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锦文,黄德红,王克干
(崇左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广西 崇左 532200)
糖尿病(DM)是临床上常见的全身代谢性慢性疾病,而肺结核(PTB)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病,两者常同时存在,导致患者治疗难度增加,病情不易控制[1]。本文将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DM)患者联用左氧氟沙星+胰岛素强化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PTBDM患者。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PTB-DM;(2)沟通能力正常,神志清楚;(3)无药物禁忌证;(4)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免疫系统疾病、艾滋病、恶性肿瘤患者;(2)主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3)合并其他部位结核患者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1~72岁,平均(49.06±6.47)岁,DM病程2~6年,平均(2.90±1.10)年,PTB类型:初发23例,复发5例。对照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33~71岁,平均(50.15±6.84)岁,DM病程2~7年,平均(3.02±1.02)年,PTB类型:初发24例,复发4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2HRZE/10HR抗结核方案治疗,包括2个月强化治疗及10个月维持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DM知识教育、饮食及运动指导、个性化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使用诺和锐 R(国药准字J20100036),皮下注射,三餐前给药;睡前使用诺和灵N(H20120096),皮下注射,剂量0.5~1.0IU/(kg·次),每日4次。同时,进行血糖水平监测,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用左氧氟沙星片(国药准字H20094079)治疗,口服,0.4 g/次,每日1次。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判定:显效:血糖水平稳定,空腹血糖(FBG)控制在6.0mmol/L左右,结核痰检转阴,相关症状完全消失;有效:FBG≤10.0 mmol/L,结核痰检显示结核杆菌明显减少,相关症状缓解;无效:FBG、结核痰检均无明显改变,相关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为前两者合计[2]。
应用SPSS 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应用x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82.14%,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PTB与 DM均是临床上常见慢性病,两种常合并发生。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PTB与 DM合并发生率约为16~37%。分析两者容易并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PTB 患者处于高代谢率状态,胰岛素相对不足,容易诱发DM或导致DM病情加重。同时,DM患者由于免疫功能较差,糖脂代谢紊乱,为结核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容易罹患PTB。PTB与DM相互影响,可形成恶性循环,增加临床治疗难度[3]。因此,在对PTB-DM患者治疗时,应兼顾抗结核治疗以及血糖控制。2HRZE/10HR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结核方案,其中,异烟肼、吡嗪酰胺可有效杀灭结核杆菌,而乙胺丁醇、利福平对结核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抗结核方案可发挥协同作用,达到良好抗结核效果。但研究发现,2HRZE/10HR方案对转移病灶作用有限,患者远期预后不够理想。而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通过拓扑异构酶Ⅱ发挥作用,对结核分枝杆菌 DNA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杀灭结核杆菌的目的。使用左氧氟沙星后,可在呼吸道黏膜、肺组织积蓄,且研究发现,PTB-DM患者具有更高的血药浓度,可通过渗入巨噬细胞达到杀菌效果。 同时,经过活化、聚集等过程,左氧氟沙星还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灶吸收,缩短空洞闭合时间。研究发现[4],在2HRZE/10HR治疗基础上,联用左氧氟沙星,可发挥协同杀菌作用,促进PTB 转阴。
同时,血糖控制也是PTB-DM治疗的关键。以往有研究显示,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左氧氟沙星可更加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5]。推测其原因,一方面,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补充体内胰岛素,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达到良好的降糖效果;另一方面,联合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后,结核杆菌活性得到有效控制,机体内环境状态明显改善,为控制血糖指标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82.14%,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用左氧氟沙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辅助灭杀结核杆菌,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指标,与常规治疗方案相比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对PTB-DM患者联用左氧氟沙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