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青
(西宁市园林植物园,青海 西宁 810001)
实施森林抚育是调整中幼龄林林分结构和密度的经营措施,不仅改善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林分结构,而且调整林木竞争关系,提高林木质量,有效发挥森林生态、社会、经济等多功能效益,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等工程实施以来,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森林资源得到全面恢复。但目前,大量天然次生林生长过密,林分通风不畅、光照受阻,林下目的树种养分不足,生长困难,中幼龄林木生长不良,自然枯损严重,病虫害滋生,森林火险等级高,林木生长速度缓慢,林木生长环境和效益低下。人工林也存在栽植密度过高,林分郁闭后,生长空间不足,生长受到抑制,出现自然分化的现象,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中幼树枯损严重,防护效能低下。
2010—2018 年下达西宁市中央森林抚育项目83.51 万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资金9318 万元。在西宁市南北山、大通县、湟中县、湟源县组织实施,由北山林场、宝库林场等14 家国有林场具体负责。主要抚育内容有补植补栽、定株抚育、修枝割灌、松土除草、灌溉和施肥等。根据林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森林抚育前和抚育后定期进行监测,经过抚育的林分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光照增强,林木个体生长加快,林下植被增多,通风状况改善,林分抗病虫害、火灾能力增强。
通过森林抚育补植补栽、定株抚育、修枝割灌、松土除草、灌溉和施肥等多种措施,清除森林中的枯枝、杂草与病死林木,以此加强土壤所含肥力,保证树木生长水分要求,改进树木生长所必须外界环境。例如温度、光照及空间等生长条件,有效防止病虫害和火灾的发生,使森林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为森林多效功能的发展奠定基础。
对目标树种进行定株抚育养护,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也提高树木的质量。借助增加林区混交树种数量与补植等手段,调整森林中的林木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有效提升树木质量和林区稳定性,进而保证林区苗木的生长速度,实现林地的可持续发展。
补植补栽、定株抚育、修枝割灌等森林抚育手段在森林培育中的应用收效很好,使得森林蓄积量由2009 年的286.97 万m3增加到现在的293.66 万m3,覆盖率由26.5%升至34.1%(2018 年数据)。同时,抚育手段使森林林分形成更为合理的群落结构,丰富了林区中生物种类,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且扬沙天气明显减少,林区大气环境有了明显优化。此外,通过森林抚育发展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林,可以增强森林的季相景观效果,为广大群众提供休闲游憩和精品服务绿地。
(1)改革创新,完善机制。科学规划实施,不断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结合实际制定《西宁市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管理办法》《西宁市南北两山绿化条例》等规章制度。
(2)规范程序,严把质量。森林抚育项目严格按照《高寒山地森林抚育技术规程》《青海省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等技术要求组织实施。实行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由林草局为抚育项目主管单位,局长为法人和责任人,引进县域外有技术实力的企业或专业队参与抚育项目实施,层层签订合同,落实责任,保证抚育项目高质量完成。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技能。聘请省内外林业专家不仅对林业技术员作业设计、施工等方面培训,而且学会作业设计、资金文件、监理、验收等资料分类归档,建立电子档案,为后期抚育成效监测、审计等工作提供便利。
(4)严格资金使用,强化管理。资金严格按照方案执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使用。建立资金管理和控制系统,接受上级部门和同级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建立资金的内部审计制度,开展监督、审核资金使用情况,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1)幼林面积较大,抚育周期长。近几年西宁市生态建设的高速发展,三北、天保等高标准造林项目的实施,西宁市幼林面积不断增加,森林抚育难度较大。该地地理气候因素,林地自我更新难度大,长期需要人为干预,因此森林抚育次数多,周期长。
