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亮
今年1—6月,肇庆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13,同比上升4位,改善幅度全省第一;优良天数比例全省排名第11,同比上升10位,改善幅度全省第一;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9.0%,改善幅度全省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11位。
“肇庆环境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与我市推动建筑陶瓷企业‘煤改气,助推陶瓷企业转型升级息息相关。”肇庆市委书记范中杰表示,肇庆把推动建筑陶瓷企业转型升级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着力推动全市陶瓷行业“煤改气”,取得明显成效。“不仅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产业也开始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陶瓷企业“煤改气”势在必行
广东建筑陶瓷行业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墙地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我国主要的陶瓷生产和出口地之一,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5%,出口创汇约占全国陶瓷行业近40%。其中,佛山、清远、肇庆、江门等地是广东建筑陶瓷主要生产基地。
陶瓷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排放大量污染物,是广东污染排放大户。特别是建筑陶瓷行业,由于产量大,烧制生产线长,燃料需求量大,且大多以煤作为主要能源,烟气污染物排放量大,主要包括粉尘、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氟化物、氯化物、重金属等。据估算,广东建筑陶瓷行业排放的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占广东全省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比重分别超过6.67%、6.16%和11.90%。
陶瓷行业的煤炭大多用在“煤制气”,即将原煤通过煤气发生炉加压气化,脱硫提纯制得的含有可燃组分的气体(俗称“水煤气”),“煤制气”产生的水煤气可作为陶瓷成品窑生产环节的燃料。然而“煤制气”过程也会产生焦油、含酚废水等危险废物和硫化氢、汞等有毒有害气体,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相比之下,“煤改气”后直接以清洁能源天然气为燃料,能够有效解决以上污染问题。据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和有关地市的对比分析显示,“煤改气”有三大优势:取缔煤气站,消除了煤气站的安全隐患,杜绝“煤制气”设备爆炸、一氧化碳中毒及臭味扰民等问题的发生;减少污染物排放,经测算,“煤改气”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可分别削减90%、40%和30%左右,且不再产生焦油、含酚废水等危险废物和硫化氢、汞等有毒有害气体;有利于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产品优等率。
作为建筑陶瓷重要基地的肇庆,“煤改气”是提高环境质量、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肇庆年均用煤量超过700万吨/年,其中陶瓷行业整体用量约250万吨/年,陶瓷行业“煤改气”对于全市减少煤炭使用意义重大。对于环境质量而言,降低煤炭消费,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对于一定程度上控制PM2.5的产生有积极意义。
可以看出,无论从大气污染防治还是从产业转型升级角度看,“煤改气”都成为陶瓷行业势在必行的选择。
精准到点、综合施策,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当初,陶瓷企业对‘煤改气的态度大致有三种。”肇庆市委常委、高要区委書记杨志介绍说,一种是内心真正支持的,一种是等待观望随大流的,一种是悲观消极的。“后两种心态的人数居多,主要是担心气源、气价是否稳定,成本提高、利润降低问题。”不仅如此,很多企业认为,目前各地政策没有统一,先改了就吃亏,而且企业排放达标就可以,没有必要非得实行“煤改气”。“这就导致我们的工作推进难度非常大。”
广东萨米特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德林也道出了企业的心声,“政府明确了政策方向,我们肯定要跟着走。但是,我们也担心,万一早早就做好,政策却变了,那就‘白干了。另外,天然气的供给如果跟不上,对我们的生产是致命的。”
成本的提升也是现实的问题。叶德林告诉记者,新建生产线用天然气还是可以接受,但是老的生产线面临设备改造、人员转岗等问题,成本比较高。而且天然气气价不稳定,也让企业十分担忧,“气价如果不断上涨,我们的利润空间将会大幅度削减,企业运营压力非常大。”
再难也要上。为做好工作,肇庆市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引导和扶持陶瓷企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市党政领导班子带头冲在一线、靠前指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动全市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处置。2019年9月,《肇庆市引导和扶持陶瓷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明确分步推进的目标任务、改造要求、时间节点和补助标准等,依法依规、分类有序推进转型升级工作,坚决避免“一刀切”,防止“一退了之、一关了之”等倾向,切实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
