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亮
惠州龙门,典型的山区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多年来,龙门县始终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崇高使命和政治责任,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依托山区资源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经济上作出示范。2015年,龙门县被评为广东首个省级生态县;2018年,龙门县又成功摘取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坚持“生态立县”理念
龙门,既坐山又望水,绿色、优美、文明是它的符号,宜居宜业是它的初心本色。
“各县(区)要因地制宜推动差异化高质量发展。”这是惠州市委对惠州市发展提出的要求,同时特别提出不考核龙门的工业产值。龙门县委书记陈伟良表示,“这就要求龙门必须奋力冲破发展中的传统路径依赖、思想观念障碍、利益固化藩篱,推动龙门更好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龙门的差异化道路又该如何走?“龙门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突出的底色也是生态。”陈伟良指出,龙门县历届党政领导都充分认识到,优良的生态环境是龙门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龙门扬生态之长、补发展之短,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先后作出“生态立县”、建设珠三角生态花园、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决策部署,打造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生态经济体系、一流的文明形象、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争当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的引领者。
立足珠三角北部生态屏障的功能定位,龙门将全县各乡镇划分为重点拓展区、农业与农村发展区、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区、禁止开发区四类,其中禁止开发区面积163.9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14%。“划定禁止开发区等,虽然会压缩发展空间,但是保住生态底线,这是值得的。”龙门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发展过程中,守住绿水青山是龙门不可逾越的底线。
从发展现状来看,龙门在全省50个山区县(市)中,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处于中上游水平,但是依托生态优势,龙门在全域旅游发展、生态建设、文明创建等方面持续领先。如率先在全省编制实施了县级全域旅游规划,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打造以“龙门客栈”“龙门祈福”“龙门手信”“龙门宴”“龙门十三汤”为特色的“四菜一汤”全域旅游品牌,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十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龙门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可以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经成为龙门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构建生态产业格局
以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通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龙门大力发展富民强县特色生态产业。
一直以来,龙门坚持新型工业集聚发展,以“集约、环保、高效”理念发展山区工业,推动龙门县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升级为省级产业示范园。“针对珠三角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所需和龙门所能,我们县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生态工业,走好新型工业之路。而且所有工业项目进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坚持招商项目符合产业规划、符合环保准入两个前置条件,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惠州市生态环境局龙门分局(以下简称“龙门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把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也推动了工业产业清洁、循环、低碳、绿色发展。
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完成川龙瀑布等景点升级改造,入选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坪尾居民小组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蓝田瑶族乡成为首批省旅游风情小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永汉镇低冚村获评省文化旅游特色村……以优美生态环境为基础,龙门深挖旅游资源,全力扩规模、提品质、树品牌,打造全景龙门,获评“2019中国最美县域”,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2019年再次位居全省十强。
“龙门生态环境优美,看到龙门的自然风光,心情都舒畅许多,每年都要来一两趟。”优美的生态环境加上旅游产业链的打造,龙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14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6.9亿元,分别增长16.8%和21%。
以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农业合作示范园和农产品出口基地等为载体,龙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围绕规模、高效、生态的要求,按照“品质高、价格优、销售快”原则和“抓拳头、上规模、创品牌、建渠道”标准,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全力打造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19年,龙门全县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6家、各类家庭农场80家。香溪堡旅游区获评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县休闲观光农业企业34家。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2019年,龙门空气质量优良率100%,森林覆盖率73.89%,饮用水源与2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13条重点支流水质稳定达标,空气质量与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全市第一。
生态优势也需要精心守护。借中央环保督察的“东风”,龙门严厉打击“两违”,对水源地的违法建设进行了整治,对矿山进行了复绿。通过植树造林,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了天蓝水碧地绿,为龙门的生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境保障。
“为了保住‘新鲜空气,我们这几年持续深入开展‘小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扫清污染死角。”龙门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龙门2019年制定实施《龙门县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方案》,完成了55家涉气“散乱污”企业整治。深入开展泥头车与工地扬尘整治,首批71辆新型智能环保运输车投用。龙门还淘汰所有的立窖水泥厂、实心粘土砖厂和土石灰窖等落后产能,完成三大旋窖水泥厂生态化工程建设。为了及时掌握空气质量状况,龙门强化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成3个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和12个生态旅游气象监测站。
在水质保障方面,龙门严格划定水环境功能保护区和水源林地,保护面积达12.79万公顷,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实现禁养区“零养殖”,限(准)养区“零增量、减存量、规范养殖”,2019年清拆非法生猪养殖场21万平方米。全县28条主要河流实施“河长制”管理,2019年开展河湖“清四乱”与“五清”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河道水面漂浮物373公里34万平方米,完成鳌溪河、蓝田河治理工程,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此外,龙门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体系,县资源热力电厂建成投产,甘香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综合整治工程扎实推进,高质量完成10座镇级垃圾填埋场整治。复绿矿山330亩,成功申报2个省级绿色矿山。
值得一提的是,龙门近年来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通过两轮乡镇现场会推动全域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80%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建成公厕50座,完成户厕改造498户。建成运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84座,覆盖率83.5%。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现“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集中处理”五级无缝对接一体化处理模式,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為了让群众家园充满绿色,龙门还全面推进公园下乡、环村绿化带、村庄风景林、水源涵养林建设,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树、种花、种竹,推动村容村貌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和和美美。
多年的生态实践成就了龙门美丽的风景。“龙门县山美、水美,一步一景、美若画卷,不同时段都有新的美艳,在这里生活真的很舒适……”家住龙门县城的江女士几乎每天都与家人结伴在西林河岸散步。她觉得生活在龙门,每天都可以看见蓝天白云、水清岸绿,呼吸着满含负离子的新鲜空气,很幸福。
未来,龙门县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背景下,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做好“大山经济”这篇文章,通过大力发展康养旅游、现代农业、商贸流通和生态工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