(2)森林抚育开支大,投入资金不足。国家森林抚育标准低,青海省天然林保护区内补助标准120 元/亩,天然林保护区外100 元/亩。森林抚育和成效检测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成本的提高,人工费用开支大,森林抚育经费紧缺,导致森林抚育、森林培育和成效检测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1)科学编制长期有效的森林经营规划。制定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循环实施的可操作性森林抚育规划,加大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抚育工作,加大抚育施工监管力度,提升森林抚育成效,创造良好的林木生长环境,增加林分抗逆性,推动森林资源健康发展。
(2)修改完善林业有关政策,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护体系。结合当前林业发展状况,修改完善不符合实际的、阻碍森林资源健康发展、不利于加强森林抚育管护的规章制度。对在中幼龄林抚育中所需要的森林采伐指标,政策应以允许,并支持森林抚育间伐、定株抚育等工作措施。尤其在中幼龄林抚育中,需采伐部分胸径在5cm 以上的林木,应当适量给予采伐指标,确保中幼龄林健康生长。
(3)遵循自然规律,适当采取人工干预措施。对天然林应遵循自我恢复、自我调控的自然生长规律。但对林分生长过密、杂乱、低效、退化或次生林应以择伐取代皆伐改造的,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适当采取人工干预措施,全面增强林分的生态功能。
(4)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根据气候类型、立地条件、自然灾害等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补植补栽、定株抚育、抚育间伐、修枝割灌、松土除草等多种抚育方式,对抚育区域进行重点施测,采取综合治理的抚育措施,确保抚育成效,不断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
(5)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除了设立中央财政森林抚育专项补助资金以外,省、市级政府按照比例建立森林抚育专项补助资金,加大森林抚育投入力度,保障提供抚育经费支持,以鼓励森林抚育经营。公益林抚育资金,应由专项经费解决。也通过探索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投融资机制等创新试点,以财政预付、企业融资或者特别周转金先行后付(西宁市湟水规模化林场“先建后补”成功经验为例),也可以从专项贴息贷款渠道解决。补助标准应林地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确定。
(6)创新节水灌溉与抚育技术。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我们针对西宁南北山区域的绿化灌溉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当地绿化灌溉分为三种:滴灌、人工穴灌及喷灌。其中滴灌法为最节水的灌溉方式,不仅可以节约有水量还可以减少灌溉成本,是一种节约型灌溉方式。喷灌法的用水量为134m3/亩·年、人工穴灌法耗水量93m3/亩·年、滴灌法耗水量48m3/亩·年。
由表1 得出,节水灌溉方面:滴灌法节约用水(相比于人工穴灌法)45m3/亩·年。按西宁市南北山有林地面积20.93 万亩计算,每年可节约用水941 万m3。节约灌溉成本方面:滴灌法(相比于人工穴灌法)节约成本85 元/亩·年(主要包括灌溉设施前期投入、每年灌溉人工投入、每年灌溉设施维修费、水电费等),按西宁市南北山有林地面积20.93 万亩计算,每年可节约灌溉成本1779 万元。
表1 西宁南北山绿化节水灌溉成本分析
西宁南北山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界位置,常年干旱、少雨,水气蒸发很快,水资源极度缺乏,工农业生产与生态绿化用水紧张。我单位在造林灌溉阶段使用滴灌方式,有效节约水资源及灌溉成本,对灌溉质量进行试验,滴灌方法可以实现林木深层树根的生理水量需求,适合林木根系生长,保证树木的成活率、保存率与生长量。为此,滴灌技术应在本地区造林灌溉工作广泛推广。
(7)引用科学技术,拓宽抚育模式。在实施森林抚育项目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的前体下,结合实际大胆应用各种森林抚育经营新技术、新方法,探索建立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种、不同林分、不同林龄森林抚育经营模式,形成突出地区特点、突出务实管用、突出有针对性和具体化、可操作性、可推广的森林抚育技术体系。
(8)开展样地监测,建立抚育档案。在不同林分类型、抚育措施的林地中建立森林抚育监测固定样地,定期监测森林生长、林分结构等因子变化情况,建立数据库,分析和评估抚育成效;梳理总结森林抚育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与现代林业生态建设相适应的森林抚育模式和规章制度,提出新形势下切实可行的森林抚育经营政策。
综上所述,森林抚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发挥森林抚育措施,是实现森林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有机结合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林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