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让村里的生活更有“文化味儿”

2020-08-23 07:46林艳
决策探索 2020年17期
关键词:店镇平谷刘家

林艳

“是一种风土人情的转变,一方面是文化的进步,一方面是心态的转变,这些都是书法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宏观点说,书法提升工程甚至可以是一种社会治理的方式。”

“现在到刘家店镇农民家里去看看,几乎每人家里都会挂着一幅书法,或者是一幅画、一幅剪纸……”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马耘已经给北京平谷区刘家店镇的村民开了6年免费的书法班,谈起这些年来平谷书法提升工程给农民带来的生活改善,他津津乐道。他说,这些年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平谷村子里的环境确实变好了,但更可喜的是看到老百姓的生活也变了,不仅仅是卖桃带来物质上的富裕,提笔练字更是为大家的小日子增添了精神上的“文化味儿”。

一笔一画从头教

让“书法之乡”更名符其实

201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平谷“中国书法之乡”殊荣,这一称号首次落户京郊。中国书法文化影响并改变了更多的普通平谷老百姓的生活,正是从平谷设立“免费书法班”开始的。2014年,平谷刘家店镇成立了“丫髻山书院”,成为全区最早的镇一级书院。作为平谷画院的院长,马耘兼任起了丫髻山书院院长,给农民们开起免费的培训班,一个书法班,一个国画班,书法班直接由马耘授课,国画班则由马耘弟子带班。

“自从有了书院,我就来刘家店镇上课了,一直教到现在……”谈到给丫髻山脚下的村民们上书法课,马耘并不觉得有什么“降格”,“丫髻山本就是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它是华北地区的道教名山,从明清时期就颇有影响力,现在山上还保留着不少历史匾额、石碑,有句俗语叫‘卢沟桥的狮子,丫髻山的碑。可以说,平谷16个乡镇文化这根弦始终没有断、始终在传承,甚至是中国书法之乡的形成,丫髻山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回忆起6年前第一次给村民上课,马耘记忆犹新:“当时一个班三四十人,都是农民和退休的老百姓,第一次来上课大家很兴奋,虽说大家平时就喜欢临帖,可是这练笔方法都不太正确……”作为专业的书法家,马耘对于村民们自认为的“书法基础”并不认可,因此带起这个班来,他从基础的隶书开始教,一笔一画从头开始教,带着村民们在一横一竖间,让平谷这个“中国书法之乡”变得更为名符其实。

八个笔画反复更正

给村民上课的精髓在于“反复讲”

“虽然很多人觉得自己有基础,但是运笔和对书法的理解都不太正确,不符合书法的正规要求。过去大家都是‘随心所欲地写,怎么正确用毛笔,怎么调墨、蘸墨、落墨、行笔、运笔、收笔,这些都不知道……”马耘笑说,自己算是个比较严厉的老师,正规的书法知识,他一样一样地都要教授到位。

每一笔画都有三个步骤:“起、行、收”;用墨时讲究“浓、淡、干、湿”,字体结构的“聚、散、疏、密”,这些书法的基础内容,马耘一个字一个字给村民讲,包括左右结构的字儿该怎么处理,上下、左中右的字儿该怎么处理等等……马耘每周给大家上一节书法课,坚持了6年多,他总结说,给村民上课的一个要领精髓就是“反复讲”。

对于“反复”教学的用意,马耘解释说:“给农民们上课并不好上,大家不像小学生,就是一张白纸,怎么说就怎么写,大家普遍认为自己是有些书法基础的。加上年龄又偏大一些,过去接受教育的程度可能相对低一点,所以理解和认识能力比较弱。每一个笔画都要反复说,每个部分都要反复讲。”

除了给村民们一周上一节书法课,还有各种活动上带的课,马耘算了下,他这6年多的时间上了超过700节的课,每周给村民上一节书法网课,“到现在其实永字八法的八个笔画,还在反复更正。有的人学习快一些,但有的慢的学了3~5年,还在不断练习横画和竖画。6年了,这些我还在不断强调”。

优秀村民“学生”

成了书法协会会员

在马耘多年手把手的努力教学下,刘家店镇村民们的书法水平有了实质性的变化。据了解,马耘班上的两位村民学生,已经达到了北京书协会员条件,其中一位是来自孔峪村的贾树旺,今年已经63岁了,连续两年作品入选北京书协举办的展览。还有一位是来自前吉山村的村民杜德东,今年50岁,现已是北京书协会员,在自己村里当起了书法老师,还带起了书法班。

