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山西潞安石圪节智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200)
油用牡丹属于毛茛科芍药属,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耐寒性和抗旱能力较强,对周围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几年,油用牡丹作为一种木本油料植物兴起,具备突出的“三高一低”的特点:高产出、高含油率、高品质、低成本。油用牡丹五年生亩产可达300kg,其籽含油率为22%,尤其是凤丹籽含油22%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2%[1],尤其是具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的α-亚麻酸含量达到42%以上,高于目前主要食用油,如花生油和橄榄油等[2-3]。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栽培技术措施对油用牡丹生长量的影响,为增加油用牡丹的高效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本试验中材料选择油用牡丹,品种为“凤丹”牡丹,3 年生苗。试验地位山西潞安集团牡丹园内。
本试验主要选择三种不同的栽培技术措施:整地规格、栽种深度、栽种密度。
1.2.1 不同整地规格对油用牡丹生长量的影响
将牡丹之间的行距设置为40cm×70cm,以此为依据开展苗木造园。在试验过程中分别对土壤进行30cm、40cm、50cm 的翻土,每种深度各进行三次翻土,随机区组排列。第二年对油用牡丹的生长量进行调查,调查的项目包括株高、直径、复叶小叶数量,同时对比分析不同翻土深度对油用牡丹生长量的影响[4]。
1.2.2 不同栽种密度对油用牡丹生长量的影响
依次加深油用牡丹植株之间的距离,本试验中设置五组栽种密度:10cm×40cm、20cm×50cm、30cm×60cm、40cm×70cm、50cm×80cm,分别重复三次处理,随机区组排列。第二年对油用牡丹的生长量进行调查,调查的项目包括株高、直径、复叶小叶数量,同时对比分析不同栽种密度对油用牡丹生长量的影响。
1.2.3 不同栽种深度对油用牡丹生长量的影响
依次加深油用牡丹植株栽种的深度,本试验中设置三组栽种深度,分别为20cm、30cm、40cm。第二年对油用牡丹的生长量进行调查,调查的项目包括株高、直径、复叶小叶数量,同时对比分析不同栽种深度对油用牡丹的生长量影响。
本试验采用SPSS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
由表1 可知,不同的整地规格对油用牡丹的生长量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翻耕深度为40cm 时,油用牡丹的长势最好,平均生长高度可以达到53.81cm,直径为0.83cm,复叶小叶数量可以达到9.67 片,是这三种处理方式中最好的。和其他两种处置方式相比,在显著水平为0.05 时具有显著性差异。其次就是翻耕深度为30cm 的时候,油用牡丹的生长量仅次于40cm 的时候,其中,油用牡丹的平均生长高度可以达到51.78cm,直径为0.74cm,复叶小叶数量达到8.67 片。根据上述试验数据和实际的情况,建议翻耕深度在30~40cm 之间。
表1 不同翻耕深度下的油用牡丹生长量
由表2 可知,不同的栽种密度对油用牡丹的生长量的影响也不同。当栽种密度逐渐增大时,油用牡丹的生长量逐渐降低,相反,当栽种密度逐渐变小的时候,油用牡丹的生长量逐渐提高,但是油用牡丹的生长量并不是可以无限提高。对比数据发现,当栽种密度为10cm×40cm 和20cm×50cm 时油用牡丹的生长量最小,和其他处置方式相比,在显著水平为0.05 时具有显著性差异。30cm×60cm,40cm×70cm,50cm×80cm 栽种密度下的生长量在显著水平为0.05 时没有显著性差异。根据上述试验数据和实际的情况,建议油用牡丹生长初期的栽种密度最好在40cm×70cm。
表2 不同栽种密度下的油用牡丹生长量
由表3 可知,不同栽种深度对油用牡丹的高度、直径和复叶小叶数的影响也不同。三种不同栽种深度下对植株高度和直径无显著性差异。栽种深度对油用牡丹复叶小叶数量具有一定影响[5]。当栽种深度为40cm 时,其复叶小叶数为9.67 片,和其他两种处理方式相比较低,在显著水平为0.05 时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栽种深度为20cm 和30cm 的时候,油用牡丹复叶小叶数无显著差异。
表3 不同栽种深度下的油用牡丹生长量
土壤耕层可以为油用牡丹生长提供相应的水分、营养物质,良好的耕层对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作用。本研究发现耕地层不同对油用牡丹的生长量影响不同。在三种不同的翻耕条件下,当深度为30cm 时,油用牡丹的生长量最大,这可能和土壤的硬度、土壤通气性、水分渗透能力等情况有关。
栽植密度决定了植物接受有效光照的面积,这是影响植物全体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植物的栽种密度对植物生长的质量和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发现,过大的密度会使油用牡丹产量降低,而逐步降低栽植密度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用牡丹的生长量,但不是无限制的提高。
相关研究表明,栽植深度可以影响植物根茎潜在的生根能力,栽植深度大较深度小的更能促进生根。地理类型不同,适宜的栽植深度也不同,因此,在实际种植时,应该根据当地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栽植深度。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晋东南地区,翻耕土地在30~40cm,栽植密度40~70cm,栽植深度在30cm 时,油用牡丹生长量最佳。试验结果可能与当地的壤类型、水分含量地理类型等立地条件有关,试验结果可以为当地油用牡丹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