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首秀“翻车”滴滴靠什么玩转自动驾驶?

2020-08-21 06:50田野
工业经济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滴滴自动车辆

文/本刊记者 田野

6月27日,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开始在上海接受公众体验报名。曾经低调的自动驾驶业务,近期被滴滴不断推向台前。

自2016年组建自动驾驶研发团队以来,滴滴在自动驾驶方面一直很低调,鲜有相关新闻爆出。其实,滴滴对自动驾驶投入的决心早已显现。

2019年8月,滴滴将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公司,目前中美两地已有近400人的团队。截至目前,滴滴已获得北京、上海、苏州、美国加州等地路测资格,并在去年9月获得上海颁发的首批载人示范应用牌照。

今年5月29日,滴滴宣布旗下自动驾驶公司完成首轮超5亿美元融资,这是目前国内自动驾驶公司获得的单笔最大融资。

6月27日,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开始在上海接受公众体验报名。曾经低调的自动驾驶业务,近期被滴滴不断推向台前。外界纷纷猜测滴滴此举的意图。

稳坐网约车“头把交椅”的滴滴,在自动驾驶出租车这条赛道上,将如何与waymo、百度等竞争者们展开“厮杀”?

直播首秀“翻车”

目前,滴滴自动驾驶载人测试范围仅限于上海开放测试道路,路线经过汽车会展中心、办公区、地铁站、酒店等核心区域,全长53.6公里。

运营车辆由沃尔沃XC60改造,据了解,车上安装了近20个传感器,包括1个64线激光雷达、2个16线激光雷达、7个摄像头以及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一辆车的造价在100万以上。

此次试运营,央视新闻进行了全程直播,并派记者参与了试乘。在滴滴指定的接驳地点,记者先通过App线上下单了一辆自动驾驶网约车。车辆按时到达后,记者打开车门后发现车内前排还坐着两名工作人员。

滴滴自动驾驶首席运营官孟醒给出的解释是,两位工作人员是为了确保行程安全,其中一位是安全员,应对突发情况,另一位是测试员,实时记录的同时,能够提前了解路况并与安全员进行沟通。

上车前,记者需要手签一份知情责任书,这是目前所有自动驾驶的常规操作,也是让用户认识并对自动驾驶保持警惕的一个重要步骤。

现场记者共进行了两次试乘,总体来看,这批自动驾驶车辆表现还算平稳,但也出现了几点问题。

比如,第一次试乘,车辆在启动时就遇到了状况——无法起步。在长达数分钟的一通操作之后,车辆才正式进入无人驾驶状态,载着乘客向目的地出发。

在行驶过程中,直播到39分钟时,车辆经过一个丁字路口,在前方、旁边没有其他车辆,也无其他突发状况的情况下,驾驶员开始接管方向盘。

测试员的解释是:“雨量较大的时候,溅起的水花会对雷达和摄像头造成影响,这个时候驾驶员就会接管方向盘。”

在第二段试乘中,正常行驶的滴滴无人车突然遇到了难题:一辆三轮车停在了右侧机动车道挡住了去路。可能是模型还没有做好,车内监控没能显示这辆三轮车的具体形态,只是显示为一个长方体障碍物。

如果是人类驾驶员就直接绕道走了,但这对于自动驾驶系统来说,属于复杂场景。自动驾驶系统需要通过车内的传感器实时将数据发到远程协助中心,由远程协助中心给出协助指令。从反馈信息到下达指令再到车变道绕开三轮车,一共花了近40秒。

滴滴自动驾驶公司CTO韦峻青解释说,无人车会对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行人等常见的场景进行分类,但三轮车在路边修车属于复杂场景,这种情况遇到的比较少,需要人类远程协助确定能否通行。

此外,车速全程都控制在40km/h以下,车辆都是靠右车道行驶,有意规避左拐难题等等。

说完以上这些引起争议的问题,滴滴此次自动驾驶试运营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在车辆上,滴滴对传感器进行了封装上的改进,形态上更加接近前装部署的样式,甚至在前向摄像头的外部加装了一个小小的雨刮器。在路端,滴滴在测试区域内的部分路口,部署了自研的车路协同解决方案,利用V2X的方式将红绿灯的信息以及行人、车辆的信息传回给自动驾驶车,来辅助车辆对盲区或者暴雨等恶劣天气下的感知。

