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宇
(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研究所, 北京 100101)
现代足球运动自19世纪中后期传入我国后,受到了许多国人的喜爱。竞技比赛是足球运动最主要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在近代中国,为参加或组织各类竞技比赛,喜爱足球的国人组建了不同形式的足球组织。这些组织或以“队”命名,或以“会”命名。虽数量繁多,但大体上可分为3类,即校园球队与民间球会、区域或国家代表队、各体育联合会或足球联合会。这3类组织虽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彼此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且都在近代中国足坛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开展对近代中国各类足球组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中国足球发展的特点,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近代国人在发展该项运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虽然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几乎都会提及近代中国的足球组织,但大多只是对某些具体组织的细节进行不同程度的阐述。目前仅有暴丽霞[1]专门从宏观角度对近代中国足球组织进行了阐述,但此文也仅仅侧重于近代中国足球组织的发展脉络、部分有代表性的组织的细节等方面,未能将各类组织进行合理分类、分别阐述各类组织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内容。本文将结合比较有代表性的“队”“会”的相关细节,阐述各类组织的特点,梳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就近代中国足球发展特点及成绩等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在近代中国,许多喜爱足球的人在校园球队中得到了成长,许多足球运动员长期效力于民间各个球会中,因而校园球队与民间球会共同构成了当时中国足球的根基。
校园球队先于其他球队产生,这主要得益于学生群体率先接触较为正规的现代足球,并且有条件经常从事这一运动。虽然国人最先接触这一运动的方式是通过观看在华西方人的比赛后进行简单的模仿,但这样的模仿毕竟不够规范,而学校里的相关教育及活动才可以把更为规范的足球传授给学生们,因其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2]。能够开设足球课程的只有教会学校或新式学堂,比如1881年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的体操课教材以兵式体操为主,也包括田径、足球等项目。除开设课程外,还提供设施并安排活动时间,强迫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促使学生们在上课之余能够从事足球活动。比如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每天下午都安排课外活动时间,到了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一律被赶到操场”[3],操场上设有足球等项目的体育活动点。有些学校的负责人非常喜爱足球运动,因而也会鼓励学生们参与其中。当学生群体接触足球运动后不久,校际之间的足球交流活动(主要是对抗赛)应运而生。为参加这些对抗赛,许多学校组建了足球队。在1901年的江浙沪一带,南洋公学成立了足球队,从1905—1910年,沪江大学、复旦大学、育才公学、圣芳济公学、东吴大学、金陵大学、之江大学等学校先后成立自己的足球队[4]。在北京,汇文书院足球队于1901年时已经成立[3]14。
这些校园球队在建队之初主要参加的是一些自发性的对抗赛。随着一些有组织的、由多支球队参与的、区域性的比赛逐步出现,参与其中的人对比赛成绩有了更高的期望,许多球队也加强了自身球队的建设,最主要的是请教练带队练习及比赛。比如江西的南伟烈大学足球队于1920年前后聘用了“留美施卡角大学毕业学士”即“前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员”朱美春为教练,带队训练与比赛[5]。需要说明的是,许多球员是从小学时代便开始从事足球运动的。比如一位南洋的校友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南洋大学足球,是从南洋小学的小皮球踢出来的……他们朝夕苦练……各个熟能生巧,于是由小而大,踏进大学,人人便都是生龙活虎!”[6]由于他们从小到大都在刻苦且较为科学地练习足球,并不断通过比赛锤炼自己,因而许多校园球队的球员在走出校门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比如曾跟随中国队参加第九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的周贤言,他还在交通大学读书时就已经是一位较为优秀的守门员了[7]。
