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平,杨丰旺,肖 放,齐建国,王心瑜,马乘风,陈登云
(锦州市林业草原保护中心,辽宁 锦州 121000)
锦州市依山傍海,拥有平原和众多河流,素有辽西走廊之称。特殊的地理环境,是鸟类栖息和繁殖的良好场所。锦州处于东北亚界的东北区和华北区,中亚亚界的蒙新区的交汇处,形成鸟类品种多样性。锦州市历史上还未开展过系统的鸟类资源调查,没有鸟类名录。通过此次调查,查清锦州市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二级和濒危鸟类,并重点保护。为此,我们从2015年开始对锦州地区野生鸟类资源现状开展调查工作,以填补历史空白,解决对野生鸟类种类统计不全、新分布种类不明等诸多问题。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摸清锦州地区鸟类的种类组成,评估主要鸟种的数量。
计数器、照相机、手持GPS、望远镜、红外相机、记录本等。
2.1.1 取食习性调查和监测技术
每种鸟都有自己的取食习性,像白尾海雕喜食赤膀鸭,黄胸鹀喜食水田中的害虫,乌鸦食腐习性等,苍鹭栖息地多有毒蛇,依据鸟的取食习性进行调查和监测,在鸟喜食的物种处可以很容易调查和监测鸟类资源情况。
2.1.2 栖息习性调查和监测技术
按照游禽、涉禽、陆禽、鸣禽、攀禽、猛禽、走禽生活习性开展调查和监测。
2.1.3 人工筑箱、人工筑台等招引鸟类技术
通过人工筑箱、人工筑台为鸟类栖息创造条件,监测鸟类资源情况。
2.1.4 红外相机调查监测技术
在鸟类经常出现的地方,不容易拍摄和调查的鸟类,利用红外相机调查监测。
本次调查共涉及小生境类型14种,设置调查样地64处,分别在春夏秋冬开展调查。
14种小生境类型为:松林4处、旱(农)田7处、水田6处、风景园林6处、果树林地1处、河流7处、杨柳林3处、鱼塘湿地3处、混交林24处、灌木丛3处、水库3处、芦苇沼泽湿地4处、泄洪区湿地1处、滩涂湿地5处。这14种小生境基本涵盖了锦州市的森林(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灌木丛、风景林)、湿地(滩涂、沼泽、河流水库)、农田(农田、荒地、草地)3种生态类型中的所有小生境类型。在上述14种生境中,设置样带宽度为单侧宽100 m。
调查在晴朗、3级风以下的天气进行,每天调查最佳时间在清晨或傍晚,步行速度2~3 km·h-1。调查员记录位于前方及两侧的鸟类,包括飞过样地的个体。繁殖期调查时听到或看到1只雄鸟应记做1对;见到1只雌鸟,1窝卵或雏也应视为1对。记录所见个体到样带中线的垂直距离。对集群鸟类,每一群体视为一点,记录群体中心点到样带中线的垂直距离。观察记录对象还应包括样带以外的个体或群体,并记录其到中线的垂直距离。在繁殖季节还可以通过记录鸟巢数,转换成种群数量(繁殖期被鸟类利用的每一鸟巢应视为1对鸟;鸟类孵化期观察的1只成体鸟应视为1对鸟)。
本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21目64科336种(表1),占全国鸟类1 445种的23%,占全省鸟类447种的75%。国家一级保护鸟类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1种,三级保护鸟类266种,辽宁重点保护鸟类7种。
表1 锦州市鸟类名录
有关锦州鸟类的系统数据,1989年出版的《辽宁动物志鸟类》中记录锦州鸟类108种(不含绥中县、兴城市、原锦西市),本次调查增加鸟类228种。
续表1 锦州市鸟类名录
续表1 锦州市鸟类名录
续表1 锦州市鸟类名录
续表1 锦州市鸟类名录
在科别组成的统计上,本报告采用的体系以郑光美院士主编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为标准,记录的336种鸟类中,共有21目64科,锦州地区鸟类的科别组成上,雀形目鸟类32 科136种,科、种比例均占首位;其次是鸻形目,包含7科61 种;而雁形目鸟类虽然仅占 1科,但包含34种,占种类组成上第3位;第4位是鹰形目,包含2科21种,占总种数的 6.25 %;第5位是鹈形目,包含2科17种,占总种数的 5.06 %;第6位是鹤形目,包含2科13种,占总种数的3.87 %。其它科鸟类按占总种数比例高低依次是鸮形目、隼形目、啄木鸟目、鸽形目、鸡形目、目、鹃形目、佛法僧目等,比例均低于3%,最少比例仅为0.30%。红鹳目、沙鸡目、鸨行目、犀鸟目的科下都仅有1种。
