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雪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此类群体体质较弱,抵抗力、免疫力下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很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中多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现对我院收治的此类患者进行回顾与总结。
将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研究中,均符合临床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年龄为61~86岁,平均年龄78.6±7.5岁,排除标准:表达不清、意识模糊、生命体征不稳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8例患者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44例,两者患者在各项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针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补液、吸氧、平喘、支气管扩张、营养支持等治疗。针对治疗组,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垫高患者头部,倾斜角度维持在30°以上,将输氧管连接患者鼻部,固定好后调解好呼吸机模式,应用S/T模式,设定呼吸机参数,气压保持在12~14 cmH2O间,呼吸压控制在间5~8 cmH2O,呼吸时间比控制在1.15~2之间,待患者病情逐步趋于稳定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吸参数,确保氧浓度维持在35%以下,血氧饱和度>90%。
针对两组患者的mMRC评分、PaO2、PaCO2以及治疗结束后PSQI评分进行对比,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气管插管率等。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mMRC评分、PaO2、PaCO2以及治疗结束后PSQI评分上,治疗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对比(分)
目前,我们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这是引起老年患者死亡的危险病种,此类疾病多伴随其他并发症,容易导致患者发生低氧血症,增加死亡风险,加之患者多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逐步衰退,伴随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因此,在治疗时,需要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方法,以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1]。
无创呼吸机是临床中常见的治疗呼吸科疾病设备,通过氧气面罩连接呼吸机与患者鼻部,不会对患者的说话、饮食产生影响,也不会产生创伤,操作起来非常便利,大幅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中非常具有优势[2]。实践证实,在对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后,能够畅通气道,改善呼吸功能,解决二氧化碳潴留问题,安全性高,漏气发生率低。本研究针对治疗组的44例患者应用了无创呼吸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平喘、抗感染、祛痰、扩张支气管等疗法,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状态予以糖皮质激素,以纠正患者低氧症状与二氧化碳潴留。结果显示,在mMRC评分、PaO2、PaCO2以及治疗结束后PSQI评分上,治疗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对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可以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与肺功能,不会对患者的其他生命体征带来影响,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