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昊,郭晓红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
胃食管反流病表示胃食管腔中过度的接触胃液导致黏膜受到损伤,临床症状表现为吞咽困难、反酸、胃烧灼等症状。患者需要在改善自己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才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也有一部分患者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就能改善自身症状和病情。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18例纳入本文研究,将11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59例。实验组中有男性33例,女性 2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3.1±6.5)岁,对照组中有男性35例,女性1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4.8±7.1)岁。患者均采取胃镜检查后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采取胃、食管手术治疗的患者,合并中枢神经吞咽困难患者均不纳入本次实验。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取20 mg的奥美拉唑每天早晚各服用1次,同时取20 mg的多潘立酮给予患者口服,每天早中晚各1次。
1.2.2 实验组:实验组取20 mg多潘立酮给予患者口服,每天早中晚各服用1次,在此基础上取40 mg的埃索美拉唑口服,每天服用1次。持续治疗两个月[1]。
患者治疗后,通过内镜检查观察到黏膜恢复比较正常,临床症状彻底消失,表示治疗痊愈。患者采用内镜检查后,观察到存在点状、条状糜烂、发红情况,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表示治疗有效。患者采取内镜检查后,患者内镜检查有明显的糜烂、发红情况,临床症状有一定好转,表示治疗好转。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内镜检查结果无好转,表示治疗无效[2]。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卡方检验,用%表示;临床症状评分采用t检验,用(±s)表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手段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改善评分无差异,实验组患者治疗一个月、二个月后的临床症状改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促胃动力药物、抑酸药物等达到缓解反流特体酸度、促进胃排空的效果,多潘立酮是临床常用的促进胃动力的药物,还具有止吐、促进胃动力的效果,被临床广泛应用到胃食管反流、食道炎等疾病。埃索拉美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
综上所述,为胃食管反流疾病患者采取多潘立酮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胃食管反流的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