陶瓷企业转型升级牵扯面广、触及利益多、矛盾错综复杂。肇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资金扶持、天然气管网建设、天然气气源气价等重点难点问题,做到扶持、服务、监管三结合。市四套班子成员分别挂点联系企业,实施“市领导+市直部门领导+区领导+区直领导+镇(街道),对口负责1家企业”的“5+1”工作模式,推行“一企一策一专班”。
“我们是一家一家企业上门去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和担忧,然后换位思考把服务做到位。”杨志介绍,市领导带队对企业逐一进行走访,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建议,逐条逐项解答企业问题、消除企业疑虑。除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企业了解政策、支持工作外,肇庆还对企业驱之以利,加强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为了推动陶瓷企业“煤改气”,肇庆市制定了激励措施,对在限期内完成“煤改气”的陶瓷企业,每条生产线给予省专项资金补助5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按企业规模、税收奉献、技术水平等情况,对扶持鼓励类、转型提高类、加强监管类企业每条生产线分别给予30—50万元的奖补资金。同时,对今年底前自愿退出的陶瓷企业,每条生产线由市统筹补助100万元,大力支持陶瓷企业技术改造,对技改项目给予适当奖补。
为了做好气源保障工作,解决企业主的“心头大患”,确保“煤改气”顺利推进,去年以来,肇庆市政府多次主动出面协调企业供气管道建设、供气价格等工作,协调后的气价夏季确定在2.6元/立方米、冬季为2.9元/立方米左右,与周边城市天然气价格相当。在今年4—6月期间,肇庆还对陶瓷企业给予用气补助0.585元/立方米。为了保障气源供应,肇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明确陶瓷企业可自行选择供气企业或自建气站等供气方式,避免出现供气垄断、气源不稳等问题。
陶瓷企业“煤改气”后,还涉及到大量员工的转岗等问题,肇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关停企业员工分流、安置、再就业的相关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员工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再培训的有关扶持政策。鼎湖区就利用就业和职介平台,采取就近再就业、培训调岗后重新上岗等办法,约1800名员工得到妥善安置。
变压力为动力,推动产业高端发展
在廣东萨米特陶瓷有限公司展厅内,各式陶瓷制品琳琅满目,从现代化高端墙砖到各式仿木、仿大理石的地板砖,从陶瓷餐桌到各式茶几柜门等,一改记者对陶瓷产品的传统印象。
萨米特从2014年开始陆续实行“煤改气”,目前20条生产线已全部完成改造,建成陶瓷行业的首个示范智能工厂,产品升级换代、高端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实现产值29亿元、缴税2.6亿元,分别是2014年的1.8倍和3.3倍。这是肇庆市以推动陶瓷企业“煤改气”为契机,加快推动企业技术升级、转型发展的生动案例。
肇庆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肇庆推动陶瓷企业转型升级,不是要让陶瓷产业退出肇庆,推动产业去“陶瓷化”,而是要以此为契机,切实解决陶瓷企业质量不高、陶瓷产业低端发展、资源环保压力大等问题,充分发挥瓷土资源、交通区位等自身优势,推动陶瓷产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地发展。为此,肇庆积极探索实施与企业产品产值、附加值、能源消耗比等挂钩的转型升级奖补政策,引导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抢占高端化市场,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工艺。”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提到,在“煤改气”过程中,要用好政策,对改得好的企业,在考核评优等工作上进行鼓励,特别是对于企业的发展要做好服务,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做强做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从媒体近期的报道也可以看到,截至2020年,山西阳城、河北赞皇、陕西千阳、山东临沂、广东清远和肇庆等地先后要求完成“煤改气”,广东佛山和江门亦在推进当中,加之2010年前后就开始推行“煤改气”的福建地区,“煤改气”全国一盘棋似乎正在变为现实。在这种大潮下,企业也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加入到这场大变革中,及早做好应对,争取更好的发展。
“‘煤改气的短期成本是会高一些的,但是从长期看,还是划算。”叶德林介绍,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等,会腐蚀设备,两三年就得对设备进行维护更新,但是用天然气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六七年才需要更换设备,这样算下来成本并没有增加多少。有陶瓷企业也表示,从中长期看,改用天燃气之后,企业的生产质量提升、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在市场、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力将会增强,完全能够消化燃料成本增支因素,确保利润水平不降低甚至有所提高。
“在大概知道成本增长多少后,我们就不断思考如何通过其他方式抵消这部分成本,或是增加瓷砖的价值,或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综合其他方式降成本。”广东一陶瓷企业负责人说到,“公平都是相对的,就算以前都烧煤,也不能说是公平。”在改用天然气已是不可逆转的大势下,企业应该积极通过降低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产品研发上多下功夫,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