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泓霓,王 江,乐 鑫
(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南充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四川 南充 637000)
占位性病变是指原有正常组织中出现异常组织而引起的病变,最常见的占位性病变主要是肿瘤、组织异位和特殊的感染性疾病[1]。宫腔内占位性病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粘膜下肌瘤及内膜癌等,其中以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肌瘤最为多见。受到激素、环境和遗传因子的影响,从育龄期到绝经期后妇女都是发生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高发人群。各种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均可引起程度不一的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异常、贫血、不孕等,影响生殖系统功能,造成女性身心严重损害[2]。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传统诊断方法需进行超声检查以及诊断性刮宫的病理检查,存在一定的弊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宫腔镜检查在子宫疾病的检查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宫腔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研究宫腔镜检查在宫腔内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宫腔内占位性病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8~70岁,平均46.19±3.17岁;主诉子宫出血79例,继发贫血52例,未出现临床症状30例,有生育要求21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检查证实存在宫腔内占位性病变者;(2)无激素替代治疗史。排除标准:(1)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2)多系统功能障碍者;(3)无法耐受本研究所用检查手段者;(4)严重精神疾患或痴呆等无法配合本研究者。
仪器:宫腔镜为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外鞘直径为4.5 mm;以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膨宫介质(若患者血糖高则换为生理盐水),膨宫压力为14.0 kpa、260 ml/min;同时应用冷光源、电脑成像系统。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局部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后使用扩宫器扩张宫颈,置入宫腔镜后由远及近对宫底、宫角、前后壁、输卵管开口等位置进行观察,纪录宫腔内异常情况及整体形态。对可疑病变进行镜下活检,切除组织及时送病理学检查。
将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宫腔镜检查诊断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描述,并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0例宫腔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62例(51.67%),子宫粘膜下肌瘤21例(17.50%),子宫内膜增生15例(12.50%),子宫胚胎残留10例(8.33%),子宫内膜癌8例(6.67%),正常内膜4例(3.33%)。
116例宫腔内占位性病灶经宫腔镜检出107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2.50%,与病理诊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2.017,P=0.156)。见表1。
表1 宫腔镜检查诊断准确率(n,%)
宫腔占位性病变是临床多见的子宫疾病,绝大多数占位性病变均可对周围组织器官进行压迫,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存在癌变的可能性。宫腔占位性病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尽早诊断对开展有效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既往B超检查及诊断性刮宫是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子宫腔为一潜在性腔隙,操作过程中存在视野的局限性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仅会造成内膜损伤,还可能遗漏部分病灶[4]。宫腔镜检查可在光学成像系统和光电转换系统下,通过图像直接观察到宫腔内部情况以及易被忽视的微小病灶,有利于临床及时对病灶大小、生长部位及形态进行观察和记录,有效的避免既往诊断性刮宫术的漏诊和误诊[5]。另外,还可在宫腔镜下切除病理组织及取活检,做到诊断与治疗兼顾,具有创伤小、出血小、恢复快及利于生殖预后等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116例宫腔内占位性病灶经宫腔镜检出107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2.50%,与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可在临床对宫腔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诊断时可将宫腔镜作为主要检查手段。但其对子宫内膜息肉和内膜癌的诊断存在一定的误差,原因可能与部分子宫内膜息肉和内膜癌未见明显症状而无法通过图像显示有关,因此临床操作和诊断时应对此原因有足够的认识。
综上所述,宫腔镜诊断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准确率高,可作为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治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