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智库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0-08-25 09:23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智库研究管理

张 皓

(沈阳大学 人事处, 辽宁 沈阳 110044)

教育管理方式转型和教育管理理念变革,使高校教育管理竞争力愈发多元化,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校自身发展建设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在教育逐渐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深化改革,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是展现我国高等教育特色成果,发挥高校在科技、人文、思想等领域优势和积极作用的关键。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是盲目地照搬其他国家在教育政策、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和教育科研范式方面的先进经验,而是需要审慎的思索和探讨,提出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决策。如沈阳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1]、清华大学的体教结合模式[2]、北京师范大学的励耘实验班等[3]。现有研究成果在全国各高校推广,并不符合我国各地每所大学的实际情况,也不具备普适意义。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和改革需要专业机构、专业研究团队、专业领域的辩证求索,以高瞻远瞩的姿态、审时度势的态度、前瞻性的视角应对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给出经得起考验,符合我国国情和高校发展需要的教育管理决策。其中,高校教育管理智库在决策制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转化、高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 智库的缘起和发展轨迹

高校教育管理智库是现代智库的一个分支,现代智库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指战争期间美军用来讨论作战计划的保密室(Think Box)[4]。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现代智库在政府决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库也越来越被世界各国认可,逐渐形成决策多样、形式各异、服务多向的智库形式。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智库发展对本国在经济贸易、政策体制、社会管理、高校教育、财政税收、科技文化、能源资源、环境发展、政治外交等政策研究制定中的重要意义,纷纷投入精力研究智库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分别从当前形势、财政投入、提高社会风险预警等方面,从与政府、社会、高校的联系等多角度和领域对智库进行研究。见表1。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智库最多的国家。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最具影响力智库报告《全球智库报告》,作为对全球智库综合评价的权威报告,自2006年起,持续关注各国智库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发展趋势,于每年1月30日“智库日”发布对上一年全球智库的研究成果,并对全球智库进行排名。因此,《全球智库报告》被誉为“智库中的智库”。2020年1月30日《全球智库报告2019》(2019GlobalGoToThinkTankIndexReport)在纽约、华盛顿、伦敦、巴黎等全球近150个城市盛大发布[5]。《全球智库报告2019》共列及全球8 248家智库,根据全球智库综合排名、分布区域、研究领域和特殊成就4大类别,共列出51个分项榜单,中国智库上榜39次。其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院、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8家中国智库,继前年进入百强榜单后今年再次入围,见表2。

表1 2019年拥有智库数量最多的10个国家

表2 2019全球顶级智库百强榜单(中国上榜智库)

二、 我国智库的发展历程

我国智库与国外智库相比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前,政府研究机构、社会科研机构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有限。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相继调整大政方针和发展路线,国家开始意识到专业领域学者的重要性,智库的形成和发展开始呈波浪式建设发展形式。可以说,中国现代智库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随着政府决策多元化、民主化、实用化、科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日益扮演政府“外脑”的角色。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政府智库为主导,社会、高校及其他民间智库协调发展的共生局面。从智库的构成性质和所属机构来看,中国智库多是政府研究机构,有政府部门背景,也有一部分是非政府背景或社会私营研究机构。根据2014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我国第一份《中国智库报告》,中国智库划分为党政军智库、社会科学院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4类,并进行了比较[6]。虽然这些智库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决策和意见,但与专业的高校教育管理智库相比,在系统性、专业性等方面都略显逊色,见表3。

表3 中国智库4大类别比较

三、 高校教育管理智库的发展现状及探索

高校教育管理智库(Education Management Think Tank of University)是高校教育智库的一个分支。从最早的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1905年)至今,纵观国内外科研机构对高校教育管理智库的关注研究甚少。20世纪初,欧美各国确立了将国内高校建设成国际名校的目标,因各国政策和发展目标不同,加之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差异化的影响,欧美各国高校教育管理智库的特点各有不同,其发展轨迹和发展方式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2000年前后,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管理智库----21世纪教育研究院成立。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智库大多隶属于政府或大学,在人才汇集、学术影响力、政策性问题研究等方面享有十分丰富的资源,是我国教育管理智库的主力军,见表4。同时,也有少量民间教育管理智库致力于重大教育管理改革的研究。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方式不能完全解决教育改革转型过程中高校教育管理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鉴于此,我国许多一流高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建立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校教育管理智库,从而助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管理升级,促进学科转型,达成咨政启民的效果。

