指标体系框架和内容,以及标准值。以此评价体系得出的结果才具有导向性,促进补齐短板。
2.普适性和特殊性
构建评价体系过程中,要考虑国际标准,并且也能同国内其他省比较。特殊性要反映山西省产业特点等。
3.战略性和操作性
在指标选取时,要考虑长远意义的指标,并且数据也可以容易收集。
(二)构建山西省城市现代化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在构建山西省城市现代化评价体系过程中,主要参考国内现有的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比如:顾朝林为江苏省设立了5个维度18项指标[5]、吴永保设立了6个维度40项指标[6]、康丽玮为鄂尔多斯市设立了5个维度22项指标[7]、姚月为广东省设立了7个维度25项指标[8]、陈乃鸽为山西省设立了4个维度15项指标[9]、张擎为天津市设立了5个维度26项指标[10]、费一文为苏州市设立了5个维度36项指标[11]、曾艳设立了5个维度20项指标[12]等。其中标准值参考国内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13],部分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
1.数据采集
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8》以及各地级市2017年度政府报告等文件。
2.无量纲化处理
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为了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发达城市有可比性,故选择相对化处理法。计算公式为:
正向指标:
Zi=Xi/Xk,(i=1~n)
逆向指标:
Zi=Xk/Xi,(i=1~n)
其中:n为指标个数,Zi为各指标i的指数(Z≤1,若Z>1,则统一记为1),Xi为指标i的在各地级市的实际值,Xk为指标的标准值。
3.权重的确定
由于在城市现代化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对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需要甄别不同指标的影响程度,这里选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权重确定。
(1)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原理表明,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就是各指标的权重向量。计算公式为:
Aw=λmaxw
(2)一致性检验
(3)层次总排序
上述经过一致性检验的权重是基于各层的上一级别确立的,为了统一比较,将各具体指标进行层次总排序,即具体指标Bjk相对于总目标A的权重,最终结果汇总如下:
表1 山西省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三)山西省城市现代化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山西省城市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进行现代化评价,运用算术平均合成法将11个地级市数据进行加权计算,汇总如下:
表2 2017年山西省城市现代化水平得分及相应排序
由前文可知,在此综合评价体系中,数据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和加权之后,各指标相应最大值为其权重显示值。上表汇总结果显示,在这11个地级市中,太原市综合现代化最高为0.764,但都未实现本文所制定的现代化标准,不过借此可以找出每个地级市的薄弱指标,判断与现代化城市指标的差距,以之为后期发展的重点对象,加大后期发展精力,从而使山西省城市实现现代化,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现代化中,现代化城市标准为0.251,在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中,发展程度最高的是朔州市为0.202,排名最后的是忻州市为0.098,两者相差甚远,说明山西省经济发展不均衡。在现代化城市中,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占比大为特点,山西省是一个资源型省份,是我国重要的煤矿产源,一直以来都以第二产业为主,故转型经济结构,将第三产业占比增大是一个重要课题。在此方面,各市应积极借鉴大同市转型模式,大同市原来主导煤矿产业,通过老城建设、能源革命等措施,在经济转型中已取得不错的成绩。
在社会现代化中,现代化城市标准为0.165,太原市排名最高为0.134,最低为吕梁市。城市现代化是城镇化的高级发展,现代化城市将实现现代化的标准定为95%也是说明了这一点,但山西省各地级市普遍城镇化率不高,这是未来要加紧提上日程的。
在科技现代化中,三个指标都有相同的权重,依然是太原市排名第一。在科研投入占比中,只有忻州市达到标准,长治市、晋城市和运城市为0.019,基本达到现代化标准,其它城市都应加大科研投入。互联网普及率只有太原市勉强达标为0.018,其余都差较远。大学生占比达标的城市为太原市和晋中市,其余城市应加强教育。
在居民生活现代化中,指标最多,其所占的权重也最大,体现了其在城市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其中居民失业率,所以地级市都达标。各地级市需要发展的是各市的经济和人均居住面积,这两个指标变动较大,说明了山西省发展的不均衡性。
在生态环境现代化中,除了PM2.5平均浓度指标变动幅度较大外,其余指标都比较均衡,几乎都达到指标,说明山西省在环境治理方面是很有效果的。其中大同市排名第一,大同市由原来的“煤都黑”到现在的“大同蓝”,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其环境治理方法其它各市应积极参考。
本文参考国内城市化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和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城市标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建立了5个测评维度20个指标的城市化评价体系,对山西省的11个地级市城市现代化进行测评,发现其发展水平不一,距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总体上是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存在短板,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发展力度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