此次Robotaxi的试运营对滴滴自动驾驶业务的商业化而言,绝对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通过全程直播的方式,对大众进行了一次更深层次的自动驾驶科普。

进军自动驾驶滴滴有优势吗

相比Waymo和百度,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算是“后来者”。从目前自动驾驶运营进展方面来看,滴滴与其他“前辈”相比,并不具备突出的优势。

但滴滴掌控的运力运营体系和规模几乎是全球范围内独有的。

据了解,滴滴平台上有数千万的运营车辆,根据其官方在2019年公布的数据,滴滴全球累计用户量超过5.5亿,2019年累计运送乘客超过100亿人次。

孟醒在“2020第三届全球自动驾驶论坛”上曾谈到,滴滴做自动驾驶有三方面的优势——AI技术、大数据以及出行网络。

首先是AI技术。滴滴借助现有车队网络,通过部署后装采集设备的方式,可以加快自动驾驶的算法迭代。

同时,利用现有平台的大数据辅助决策,快速开辟安全且最有效率的自动驾驶运营路线,推进自动驾驶车队的部署。

“当一个自动驾驶公司要选定一片区域然后进行路线的调研、数据采集以及派出车队进行试运营,整个调研调试的周期可能需要大半年,而滴滴通过现有的数据可以大幅缩短开辟新路线需要的时间。”孟醒表示。

这里还要提到滴滴的后装智能设备——桔视。滴滴从2019年开始推广桔视,并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将设备的装机量迅速提升到非常可观的规模。

目前,桔视已经覆盖超过300个城市,装有桔视的车辆订单已经占到滴滴平台上总单量的50%左右。

通过桔视的采集,再利用算法筛选corner case,从中抽象出车道线、车辆、行人等目标,导入仿真引擎中,用大规模的基于真实场景的corner case对算法进行仿真训练,是滴滴自动驾驶战略中加速系统进化的一个关键环节。

其次,在大数据方面,滴滴在运用高精度地图的基础上,整合了战术地图,来指导自动驾驶车辆的路线开辟和日常运营。

战术地图是由经营地图、安全地图和技术地图构成。其中,经营地图体现了区域内不同路线经营价值的高低;安全地图记录了人类驾驶时哪些区域容易出现哪种类型的事故,从而指导自动驾驶车辆的行驶。最后,技术地图来描述区域内与自动驾驶系统相匹配的道路情况(如车道线是否清晰、是否设有拐弯专用道等)。

第三方面是网络。孟醒介绍说,滴滴的平台上有非常多的产品。例如,监控运营中心可以查看所有车辆的运行状况以及交通数据,并及时调整区域内车辆的供需平衡。如果有了问题也能快速响应。

滴滴自动驾驶商业模式

由于初期硬件成本较贵,个人用户购买L4级自动驾驶汽车的热情可能不高,但对于像滴滴这样的运营方来说,通过购买高度自动化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则可能快速盈利并收回高昂的硬件成本。

这样的商业化模式,市场前景还是很可观的。

据了解,每一笔滴滴的订单业务中,人工成本占到了70%左右,这些都是直接付给司机的费用,如果实现了无人驾驶,这部分费用就可以大大的降低。

经过多年的发展,滴滴拥有庞大的由人类司机驾驶的车辆群体,在各个城市均保持了足够的运营车辆密度,初步满足了打车用户的需求。

在运营前期,滴滴可以非常容易地把自动驾驶出租车接入到滴滴打车平台,让用户先使用起来,再保证大量的人类驾驶员汽车运营的密度,这样乘客使用打车服务的体验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在后续的运营中,滴滴只需要把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比例不断提高,就能实现商业模式上持续的降本和智能化。

“我们将采用混合派单的模式,早期在自动驾驶车队较少时,在路况简单、有高精度地图覆盖的区域派自动驾驶车辆接单,反之则派人工驾驶的车辆接单。这样的组合,在自动驾驶哪怕不能覆盖所有场景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提前开始这项服务,让更多的人得到这项体验。”孟醒表示。

因此,自动驾驶出租车也或将成为滴滴争夺下一代运力江湖的“利器”。

猜你喜欢
滴滴自动车辆
“滴滴”上的叮咛
自动捕盗机
滴滴断臂求生?
“厉害了,我的国”之滴滴打车
车辆
让小鸭子自动转身
自动摇摆的“跷跷板”
冬天路滑 远离车辆
关于自动驾驶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