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2020-08-25 10:45邹荣华
甘肃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风险意识规范性风险管理

邹荣华

(定西市人民医院,甘肃 定西 743000)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院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不安全事件,且不安全事件可能会造成患者伤残、死亡,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有损医院形象。护理风险与患者自身、药物、环境、护理交接、仪器使用等因素相关,有效识别并规避风险,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即通过对潜在的或现有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价,并制定处理措施,以降低不良事件事件发生。有研究指出[1],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本研究中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7月-12月定西市人民医院风险管理模式实施前收治的患者203例为对照组,男124 例,女 79 例,年龄 5~78 岁,平均(46.78±11.42)岁。2019年1~6月我院风险管理模式实施后收治的患者216例为管理组,男131例,女85例,年龄8~76岁,平均年龄(48.02±10.74)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密切观察病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指导药物使用、做好基础护理。管理组采用风险管理模式,首先,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组长与护士,而后评估护理风险,管理方面主要是护理操作程序不完善,各护理环节衔接不合理,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分工职责不够明确,护理人员教育缺乏制度化;护理人员方面主要是服务意识不强,护理规范意识较差,护理业务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不足;患者因素主要是医护沟通不足,医生医嘱以口头形式居多,护理人员因没听清或记错或护理记录不够及时,导致出错。具体实施内容包括:①根据风险类型细化风险管理小组职能,掌握患者基本信息,明确防范措施,结合各科室实际情况,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将风险管理小组分为基础护理小组、病房管理小组、消毒隔离检查小组、质量检测小组等;定期组织总结会议,分析潜在护理风险,探讨预防措施。②严格检查护理文书内容,及时纠正发现的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情绪状态,对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加以疏导,帮助其保持乐观的心态;改善病房环境,加强无菌观念,定期消毒病房,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为老年卧床患者加固床档,避免坠床;卫生间张贴防跌倒标识,安装坐便器以便于行动不便患者使用,安装高度合适的扶手等。③护理人员管理:加强护理人人员风险意识教育,将风险管理实施的情况与工资绩效挂钩,采用问责制管理护理人员;定期开展护理培训,向护理人员讲解最新专业护理知识,指导护理人员在正确识别护理风险,不断加强责任意识与学习能力,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质量: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调查量表评定,操作规范性、护理文书规范性、沟通能力及服务态度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定,各项分值越高表明对应项护理质量越好。②护理不良事件:包括压疮、感染、坠床、跌倒等。③护理风险意识:采用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评估问卷评定,内容包括风险管理制度、应急能力、风险因素认知等方面,每项为3分,总分≥6分为合格,统计2组合格率。④统计2组医疗事故发生情况及投诉情况。⑤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问卷满分为100分,分值超过85分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一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与一般满意在总例数中的占比。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使用SPSS23.0处理。

2 结果

2.1 2组护理质量比较

管理组操作规范性、护理文书规范性、沟通能力及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2组护理质量比较(±s,分)

表1 2组护理质量比较(±s,分)

组别 操作规范性 护理文书规范性 沟通能力 服务态度管理组(n=2 1 6) 9 1.4 5±3.0 2 9 2.0 3±3.4 5 9 2.1 6±2.8 8 9 3.4 5±2.1 9对照组(n=2 0 3) 8 7.5 8±5.2 4 8 5.6 9±5.7 8 8 6.6 4±4.7 5 8 7.7 8±4.2 6 t 9.3 3 0 1 3.7 2 8 1 4.4 8 1 1 7.2 8 3 P 0.0 0 0 0.0 0 0 0.0 0 0 0.0 0 0

2.2 2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风险意识比较

管理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6.94%明显低于对照组16.75%,护理风险意识合格率97.22%高于对照组8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风险意识比较 例(%)

2.3 2组医疗事故及投诉发生情况比较

管理组医疗事故发生率3.24%及投诉发生率0.93%均低于对照组8.37%、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2组医疗事故及投诉发生情况比较 例(%)

2.4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管理组满意度95.83%高于对照组8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护理人员、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患者等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价,确定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的管理活动。探究护理风险发生的规律及危险因素,找出风险潜在的深层次原因,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是提高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2]。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工作始终,即使最常规、最基础的护理工作也存在一定风险,护理风险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与护理人员工作。护理风险在不同科室有不同的表现,其中外科、急诊科是护理风险存在的高危科室,患者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罗劲研究指出[3],风险管理可提高基层医院急诊患者安全性,提高救治效率,缩短急诊停留时间。王波研究指出[4],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增加患者满意度。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医疗安全,减少护患纠纷。

风险管理模式首先建立风险管理小组,评估潜在风险,并细化风险管理小组职能,制定针对性风险管理方案,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新模式。护理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与客观性,护理操作程序不完善,护理环节衔接不合理,使护理风险系数升高[5]。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针对性不足,护理分工不明确,会影响护理操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积极,护理能力差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本研究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结果显示,管理组操作规范性、护理文书规范性、沟通能力及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风险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与临床研究具有一致性[6]。风险管理模式通过明确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注重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护理防范意识的培养,可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能与应急处理能力,从而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确保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加强护患沟通,及时检查护理文书内容,有助于提高护理文书规范性。而护理人员提高责任意识,有助于改善服务态度。

风险管理模式首先让护理人员知晓护理风险的存在与原因,而后制定预见性措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控制风险,从而减少护理差错,降低因护理差错所致的医疗纠纷。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组护理不良事件、医疗事故及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风险意识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风险管理模式有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与医疗事故,降低投诉率,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改善病房环境,病床管理、设置卫生间防滑标识等细节化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坠床、跌倒风险,减少不良事件[7]。提高患者护理风险意识有助于减少医疗事故,从而减少投诉事件。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管理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风险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与临床研究具有一致性[8]。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与医疗事件,降低投诉率,并能够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风险意识规范性风险管理
增强风险意识 提升监管能力 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影响研究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知识产权判例的规范性探讨
开拓境外业务须重视境外汇款格式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