一些学生在走出校园后,想继续从事足球运动,便自发组建或加入新的足球队或足球会;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们如果想踢足球,有时也会同样如此。这样,一批除校园球队外的民间球队、球会也先后建立起来。这些人参与足球运动的目的不同,应对的比赛不同,其组建或参与的足球组织也就不同。如果将足球运动作为闲暇时间的休闲方式,参与者从事的相关活动则带有一定休闲体育的特点[8],应对的是自发性比赛,该球队就是比较普通的球队;如果应对的是长期性的、更为专业的甚至是具有职业联赛性质的比赛,便需要组建足球会。近代中国的足球会类似于今天的足球俱乐部,组建的主要目的是为其成员长期征战各类赛事提供必要的保障。一般情况下,一个球会可拥有一支或若干支球队,但只有一支球队可以代表该会征战专业或职业比赛。需要说明的是,在当时长期参加各类足球比赛的一些以“会”为名的组织中,有的是“体育会”,比如天津的北宁体育会,其下属的足球队连续参加了1933年、1934年、1935年3届天津爱罗鼎国际杯足球赛[9]。
从19世纪末起,一些在华西方人不断在香港、上海等地举办足球联赛或杯赛等,到20世纪时,有一些由中国人组建的球队也参与其中。比如,南华足球会在成立9年后就参加了由英国人在香港举办的特别银牌赛[10],三育体育会在成立2年后其下属的足球队就参加了西人在上海举办的联赛[4]79。 20世纪20年代后,一些由国人自己举办的联赛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问世,有许多中国人组队参赛。
需要说明的是,在20世纪上半叶,不断有新的民间球队或球会涌现。一些存在时间较长且经常征战各类赛事的球队或球会,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不断完善其自身建设,同时其所属球员也经常进行训练。因而在这过程中不断有高水平的运动员涌现。一些有志于长期从事足球运动且较为有实力的球员辗转于各个较为有实力的球队或球会,通过不断进行的高强度训练和高水平比赛来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比如李惠堂,13岁时被南华足球队招入队中,16岁进入了一队(当时叫甲组),先后在香港、上海等地多支较为有实力的球队效力,在许多比赛中都有上佳的表现[7]1。这些球员逐渐成长为区域代表队甚至是国家代表队的中流砥柱。
在近代中国足坛,有一些球队是为代表其所在区域或国家出战一些区域间或国家间足球赛事而组建的,这类球队可称其为代表队。可分为区域代表队与国家代表队两种。一般情况下,各代表队会选拔球队或球会中最有实力的球员作为本队成员。因而,各代表队可以算是其所在区域或国家足球水平最高的了。
当时全部由中国人参加的区域间足球赛事主要是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全运会)足球赛及全国足球分区赛。在新中国成立前一共举办过7届全运会,每届都有足球赛。历届赛事参加的球队如表1所示[9]30-32。
由表1可知,前3届赛事参赛队以大区队为主,后4届赛事参赛队以省区队为主。从1926—1933年,全国足球分区赛一共举办过7届,历届参赛队如表2所示[9]62。
由表2可知,7届赛事的参赛队全部由大区队组成。从2项赛事举办的年份及参赛队情况来看,20世纪30年代后,这类区域性大赛的参赛主体由大区队(华东、华南等区域)变为了省区队,这说明当时足球运动基本在我国的大部分省区普及开来。
表1 近代中国历届全国运动会足球赛参赛队统计表
表2 1926—1933年全国足球分区赛参赛队统计表
上述参赛队几乎都是其所在大区或省区水平最高的代表,各队队员一般都是其所在区域内各民间球队或球会中的精英。代表队会在其所在区域有实力的球队或球会中选拔队员,比如参加1910年全国运动会足球赛的华东队,其队员来自圣约翰大学和南洋公学两校足球队[9]30;有的区域代表队是由本区有实力的球队临时升格而来的,比如参加1910年全国运动会的华南代表队即由南华足球队升格而来[11]。因此,他们之间的比赛及其结果基本上能够反映出各地足球发展水平。在全运会足球赛与全国足球分区赛中,代表我国东部或南部一些地区的球队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冠军。在部分比赛场次中,来自东、南部地区的代表队还曾以非常大的比分击败过来自中、西部地区的代表队,比如在第5届全运会的一场足球比赛中,上海队曾以15∶0的大比分狂扫湖南队[9]31。这说明在近代时期各地区足球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我国东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尤其是上海、香港等地的足球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近代国人曾组建过国家代表队征战国际比赛。当时国家代表队应对的最主要的比赛是远东运动会足球赛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奥运会)足球赛。从1913—1934年,远东运动会一共举办过10届,每届都设有足球比赛,且都有中国队的身影[9]32-35,自第2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来,足球比赛成为该项赛事中一个重要的项目。中国足球队分别于1936年和1948年参加了柏林奥运会足球赛和伦敦奥运会足球赛。此外,当时的国家队有时也参加一些具有热身赛或友谊赛性质的比赛,比如1944年11月7日,国家队在重庆体育场与美国队进行了一场对抗赛,结果中国队以7∶3大胜美国队[12]。
