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赵文博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各国共识,美、德、日等汽车强国纷纷加快战略布局。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一些重点省市在顶层设计、创新驱动、标准规范、测试应用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环境日趋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杂志特梳理国内部分省市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支持措施,以飨读者的同时,供其他地区规划制定借鉴参考。
2020年6月28日,为顺应国内外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趋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四川省出台支持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为支持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提升研发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切实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其中,对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研发项目,按承担单位对项目的实际投入,给予不超过30%的奖励,单个项目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支持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领域创新平台建设,对新获批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按照国家支持建设资金的一定比例给予专项奖补,对新认定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一次性给予1000万元专项补助。
统筹省级科技计划,实施氢能源与智能汽车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在氢燃料电池系统、电解水制氢、氢能装备关键零部件及自动驾驶系统、人机交互系统、车联网、车路协同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
支持建设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对投资大、产业带动强的项目,按相应测试设备投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支持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改造。
对在四川省新设立独立法人的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相关国际知名企业、国内整车10强企业、关键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车用传感器、车载芯片等)10强企业,来川投资建设的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领域重大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在用地指标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对举办经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相关展览展示、产品大赛、产业大会等活动,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补贴。
2020年6月9日,北京发布《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加快建设可以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L4级别以上)运行的高可靠、低时延专用网络,加快实施自动驾驶示范区车路协同信息化设施建设改造。
搭建边缘云、区域云与中心云三级架构的云控平台,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实时协同感知与控制,服务区级交通管理调度,支持智能交通管控、路政、消防等区域级公共服务。
三年内铺设网联道路300公里,建设超过300平方公里示范区。以高级别自动驾驶环境建设为先导,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链和产业链,逐步形成以智慧物流和智慧出行为主要应用场景的产业集群。
2020年5月19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深圳市关于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主要包括4个主要方面:
一是增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链核心环节突破,推动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加速产业创新成果转化。
二是构建协同共享发展生态。加强共性技术协同创新,搭建优质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城市级场景仿真研究,加强创新成果培育应用。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智能化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加大智慧交通投入力度,扩大智能网联汽车场景规模,创新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市场主体。
四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鼓励智能网联车辆开展道路交通测试,支持参与制修订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加强行业技术交流合作,加大科研人才引育,增强金融资本支持。
2019年12月,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浙江省智能汽车创新发展规划(2020-2025)》,提出到2022年,全省基本形成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能设施、智能城市协同发展格局,智能汽车及关联产业产值突破8000亿元。到2025年,智能汽车及关联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
《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包括:突破智能汽车关键技术强化创新链,优化智能汽车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推动智能汽车测试与示范丰富应用链,建立法规标准体系完善政策链等。
其中,在突破智能汽车关键技术方面,《规划》提出,要重点突破环境感知、高精度定位、规划决策、控制执行、虚拟仿真、汽车超算平台、智能汽车软件平台等卡脖子技术。加强车联网与车路协同技术研究。
2019年6月,江苏省工信厅印发《江苏省推进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进一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落实国家《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据《行动计划》显示,江苏省车联网产业主要发展目标,一是力争到2021年,全省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产业创新生态基本构建,政策法规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国内领先现代产业集聚区目标基本实现。其中提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二是到2025年,建设成为全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重点产业集聚区,进一步确立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优势,全省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全面完成,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大幅提升,智能交通应用模式不断拓展,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60%以上。
2018年12月14日,重庆印发《重庆市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18—2022年)》,为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动能,特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平台支持
支持企业新建或升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平台,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硬件、软件等投入),给予投资额20%的补助,对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对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通过认定的新建新型高端研发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原则上给予1000万元的高端平台培育资助。
支持企业建设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给予相应测试设备投入金额20%的补助,对单个企业的补助金额不超过2000万元。对利用测试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企业,可给予每款测试车型不超过测试费用30%的补助,对单个企业年度补助总额不超过300万元。
二、研发支持
设立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重点研发专项,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财政补助激励,支持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开发和产品产业化,对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
对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实行竞争立项、择优支持,给予每个项目80万元资金资助。
给予满足以下条件的自主研发全新中高端车型不超过1000万元的研发奖励:年产销量超过1万辆;智能化等级达到L2级或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达到500公里。
三、降低成本支持
对投资额在1亿元及以上的整车技改项目,5000万元及以上的核心零部件制造、充电设备制造、电池回收等项目,按贷款基准利率的50%,连续2年给予项目贷款贴息补助,对单个项目贴息补助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
2018年3月1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主要内容:
一是明确道路测试推进管理机构。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共同成立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推进工作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审核测试主体提出的道路测试申请,颁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通知书和试车临时行驶车号牌,组织开展道路测试检查以及测试车辆和道路的相关评估工作,协调本办法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事项。
同时,组织成立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评审专家组,定期召开专家组评审会议,并委托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构,受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主体提出的测试申请。
二是明确道路测试申请条件。对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测试车辆进行明确的界定,同时提出具体要求条件,如:测试主体应建立测试车辆远程监控数据平台,同时按要求接入第三方机构数据平台;为申请测试车辆购买每车不低于500万元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者出具相同金额的赔偿保函。测试驾驶人应具有50小时以上自动驾驶系统操作经验,其中40小时以上的相应申请测试项目的驾驶经验。测试车辆应在第三方机构指定的封闭测试区内,按照测试评价规程进行相应测试项目的实车试验,在规定的有效试验次数内达到相应的要求等。
三是明确道路测试审核流程。测试主体参照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申请流程图进行申请;第三方机构收到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初审,并在初审合格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知测试主体到指定封闭测试区进行实车检查及试验,然后向推进工作小组提交符合要求的测试主体申请材料;推进工作小组在收到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召开专家组评审会议进行论证,向通过审核的测试主体颁发道路测试通知书和试车临时行驶车号牌,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四是明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及处理。在测试期间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的,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对测试驾驶人进行处理。在测试期间发生交通事故,测试车辆方经依法认定有过错的,应当依照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测试驾驶人或者测试主体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五是明确相关违规操作责任。测试主体存在违规操作或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第三方机构暂停测试主体申报的所有测试车辆的测试计划,推进工作小组取消其测试资格并定期公布违规操作测试主体名单。测试主体自被取消测试资格之日算起的1年内不得提交测试申请。测试主体应当对提交的所有材料及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负法律责任。
总体来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地方都受到极大重视,各地或宏观或微观,勾勒出一幅跨界融合、生态协同的美好蓝图。尤其是有些省市把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智慧出行相结合,从更高维度赋予智能网联汽车全新生命意义,为这一新物种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