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媚英
他常年暴晒,皮肤黝黑,但脸上仍然有一份难以掩盖的“稚气”;他个头不高,身板单薄,骨子里却有一股西北汉子不服输的劲头。
他叫张建武,是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以下简称“中电建集团”)的一名工程技术负责人,也是深圳市光明区治水工程管网溯源排查工程人员。张建武23岁入行,原本只是中专毕业的门外汉,却迅速成长为光明治水工程重要的一员。近两年,他曾半夜临危受命处理项目附近的路面塌陷险情,也曾无数次忍着恶臭钻入让人窒息的污水管,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已经成为他的工作常态。
对张建武而言,治水就像打仗,治水兵就是一个狙击手,污水排口就是敌人。他坚信,只要瞄准敌人,消灭敌人,就一定能打赢这一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潜心钻研,成为中建电集团“特招人员”
出生于甘肃陇南的张建武,2015年毕业于甘肃文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的是汽修专业。自小就喜欢修理各种东西的他,曾干过修路、修桥等苦力活。2017年年初,他因机缘巧合来到深圳,成为中电建集团水电项目的外聘人员。同年3月,又随所在单位加入光明治水队伍。
进入新领域,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张建武深知自己专业知识欠缺太多,也因此,他坚持白天在外跟工程,晚上挤时间看图纸,通过不间断地学习,逐渐掌握熟悉了水环境治理的整套文件和流程。尽管如此,他仍不满足于现状,希望可以更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在同事的指引下,张建武报名参加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管理专业在职进修班。在此期间,恰好光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正本清源工程项目相继启动,工作连轴转、假期不停歇成为工作新常态,但张建武总能利用碎末时间进行网络学习,并于2019年底修完全部科目,顺利完成学业,取得大专文凭。
2020年1月9日,张建武与中电建集团子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了中建电集团“特招员工”。说他是“特招员工”,是因为中电建集团招聘正式员工,学历门槛要求是本科以上,对他降低学历要求,全因他表现突出。
“勤快好学、爱动脑筋、善于钻研。”作为张建武的顶头上司,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光明消黑总承包部副经理孔维涛说,从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再到进入厂区开展正本清源工程,参与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张建武总能琢磨出更快捷有效的办法来,并不断提醒自己和团队要认真做,朝着排头兵努力。
最初,张建武所在的班组只有六个人,却承担着至少十个人的工作量。身为主要负责人的他,既要协调、统筹整体进度,还要管技术、保证工程质量。他时刻记得治水工作会议上领导的“唯其艰难,方有永毅;唯有磨砺,始得玉成”的嘱托,发扬攻坚克难、连续作战的精神,一次次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也因此,张建武先后被评为茅洲河(光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2018年度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在2018年度“大干90天 确保十一月中旬完成治水达标任务”劳动竞赛活动中获得“优秀员工”称号。
临危受命,15个日夜投入一线抢险
2018年3月16日,张建武如往常一样在单位值班。晚上8点许,正在处理琐碎事务的他,突然接到电话称,茅洲河项目部附近塘尾工业园路段路面出现大面积裂缝,周边雨篦子掉落,底部路基软化。经工作人员现场排查发现,因污水管道年久失修,长期漏水冲刷岩层,地质坍塌导致路基空洞。险情出现路段属于繁华的城市建成区,工厂、居民小区众多,若不尽早处理,一遇重车碾压,混凝土路面可能会发生更大面积裂缝,随时有可能引发路面坍塌,后果不堪设想。
险情就是命令。接到电话后的张建武迅速担当起排危抢险的重要使命,组织人员、设备、物资投入到抢险工作中。到达现场后,张建武第一时间安排同事拉起警戒线,然后对开裂的水泥路面进行切割作业,破碎锤破除损毁路面并清除破損的水泥砼面板,利用钢板桩对坍塌路基坑洞进行支护。经过一个通宵的紧张施工,排险前期开挖准备工作才基本完成。
第二天一大早,专家组赶到现场查明分析路基缺陷原因,进行抢险方案讨论。由于此次险情坍塌规模大,地基破坏严重,抢险工作涉及的交通、原有管线等部门多,施工难度大。中电建集团先后投入近60人,采取轮班制,昼夜不停,按照专家组研究确定的抢险方案,有条不紊的进行施工……
经过15个日夜漫长而紧张的作战,险情才得以顺利排除。期间,张建武竟一刻没离开抢险现场半步。这15天没洗过澡,吃住全在工地解决。天天面朝工地吃盒饭,累了就在附近的绿化带躺一会。问其同事们都轮班,为何他不轮班?张建武说:“其他人对工作不了解,会影响抢险工期。”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透露出一个90后的责任担当。
冲锋在前,勇当“消黑”战役的“人体探测仪”
2019年3月,光明区正式打响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歼灭战,誓在2019年内消除全区所有小微黑臭水体,按期保质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推动光明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在这场硬战号召下,张建武主动投身“消黑”工程一线。
由于历史原因,光明区内有些排污口缺乏规划,雨污不分流,直接排入河道,致使河道净化能力下降,发黑发臭。也因此,做好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整治是消除黑臭水体重要的一环。“如果现在不搞清楚,黑臭水体永远都会存在,而且会反反复复出现,想根治黑臭只能纸上谈兵。”
在水网密布的光明区,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工作并非易事,特别是暗渠,更不容易发现问题。使用仪器也存在遇到障碍物或者管道拐弯无法通过的难题。这让施工人员束手无策,压力剧增。
为此,张建武带领同事们采用最笨的办法,变身“人体探测仪”钻进又黑又臭的暗渠里,摸清管道走向、深度、长度、源头、属性等情况,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治。张建武清楚记得自己第一次下暗渠时的感受:虽然身上拴了安全带,也提前给暗渠做足通风工作,但恶臭的浓烈程度还是超乎想象,呆在狭小黑暗空间里,内心也是很恐惧的。尽管环境很恶劣,但他没有因此退缩,而是怀着一颗必胜的决心,把暗渠的底细摸清,找出问题所在。
如今,张建武已记不清下暗渠检查的具体次数,但却清楚地记得,2019年他和同事溯源排查出来的排污口多达1100多个。“在最黑臭的地方,从事最光明的事业,工作虽然很脏很累,但是很光荣。”看着河道水质得以明显改善和提升,张建武有着说不出的自豪感。
事实上,在光明区全面消除小微黑臭水体的路上,张建武并不独行。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张建武一样一心扑在项目上的治水人,光明治水才有现今一张张能够拿出手的阶段性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