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陆青剑
眼下,李钢正在推进贵州先进典型系列雕像计划,邓迎香雕像和姜仕坤雕像是其中两个,文朝荣雕像2018年已做好并展出,黄大发雕像和南仁东雕像已完成泥塑。在李钢心中,这批先进模范代表贵州人的精气神。
贵阳市宝山南路省文联宿舍一个普通的院子里,植物葳蕤,绿意盎然。走进一楼,陈列有序的雕塑群像映入眼帘,李钢的雕塑工作室就在这里。虽然楼房有些老旧,但挡不住艺术气息的悄然弥漫。穿着一件淡蓝色工装的李钢带着两个学生,正在为邓迎香和姜仕坤做泥塑。眼下,李钢正在推进贵州先进典型系列雕像计划,邓迎香雕像和姜仕坤雕像是其中两个,文朝荣雕像2018年已做好并展出,黄大发雕像和南仁东雕像已完成泥塑。在李钢心中,这批先进模范代表贵州人的精气神,激励意义大于展示意义。
先进典型系列雕像计划,实际上是李钢反映贵州脱贫攻坚人物的一个部分。今年,他的这个计划将划上句号,一组贵州人物将以雕塑艺术的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贵州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情。作为一位本土艺术家,用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是我心中所愿。”
在李钢眼里,艺术家要把自己的专业与脚下的土地乃至民族、国家、人类联系起来,唯有这样,才会对这片土地充满感动。他创作的人物雕像,都与贵州有关,如任正非、奢香夫人、王阳明、南仁东、马金涛等。“在情感上,我和这些人有共通的地方,看到他们的事迹,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要表现他们。”
在李钢雕塑工作室,记者看到,“邓迎香”扛着一把锄头,正在大步向前走,表情喜悦,信心十足;“文朝荣”拿着一把镰刀,神色冷峻,走向他熟悉的乡土;“姜仕坤”左手指着一个方向,那是他将要去的一个村寨;“南仁东”仰望天空,深邃的宇宙有如他无穷的探索奥秘的欲望……一尊尊雕塑,坚定地表达着贵州人的精气神,让人遐想,让人振奋。
李钢是一位艺术主张十分鲜明的艺术家,他坦言只要把贵州的故事讲好,人们就会对作品产生共鸣和感动。而这种感动,反过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激励他创作更多关于贵州主题的作品。这就是艺术成功表达的定义。
《今年喜事多》是一尊典型的贵州农民雕像。创作之前,他去黔东南采风,遇到一位骑着摩托车的汉子,这个汉子一路风驰电掣,笑容灿烂。在贵州,到处都是这样的笑脸,反映了贵州人当下的精神风貌。回贵阳后,他以《今年喜事多》为题,很快创作出了雕像。这件作品后来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以平面美术作品为主的全国大展中,《今年喜事多》的入选,无疑代表了贵州雕塑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典型人物要反映,普通人物也要呈现。下一步,李钢将创作毕节市留守儿童系列雕像,理由是“他们也是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作出贡献的人”。他认为,观察事物的视角不一样,那么选材的角度肯定不一样,不一定非要是劳动者才算是作贡献,那些儿童在家里陪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让在外打工的父母无忧,这个群体很值得艺术家去表现、去颂扬。
1.李钢(右)在指导学生创作邓迎香雕像(泥塑)。(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陆青剑 摄)
2.李钢雕塑作品《黄大发》。(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陆青剑 摄)
“当我看到他们的时候,就会想到他们背后的孤独感,我就心潮难平。他们太不容易了,他们也是脱贫攻坚战的一个部分,值得我为之塑像。换一个角度来看‘脱贫攻坚’这个时代主题,视野就会开阔得多。”
在雕塑艺术的道路上行走30多年,李钢一直在探索如何将灵魂固化以完成作品的特点呈现。而固化就是雕塑的表达,把一个人的灵魂做到作品里面,让作品充满精气神,这就是灵魂表达。他认为,艺术创作的出发点一定要触及灵感,从感动的角度去表达。起点是感动,终点也是感动;起点是灵魂,终点也是灵魂。为此,他总结出了灵魂观察法、灵魂思考法和灵魂表达法3个创作方法。这个观点,在全国雕塑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许多雕塑家看了李钢的作品后,觉得他的这个观点颇有深度。李钢说,在这个炫技、追求形式的时代,艺术家更应该强调灵魂的表达。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从未开过雕塑课,从2019年开始,该校聘请李钢为雕塑老师,开设李钢雕塑工作室,面向全国招生,而吸引考生的“硬核”就是他的灵魂雕塑表达法。因为工作单位在贵州,李钢每隔一段时间会去北京给学生上课,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灵魂表达法”这个艺术真谛。考虑到教学效果,他向学校提议让学生到贵州来学习。
在贵州,学生可以看到李钢创作的状态,还可以参与创作,这样的教授和学习方式,更生动,也更具有实用性。“我常常跟学生讲,对土地、对国家、对民族、对自然要有感动,这样方法才会出来。如果光有方法没有感动,做出来的作品肯定是空洞的。”
带着这个主张,李钢受邀到国外讲学时总是引来阵阵掌声。在美国波斯顿的孔子学院,他向波斯顿大学的老师和学生讲授雕塑的灵魂表达法,同时把他创作的雕塑作品也带过去,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体验。他向该校赠送一尊孔子像,而这个雕像十分特别,孔子的头部像一个中国龙,这是中国的符号。脊椎隆起,代表中国在世界立了起来。师生们一看,觉得这雕像活了,同时看到了中国的崛起。
李钢是贵州省行政学院的客座教授,给学员讲授雕塑艺术,灵魂表达法成为“吸睛”的载体。他鼓励学员可以用艺术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这样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绘画和雕塑不一样,绘画是平面的,雕塑是立体的,李钢传达给学员这样一个信息:正面的问题不能解决,可以从侧面或背面或顶面去解决,这样解决问题就有了360度的宽阔范围。“一个问题,可以用立体的思维去观察,没有解决不了的。学员说,雕塑艺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贵州民族大学上课,李钢会把自己的作品带过去,和学生现场交流,让学生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有学生问他:“李老师,你做了那么多雕塑,为什么不做你自己呢?”李钢说,他长得没有特点,而雕塑创作一定要做有特点的人。每尊雕塑他都倾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所以说每个作品就是他的自雕像。“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你们看到我的作品,就看到了我自己的雕像。”
1993年至1995年,李钢曾到俄罗斯中国贸易大专班学习。学了一段时间,最终他还是觉得自己更适合搞艺术。在俄罗斯那几年,李钢到各地去看了许多雕塑,感受深刻。回国后在北京成立了一个雕塑工作室。后来他回到贵州,创作了一系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雕塑作品,如赫章文化广场的群雕,贵阳乌当振华广场的主题雕塑,贵阳观山湖公园的贵阳门及观山湖区夜郎古城的夜郎雕塑。
李钢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做一个主题雕塑公园。为此他准备多年,创作了许多作品。他想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对贵州有贡献的名人名贤雕塑,通过展示形成一个正能量场,让来参观的人们认识到贵州人文底蕴的丰厚,同时也增强贵州人的自信。“这个雕塑公园将会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人文景观,以此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贵州人,激励人们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