与区域代表队选拔队员的方式类似,当时中国国家代表队的队员也主要是来自中国境内各球队或球会的优秀球员,有时也从华侨球员中选拔。比如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足球赛的中国足球队的队员是从上海、广州、香港、新加坡华侨、印尼华侨的球会中选拔的[13]。有时国家代表队的选材范围主要集中在足球发达的区域,比如参加第10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的中国队的17名队员全部来自香港和上海的球队或球会[9]69。有时,国家代表队的成员会全部出自当时中国境内某一球会或球队。比如参加第4至第6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的中国足球队的队员全部来自南华足球会[11]48。南华足球会在当时可算是中国足球最高水平的代表,他们与其他国家足球队的比赛成绩可以说明中国足球发展水平及在当时世界足坛上的位置。在全部10届远东远动会足球赛中,有9届冠军都属于中国队。具体成绩如表3所示[9]110-111。
虽该项赛事参赛国仅有3~4国,但当时参赛国之一的日本足球发展水平也不容小视。早在20世纪初足球便逐步在日本的校园内普及,在大正时代日本的中等学校足球赛事就达到了一个比较发达的程度。在1930年第9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决赛中,日本队与中国队战平,从而与中国队并列获得冠军[14]。与这样的对手交锋,其成绩的含金量是比较足的。另外,在1936年奥运会开始前,为了能够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凑足经费,中国足球队先行出发,赴东南亚进行比赛。在全部24场比赛中,中国队取得了21胜3平的好成绩[13]90-92。由此可见,当时中国足球的水平至少在远东地区是数一数二的。虽然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足球赛中,中国队首战0比2不敌英国队惨遭淘汰,但决定足球比赛胜负的因素并不只有实力这一项,比赛状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球队在比赛即将开始前几天才到达比赛地,且之前为赚取比赛经费进行了大量的比赛,到达德国时球员疲劳过度没有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而且有些球员还有伤在身。即便如此,中国队在与英国队的比赛中并不落下风,频频在英国队门前制造杀机。在结束奥运会足球赛的征程后,球队又在欧洲进行了多场比赛。在比赛中,队员们的表现得到了欧洲人的认可[13]95。可见当时的中国足球发展水平虽不及英国等足球发达国家,但并不是差得很远。
表3 历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参赛国及冠军队统计表
需要说明的是,近代中国出现的各类代表队总的数量远远小于各民间球队或球会。另外,各代表队一般情况下都为应对某届赛事临时组队,当届比赛结束后,球队会立即解散,各队员回归各自所在的民间球队或球会。
在近代时期,有一种被称作“会”的组织,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组织和管理其所在区域或全国的足球运动。这类组织是足球运动在某一区域或全国呈普及态势后的产物。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体育联合会这样的综合性体育管理组织,一种是足球联合会这样的专业性的足球管理组织。
体育联合会之类的综合性体育组织先于足球联合会这类的组织出现。在地方组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14年成立的华东各大学校体育联合会。圣约翰大学与南洋公学在1902年前已成立了足球队,从1902年起,两校间频繁举办了包括足球赛在内的多项体育赛事[4]34-36。继圣约翰大学与南洋公学后,包括沪江大学、东吴大学等在内的许多华东地区的学校都成立了一些体育项目的运动队,尤其是足球队。1914年,在圣约翰大学与南洋公学两校基础上,沪江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大学、之江大学共同加入,组建华东各大学校体育联合会,负责开展各类体育赛事,其中足球赛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比赛项目。1920年,复旦大学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加入其中,该组织遂成为华东8大学校的体育组织[9]27。在华东各大学校体育联合会成立10年后,一个面向全国的综合性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于当年8月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体育组织”,会员为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侨的体育团体,在成立后曾多次举办各类赛事,包括足球赛。