表4 2019年中国上榜全球最佳高校教育管理智库

1.特 点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智库建设的“22字”方针,即“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在政府文件中首次出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表述。作为新型智库,从研究对象来看,教育管理智库是以国家重大教育战略问题、重要教育管理政策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智库。除了服务国家战略外,还肩负着制定高校教育政策、决策咨询、评估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促进学术交流的任务,服务于高校教育管理的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发展。

(1) 专业性强,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高校教育管理智库是高校教育管理的“智囊团”,它身处高校之中,能最真实反映当前高校教育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结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调动高校从事教育管理的专业人才和师资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为决策者提供最真实、最接地气、最实用的政策建议。

(2) 综合评估,衡量高校教育管理智库的研究效果。高校教育管理政策评估工作是对高校教育管理智库研究成果的评判,更是对决策者制定政策有效程度的衡量和评估。高校教育管理智库的研究成果一旦被政策制定者确定为执行方案,其是否有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实施过程中的利弊得失,从高校管理的实际运行中就能得到最为真实直接地体现,能够使高校教育管理智库更为便捷地接触政策运行早期、中期、晚期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以开展定性、定量的分析研判,及时地对政策进行修订、调整或废止。

(3) 人才培养,充实高层次研究力量,积累优秀科研成果。高校教育管理智库需要一批具有过硬本领和创新意识,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高校教育管理人才,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求真务实的探索,发挥智库应有的作用。凭借高校教育管理智库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全面的教育管理资料积累,为高校教育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创造天然优势,为日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促进交流,扩大国际影响。高校教育管理智库研究的内容不仅要符合我国高校发展的实情,更要具有广泛性和前瞻性,需要在研究本国高校教育管理情况的基础上,与世界一流名校进行差异化研究比较。在此过程中开展学术研讨、经验介绍、学术合作、人员交流和访问,是必要的方式和手段。这也为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智库的后续发展和研究导向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2.面临的问题

虽然高校教育管理智库在教育管理方面的作用优势显著,但因我国智库发展起步较晚,大多数高校对教育管理智库的建设和发展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备的体系,还存在独立性、人员构成、操作性、影响力、协同性等方面的问题。

(1) 缺乏独立性。高校教育管理智库依附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多是政府公办的非营利机构,相关的人事管理、资金划拨、政策导向、数据信息来源等都受到来自政策、政治环境、国内外形势的影响,研究课题有不少来源于政府定向委托。高校教育管理智库应确保从学术角度客观务实地建言献策,在学术研究领域排除外部干预,在研究领域独立地运行和思考,客观地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掌握决策的主动性和话语权,是高校教育管理智库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2) 人员构成不合理。①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智库多由教师和高校行政人员兼任,在日常行政工作和教书育人的基础上,对高校教育管理智库工作进行专项、系统、深入的研究和评估,同时面临职称评定、自我进修、应对政策性事务等多重压力,没有专门从事智库研究的时间、机构和人员。②与国外智库相比,我国智库主辅研究人员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科研人员的高配比,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无法使高级研究人员从辅助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3) 缺乏可操作性。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智库长期受到运行机制的束缚和制约,多数研究重点放在基础研究、短期调研、政府文件上。没有形成前瞻性的视角,无法从世界和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长远大局出发关注高校的长期发展规划,有的甚至缺乏政策建议的时效性而纸上谈兵。导致理论研究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无法实现服务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4) 影响力较弱。我国虽有多所高校教育管理智库在世界智库排名中占有一席之地,某些领域的科研成果甚至可与世界知名学府比肩。但是,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智库在成果转化、理念推广、舆论导向等方面的影响力远不及世界知名智库。这不仅影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智库的形象和知名度,也使我国高校在教育管理方面提供的服务信誉度和影响力大打折扣,可谓“酒香也怕巷子深”。

