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2020-08-24 09:40王雪梅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8期

摘要: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推进,使得“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也突飞猛进,经济新常态下国际合作既有走出去,也有引进来。提升人才培养的标准是为社会做好人才储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考虑教育的国际化,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扩大教学视野,对学生进行国际化培养,以国际标准要求学生的理论学习以及知识运用能力。中国民航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航空运输作为国家间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中国航空产业带来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对人才需求也有新要求。本文以空中乘务专业赴清迈大学交换生为例,分析了空中乘务专业在国际化教育中的意义,为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化教育;空中乘务;交换生

一、“一带一路”建设下民航发展的国际化人才需求

1.航空运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新机遇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7年7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国际合作服务中心和走出去智库(CGGT)联合发布《“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民用航空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报告指出,未来10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将增长一倍,必将为民航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全新机遇,民航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将在构建国际运输大通道、实现互联互通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更将在对外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民航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1]。“一带一路”横跨亚欧大陆,多数国家之间距离较远,民航的远程运输更具优势。目前国内民航受高铁竞争影响,导致国内市场增速减缓的大环境下,民航国际化与中长途航线培育已经势在必行,这为“一带一路”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近年来,中国民航主要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拓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加强与沿线国家航空合作三方面重点着力,努力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下一步,中国民航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分阶段实现发展目标,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提升民航基础设施能力、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强合作交流。

2.“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化教育的意义

“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融合,深入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培养却难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我国高职院校积极行动,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思路,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创新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学生之间的了解和联系。各国互派交换生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及欧亚地区的发展建设。交换生进入国外不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后,会接触到自己学校没有开设的新的课程,接触到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些都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改变思维模式。交换生的异地教育经历能让他们了解到其他国家的基本情况,提高外语能力,从而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使交换生在以后的就业中得到更多的跨国就业机会,以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形势,并使人才这一关键要素在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持续不断的发挥积极作用[2]。

3.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国际化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提出的重要发展方针政策,且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所以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因此,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应与时俱进,要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导向,摒弃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探索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形势,适应“一带一路”战略需要的人才培养思维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给航空运输带来机遇的同时,对于民航运输人才国际化的要求也空前提升,空中乘务专业探索建立适应全球化、国际化需要的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势在必行。为了提升云南旅游职业学院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使该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与航空行业对外语要求相当,进而提高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对口率及就业层次。云南旅游职业学院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交换生学习项目,提升学生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思维模式,使他们熟悉交换去的国家的文化、宗教、法律、政治等情况,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具有一定的外语沟通交流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二、服务“一带一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空中乘务人才

1.实现空中乘务专业国际化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航空业内,无论是空乘人员的服务水平还是整体形象,都会影响到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空市场中的竞争力。对航空公司而言,要想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仅仅靠增强硬件设施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稳步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不同于其他交通行业,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已开通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将接触到更多的外国客户,她们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力,所以,提升服务质量的第一步便是提升空乘人员的外语能力。然而,就我国航空公司而言,空乘人员普遍欠缺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甚至有许多空乘人员完全无法与乘客进行交流,因此,提高空乘人员的英语水平成为了我国航空公司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在对空乘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时除了专业技能培养外,必须将英语学习列为专业学习的重点。

云南旅游職业学院通过国际间交换生的选派和培养,实现了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在不同国别、不同经济社会背景以及不同文化要素下的融合互通,有效的提升空中乘务人才的国际化水平。泰国清迈大学是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泰国北部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作为泰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清迈大学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空中乘务专业赴清迈大学交换生项目,赴清迈大学学习共计十个月(其中两个月实习)。教学日每天上午进行以就业辅助为主的TOEIC英语学习,下午泰语及航空专业课学习;参加在清迈机场、学校等地的不带薪实习,实习结束可获实习单位证明;至少参加一次TOEIC考试并获得证书;该项目通过双方的教学合作,达到以下教学目标:提升同学们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学习、了解泰国的文化;学习航空专业知识;获取英语TOEIC资格证书;获取清迈大学学习证书;获取泰国实习职业经验。截止2019年6月,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分两批共派出33名学生参加该项目,所有参加该项目的学生都是第一次出国看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活力,积极探索这个陌生的国家的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国际视野,看问题的深度及广度都比在国内深刻。目前归国学生由于在语言竞争力方面比该专业其他学生具有较强优势,已有三名学生进入国内航空公司实习,七名学生进入国际邮轮实习,该项目在未来三年将对学生展开就业跟踪。

2.提升空乘专业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

跨文化意识是对不同地区、不同社会文化差异的认知,同时也是交际者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以外一系列文化的认识,是由对原文化和目的文化之间关系的认知、意识与理解构成的。拥有这种意识能力,就能置不同文化于语境中,与存在着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顺利地进行交际,得体地进行交流。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与语言学习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一国有一国的风俗习惯,佛教是泰国最主要的宗教,泰国信仰者宗教众多,规矩比较多。泰国文化的佛教色彩甚为浓厚,佛教对整个泰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宗教礼仪在泰国礼仪文化中也起着主导作用,泰国人行为举止大部分都受到佛教的影响,很多礼仪都是沿用佛教礼仪。在泰国学习的交换生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礼仪规范,所带来的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空乘专业的学生们在充分尊重、了解泰国文化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融入泰国文化,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享受在泰国的生活。同时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赴泰交换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学会处处注意,从小细节做起,他们密切注意校园礼节与校园穿着服饰是否得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他们了解中泰生活习惯差异,包括餐桌礼仪、饮食特点、时间观念不同、作息习惯和交通等;学习中泰礼仪、文化习俗差异,包括中泰的见面礼,头部的禁忌,服装差异及宗教觀念差异;这不仅直接影响赴泰交换生的学习与生活质量,也是对所在国文化的一种尊重,更是中国形象的一个体现。

礼仪修养是高质量服务不可或缺的因素,良好的礼仪素养能提高空中乘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也是空乘服务人员与乘客服务交流中不可或缺的服务态度。在泰国学习归来的同学受其文化影响,所以人人都心态平和、谦和有礼,学习完成后礼仪素养都有较大提高。

三、结论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广度和深度的加深,国际上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交换生项目的实施也越来越多。我国各高职院校积极开拓合作与交流项目,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他国家建立密切联系,大力发展交换生项目。实施交换生项目可以提高高校在国际上的声誉,促进交流与合作,增强国际理解,提高高校国际化程度,提高交换生自身素质,增加就业机会。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培养一批懂沿线国家地区语言文化的专业型、技术型、国际型人才,积极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空中乘务专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带给航空业的机遇,充分认识空中乘务专业交换生项目对提高该专业学生国际竞争力的积极作用,最终使空中乘务专业国际交换生项目成为增强我国国家实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民用航空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2]吴轶群.《“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双创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一一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 (26):21-23.

[3]张慧婧 李方舟《赴外中国高校交换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对策探析》[J].高教论坛,2018年10月第10期:13-14.

作者简介:王雪梅(1969-),女,汉族,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礼仪、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