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丽录,周 颖,穆 丽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中心超声科,广东 深圳 518053)
患者女,27岁,已婚,顺产后1天,突发右下腹疼痛半天,呈间歇性疼痛,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孕前无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及促排卵药物治疗史,孕期超声检查无阳性发现,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腹部超声检查所见:子宫增大(产后改变),双侧卵巢明显增大,右侧卵巢大小约89×62 mm,左侧卵巢大小约80×73 mm,双侧卵巢包膜回声增强,内可见多个(大于20个)直径小于10 mm的无回声区沿皮质周边排列,髓质回声增粗、增强。CDFI:双侧卵巢内均可探及血流信号,双侧卵巢血流信号无明显差异。右侧附件区右侧卵巢内侧可见一大小约21×19 mm低回声,呈涡轮状,边界清晰,形态呈类圆形。CDFI:上述低回声周边可见条状血流信号。左侧附件区未探及明显肿块回声。盆腹腔未见明显游离液性暗区。超声提示:双侧卵巢增大并卵泡增多,右侧附件区涡轮状结构,卵巢蒂扭转可能不除外,产后子宫。超声检查见图1(a~c)。
双侧卵巢增大,均约90×80 mm,右侧卵巢蒂扭转两周,右侧卵巢、输卵管表面紫色,经复位后颜色恢复红润。左侧卵巢蒂扭转一周,左侧输卵管卵巢表面色泽红润,给予复位。术中见双侧卵巢固有韧带松弛、细长,予缩短固有韧带并固定卵巢。
图1 双侧卵巢及附件区超声检查所见
术后14天复查子宫附件显示:左侧卵巢大小45×24 mm;右侧卵巢大小50×25 mm,双侧卵巢大小较术前明显缩小。术后42天复查子宫附件显示:双侧卵巢大小正常。
卵巢扭转(ovarian torsion,OT)是一种较少见的妇科急腹症,如未能及时诊断治疗可导致卵巢发生缺血坏死,导致卵巢功能丧失。因此,早期诊断极其重要,决定着早治疗及预后,对保留卵巢功能、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卵巢扭转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产褥期卵巢扭转并不少见,但多为单侧扭转,以右侧多见,双侧扭转较少见。本例患者为产后1天发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孕前无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及促排卵药物治疗史,回顾孕前、早孕至中晚孕超声检查,双侧卵巢并无增大超声表现。产后发病超声检查发现典型超声表现:双侧卵巢增大,呈“滤泡环征”,卵巢内见多个(大于20个)直径小于10 mm的无回声区沿皮质周边排列,髓质回声增粗,增强,呈“多囊样改变”;右侧附件漩涡征,右侧卵巢内侧可见低回声,呈涡轮状,周边可见条状血流信号。国内学者张敏、周启昌等研究[1]认为,漩涡征或滤泡环征是诊断早期卵巢扭转的特征性表现。国外学者研究[2-3]发现,漩涡征是卵巢扭转时蒂部血管与卵巢韧带或输卵管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而形成的非均质性包块,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例患者术中证实双侧卵巢扭转,右侧扭转两周,左侧扭转一周,但超声只发现右侧附件有漩涡征,左侧并未发现有漩涡征。据文献报道,当扭转的圈数越多(度数越大),蒂部水肿的越大,越容易显示,扭转的度数<360°时也很难显示[4]。患者双侧卵巢显示血流正常,术中右侧卵巢、输卵管表面紫色,左侧输卵管卵巢表面色泽红润,考虑卵巢扭转处于早期阶段,未发生明显的出血坏死,因此血供尚正常。但是,卵巢内存在血流信号时也不能完全排除卵巢扭转,可能因卵巢为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双重供血有关[5]。
卵巢扭转的声像图特征与卵巢扭转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当卵巢发生扭转时,卵巢的静脉及淋巴回流可能受阻,卵巢实质发生淤血,从而导致卵巢增大、卵巢水肿形成“滤泡环征”,子宫直肠窝积液的声像,当卵巢的动脉灌注减少或中断,可导致卵巢血流减少或消失的声像; 卵巢扭转是蒂部旋转,可引起蒂部的血管发生盘绕扭曲,形成 “漩涡征”的声像。
卵巢扭转多由于卵巢系膜较长,附件活动度较大引起,当发生剧烈运动、体位突然改变、输卵管痉挛或腹腔压力突然变化、充盈膀胱突然排空等原因时容易发生卵巢扭转。本例患者发生在产褥期双侧卵巢扭转,考虑由以下原因引起:(1)由于妊娠期子宫增大,使输卵管卵巢位置发生变化,当产后子宫突然缩小,子宫位置发生改变,卵巢活动空间增大;(2)妊娠期激素作用使得骨盆韧带变软变长,术中见双侧卵巢固有韧带松弛、细长。这些因素容易导致产后发生卵巢扭转。
通过本病例的诊断及手术随访,作者认为,对于产褥期卵巢扭转,首先要排除“多囊卵巢综合症”或促排卵药物使用的病史,其次在临床症状上要注意和产后宫缩痛以及其他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腹部外伤等相鉴别,最后应尽量找到扭转的蒂,观察有无“滤泡环征”及“漩涡征”,结合病史、体征及超声检查做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