(5) 缺乏协同性。目前,我国只有几所知名高校教育管理智库参与世界级智库活动或举办比较有影响力的研讨、论坛,绝大部分地方高校学科队伍建设水平较弱[7],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机会较少。各高校间在争夺研究资源、项目资金方面竞争激烈,缺乏合作交流,不能在实践方面互相补充,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不能有效转化。

3.发展探索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我国智库的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明确了我国智库体系发展的总体格局,高校智库也首次在政府文件中得以明确提出。《意见》要求“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深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推动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8]如今,高校教育管理智库作为新型高校智库,已经成为我国高端智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政府和公众在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提供理论、策略与方法的支持[9]。

(1) 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政府需要对高校教育管理智库在专家自由聘用、多元化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同时,不断建立和完善高校教育管理智库评估体系,对研究成果的导向作用、决策咨询的转化率、人员和经费的投入产出比,实际操作效果的跟踪优化,相关政策在一定范围内的影响效果等方面给予评估。或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评估,以此激发高校教育管理智库的内部活力和自我创新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每一项研究成果符合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的需要,保障评估工作的高质量、严标准,使智库的研究成果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 加强智库队伍建设。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和综合团队建设是高校教育管理智库发展的两大趋势,既要有专业领域的权威人士,又要有涵盖不同领域、背景的团队加盟。注重团队内人员年龄结构优化,为年轻研究人员提供实践机会,参与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培养务实人才。既要将决策咨询与教书育人相结合,又要加强人员流动,特别是借鉴美国智库最具特色的“旋转门”机制[10],畅通学者与行政人员的交流渠道,让权利与知识得到有效结合,建立智库跨领域人才联动共享机制。高校智库、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要实现人员共享和研究成果共享,让“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使智库保持旺盛的活力,积累丰富的经验,同时储备专业型人才。

(3) 加大品牌形象宣传。要形成多渠道的研究成果发布机制,积极宣传推广高校教育管理智库的理念和形象,注重与政府、媒体的互动交流,完善政策效果和社会影响反馈机制。可采取学术会议、论坛研讨、媒体报道、书籍著作、自媒体、社交网络等多种形式增加曝光率,形成系统化战略推广。注重媒体形象设计,不断扩大高校教育管理决策的影响力。加强政策研究的转化率,拓宽成果转化的渠道和方式,用好的“产品”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提升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智库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以此不断提升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公共外交能力和软实力。

(4) 提升服务能力。高校教育管理智库是为高校教育管理战略布局和重大改革提供决策服务的专业化研究机构,既要了解政府决策的重大需求,又要顺应教育市场和国际、国内教育趋势的需要,深入基层了解当今高校的发展实际,切实抓准高校发展困境的突破点,把握发展方向。关注教育管理实践,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对政策导向和社会变革的敏感度和快速反应能力。作为教育管理研究者还要具备强烈的人文理念和科研素养,严格遵守研究规范,不被价值要求、文化偏好、利益诉求所干扰。同时,可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的研究手段提高洞察力和理论构建能力,用客观数据和辩证思维构筑研究模型,让研究成果具有解释力、公信力和说服力,更容易被决策者和公众接受。

(5) 认定研究成果。高校建设智库要鼓励大家做研究、搞实践,将成果与职称评定和岗位晋升相结合。保障研究成果得到有效认定,对于科研人才的成长发展大有裨益。例如:华中师范大学规定,研究人员撰写的政策研究报告,如果得到相当级别的政府领导批示,或被相当级别的政府部门采纳,可视情况被认定为相应的科研成果;武汉大学也有类似规定,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邹薇教授关于湖北经济发展“黄金十年”的政策研究报告就因被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直接采用,而被认定为重要科研成果。

四、 结 语

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正加快创新转型,高校教育管理智库更是面临改革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校要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11]。可见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智库的建设和发展符合时代要求,顺应历史变化,将对高校教育管理产生深远影响,是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12]、积极参与全球智库竞争的体现。高校教育管理政策的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将使我国高校从中受益。

猜你喜欢
智库研究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民居智库
民居智库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