锦州鸟类区系组成,非雀形目鸟类200种,占锦州鸟类总数的59.52%,雀形目鸟类136种,占40.48%。非雀形目鸟类明显高于雀形目鸟类,这同全国鸟类中雀形目鸟类多于非雀形目鸟类正好相反,与辽宁以及东北鸟类的结构一致,这种现象与东北以及锦州的生境特点相关。
大红鹳属红鹳目红鹳科。观测记录2019年11月17日在小凌河口发现一只。该种鸟的分布区东移在多年前就有报道,最先在新疆发现,然后是在西安、山西运城。2019年在黄河口也有发现,在天津已经连续几年越冬,在锦州发现属正常,现在这只大红鹳还在小凌河口,我们将继续观测。在郑光美主编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中,大红鹳在北京、天津、内蒙古等有分布,东北地区没有记录,此观测记录在东北地区为首次观测记录,仅1只,未发现群体,可认定为东北地区鸟类新分布,居留类型迷鸟。
经辽宁省鸟类研究中心认定,黑嘴松鸡、白眼潜鸭、黑腹军舰鸟、白喉林莺、褐头鸫5种鸟类为辽宁鸟类新分布。
在本次调查到的336种鸟类中,旅鸟130种,占38.69%;夏候鸟111种,占总数的33.04%;留鸟63种,占18.75%;冬候鸟32种,占9.52%。可见,在锦州地区,旅鸟和夏候鸟较多,这是锦州的地理位置决定的,锦州处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有高山丘陵、平原、河流、滩涂,是鸟类的主要栖息地,又处于候鸟的迁徙通道上,所以旅鸟和夏候鸟是锦州鸟类的主要组成部分。锦州鸟类因季节而变化较大,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点,春夏秋三季鸟类丰富,冬季不仅越冬鸟类的种类少,因寒冷、冰封、雪峰等原因,越冬鸟类数量也少;但珍稀程度较高,在锦州越冬的重点保护鸟类有大鸨、遗鸥、白尾海雕、灰鹤等。
5年来各主管部门和志愿者救助国家二级保护以上鸟类20余只,主要有猎隼、红脚隼、秃鹫、灰背隼、纵纹腹小鸮、鹰鸮、东方白鹳、丹顶鹤、灰鹤、大鸨等。
4.1 锦州市从2015年开展了鸟类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共记录到鸟类21目64科336种,占全国鸟类1 445种的23%,占全省鸟类447种的75%。记录国家一级保护鸟类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1种,三级保护鸟类266种,辽宁重点保护鸟类7种。有关锦州鸟类的系统数据,1989年出版的《辽宁动物志鸟类》中记录锦州鸟类108种(不含绥中县、兴城市、原锦西市),本次调查增加鸟类228种。
4.2 为建设生态锦州,继续做好鸟类资源的保护工作,①管控方法多样,打防检监并举。为使管控工作不留死角,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自身特点,联合工商、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采取行动,形成高压态势,打击乱捕滥猎滥食鸟类的行为,加强对农贸市场、饭店酒店、花鸟市场、客运车站等重点地方的检查。②加强救助受伤鸟类。③宣传形式多样。通过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向市民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意义。每年的爱鸟周期间,宣传教育的内容包括生物知识和科普教育、自然环境保护教育等。各景区的LED电子屏幕循环播放“人人爱鸟护鸟,处处山青水秀”等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爱鸟护鸟社会氛围,让公众自觉地加入到保护行动中来。④继续大力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实现全民参与。志愿者是鸟类资源监测、普查、保护的重要力量。本次资源调查中,志愿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各级政府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通过组织志愿者影展、交流等方式,进一步调动志愿者在鸟类调查、资源保护中的积极性,使锦州鸟类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