在各综合性体育组织成立的同时,各足球联合会也相继成立。在地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19年在杭州成立的浙江省垣中等以上学校足球联合会。到1918年时,浙江地区已经有许多中等以上学校组建了自己的足球队,在当年下半年,浙江省教育会发起筹备浙江省垣中等以上学校足球联合会[15],并于1919年3月16日正式成立[16]。其主要职能是组织浙江省内各中等以上学校的足球赛事,并为比赛提供装备等保障[17]32。1924年,在刚成立不久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帮助下,中华足球联合会在上海成立,这是一个全国性的体育组织,该组织从1925年起设立足球委员会,负责赛事的筹办;于1926年起成立裁判委员会,负责每场赛事的裁判选派工作[9]58。
各体育联合会或足球联合会成立后,先后举办了各类更加规范且规模更大的足球赛事。华东各大学体育联合会于1914—1925年先后举办了11届足球比赛,且每届赛事都是跨年举行[9]27。1926—1933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先后在上海、香港、北京、天津、武汉等地举办了7届全国足球分区赛[11]109,也举办了第4至第7届全国运动会[18]与第8届远东运动会,这几届运动会中皆有足球赛事。此外,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还于1926—1945年与上海葡商体育会先后联合举办5届中葡杯足球赛[4]153-158。虽然由于当时中国许多地区战事频繁发生,中华全国足球联合会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项活动,但仍然从1924年起每年都在上海举办一届足球联赛,定名为中华足球联赛,到1937年为止一共举办了13届;除第1届赛事由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负责外,从第2届起全部由其独立完成举办工作[9]58。此项赛事参赛队既有校园球队,也有社会球队;虽然举办地在上海,参与的球队大多为上海或华东地区的球队,但也有南华等其他地区的球队参与。另外,由于参赛球队逐步增多,所以从第3届起,依据各队强弱程度,将实力接近的球队分在一组,各组分别进行比赛并决出本组冠军。
各类校际赛事在促进各学校球队完善建设的同时,也给各球员提供了锻炼成长的平台;全国性的各类比赛为喜欢踢球的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一些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的优秀球员被选进了区域或国家代表队,为所在区域或国家征战各项赛事。可以说各体育联合会与足球联合会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近代中国各类足球组织虽产生的条件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但他们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且都在近代中国足坛占据重要位置。
民间球队或球会是中国足球的根基,因为几乎所有的球员都在其中受到足球启蒙,并在其中通过不断的训练提高球技,通过不断的比赛保持竞技状态。在众多民间球队中,校园球队无疑是重要的根基。因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群体率先接触较正规的现代足球运动,校园球队也因此率先产生;一些从校园球队走出的球员也在民间球队建队和比赛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各代表队与足球联合会都是在此基础上出现的:民间球队或球会为各代表队提供精英人才,民间球队或球会当在某区域达到一定数量时,各体育联合会或足球联合会才会出现。
各代表队是各地区乃至国家足球最高水平的代表,其征战各类赛事的成绩是各地区或国家足球发展水平的直观体现。由于这些赛事皆非长期性的比赛,因而各代表队也都是临时组队。
体育联合会或足球联合会是足球运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各类比赛,尤其是联赛,力争让其所属区域或国内各民间球队或球会参与其中。组织的比赛为参与其中的民间球队或球会提供了锻炼平台,这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当地乃至全国的足球基础。
由各民间球队或球会及各体育联合会或足球联合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各代表队的比赛成绩等情况可知,足球运动在近代中国各地区发展是极不平衡的。较之中部、西部地区,当时我国东部尤其是东南部地区足球运动起步早、发展快、基础好。
在全国范围内,当时民间球队或球会所能提供的优秀球员的数量可以支撑起国家队的需要,每当大赛来临,国家队都可以招入足够数量的优秀球员。因此当时的中国球队在与外国球队的交锋中经常会取得较好的成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