“像贾树旺,算是进步很快的,他自己承包一些工程,家里也种桃,业余时间就练书法,每天都写。书法的进步和生活上的改变,让他很兴奋。”被问到是否已有得意的门生时,马耘摇了摇头,“都还不够,还得再练习。我算是个比较严格的老师,有的时候也是恨铁不成钢。”话虽如此,但是村民学生们的变化,他也看在眼里,尤其是大家对书法有了更高的自我要求。

“前几年,我上课越说他们,他们越不服,觉得自己写得还不错。现在我越说,他们就越觉得自己还需要再进步。我要不说了,有些人反而觉得心里没谱了。”马耘解释说,“我认为书法的美,毕竟是一种艺术美,必须有严格的训练和正确的方式方法。它不是那么表象的东西,它需要手的训练和眼的训练,甚至是认知的训练。”

书法给大家带来的改变,不仅仅只是够着北京书协会员的标准,学了6年书法的贾树旺体会很深:“我从学习书法以后,感觉自己年轻了很多,性格也变得温和了,邻里关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少為了一点小事跟人家吵架。”

农村生活有了“文化味儿”

社会经济效果双丰收

如贾树旺的感慨,提笔练字给平谷人带来的改变,是多种多样的,首先给大家带来的变化,就是生活方式和生活乐趣的改变。马耘观察说,由于山区农民多,除了种地平时没什么别的生活乐趣,书法给大家的生活注入了文化色彩,日子过得不再那么单一了。“现在大家有了一种感觉:‘我不是纯粹的农民了。甚至我不只是做谋生、为生计的事儿,生活有了点‘文化味儿,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甚至待人接物都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过去处理邻里矛盾很直接,现在比较委婉。”

马耘班上50多岁的邢大姐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过去,邢大姐的日常生活就是在家里干农活、照顾孩子老人。由于丈夫身体有恙,她是家里主要的劳动力,自己有些手艺,平时赶集摊煎饼。邢大姐觉得自己过去就是个农民,现在学了书法,整个人都发生了改变,过去性情急躁、说话嗓门较大,现在连音调都降低了一些,变得更踏实、温和。“邢大姐那天很兴奋地告诉我,一个厨师要买她的书法作品,给她100元,特别得意。”马耘说。

不仅仅是带来了新的生活乐趣,书法甚至还给村民们带来了一些经济效益。前两天,邢大姐给马耘发来了一条短信,表示有位客户由于看中了她的书法作品,以后打算长期批量买她的桃。

“过去大家觉得生活枯燥,现在感觉人生更明亮、更敞亮了。”马耘说,作为带大家提笔练字的老师,他的目标不是多培养几位书协会员,而是希望看到一个地区社会风气的改变,“过几年相信我们的书协会员肯定会越来越多,但这只是一个数量,多一个少一个都不是本质。重点是精神面貌、生活方式的改变,至少农民的生活不像过去那样,闲下来就是打打牌、喝喝酒、聊闲天。提笔练字的意义,绝不是一个书协名单的事儿,而是对自己生活的改变。”

文艺化人

书法提升工程惠及平谷4万人

随着第一个镇上免费书法班的开办,这几年刘家店镇书法惠民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各村也陆续开起了班,刘家店村书法班、前吉山村书法班、北店村书法班……不仅仅是刘家店镇掀起这波“书法热”,2017年6月,平谷全区开启实施“平谷——中国书法之乡”提升工程,形成区、镇、村三级网络全覆盖的局面。截至目前,全区开办的各类书法免费培训班已达125个,国画班18个,累计培训了20余万人次。

上至84岁耄耋老者,下到3岁娃娃都参加书法培训,书法开始融入到平谷寻常百姓家。如马耘所言,虽是开着零散的班,是一点一点的“星星之火”,但已有燎原之势,现如今平谷有4万多人提笔练字。7月份正值平谷鲜桃季时节,在各个直播售桃的活动中,都能看到平谷人民现场展示书法的身影。

“是一种风土人情的转变,一方面是文化的进步,一方面是心态的转变,这些都是书法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宏观点说,书法提升工程甚至可以是一种社会治理的方式。”从十三四岁开始学书法,提笔练字三十余年,马耘自己总结说,他对于书法的理解很简单,“就是文艺化人。学习这个东西,首先要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才可能改变别人。”

猜你喜欢
店镇平谷刘家
平谷区总工会 争做“文明平谷人”,助力平谷创城活动
果林修剪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以平谷区刘家店镇“生态桥”治理工程为例
羽翼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cooling system in Hong Kong
当 我 们 一 起 走 过
北京平谷举行“甜桃王”擂台赛
小平找牛
生态公路 平谷“绿”动
My Summer Holiday
平谷“共保联办”的动力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