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表演类非遗资源的传承与发展

2020-08-20 16:25薛琴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山歌文化发展

薛琴

[摘           要]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岭山歌,是以汉族民歌为主基调的民歌,并且包含羌族民歌、藏族民歌的元素,既是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又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不仅有社会价值、人文价值,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体现。但在如今迅速多变的经济社会,西岭山歌的发展和传承面临诸多问题,各类压力让其生存和发展面临威胁。为了更好地了解西岭山歌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和现状,让西岭山歌被更多人所了解、熟悉,并发展和传承,与此同时,让更多的学者将其作为研究的焦点,发展、壮大西岭文化,通过对西岭山歌的历史源流、艺术特征、演唱特点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对西岭山歌的保护、传承制定一些可行性较强的建设方案,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和传承,让西岭山歌在年轻一代的世界中唱响。

[关    键   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岭山歌;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J60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220-02

一、西岭山歌的历史背景及传播发展

山歌又被称为山曲、小调、信天游等,“花儿”更是西北地区对山歌的美称。山歌实质上是一种民歌,为人们在田间劳动中所哼唱,山川、大地是山歌存在和发展的载体。西岭山歌产生于成都川西的西岭镇,形成了地方民谣。通过古老的文化渲染、人群的广泛传播以及独特的唱法和音调,将民族歌曲的内涵充分展现出来。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以山地、丘陵、雪山为主,地形结构较复杂,是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的接壤区域,其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分别紧挨着崇州市、新津县、雅安以及阿坝汶川,著名诗人杜甫用千古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描述的就是大邑县西岭雪山。大邑县有11个镇(街道),西岭山歌的发源地就在西岭镇,张道深是西岭山歌的会长,任汉成是西岭山歌的传承人。在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中,人们以口口相授、代代流传的方式将西岭山歌发扬至今,在不断通过师徒关系传承下,大邑县的周边乡镇地区得以发展和傳承。西岭山歌是四川汉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成都非物质音乐文化中占有十分关键的地位,在全国民族音乐中同样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西岭山歌的起源和形成

西岭山歌起源于西岭镇及周边地区,是当地百姓在田间劳作、山野漫步与采药等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更是一种文化标志,西岭山歌具有粗犷和高亢的音调特点,以及原始文化的单纯,在山歌中艺术中能够呈现出自身特点。2017年7月,成都大学美术和影视学院展开合作,成立了一个研究团队,专门针对西岭山歌进行深入探索,并和以刘万琼为代表的多名山歌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谈,获悉了西岭山歌的流传史,源于两河口、双河乡等地带,并在周边一带区域传承开来。张道深是西岭中学的老师,也是最先发起保护西岭山歌的人之一。还有一人是西岭山歌的传承人任汉成,这两人对西岭山歌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张道深与任汉成二人一起跑遍整个大邑县,为的就是探寻和拯救西岭山歌,让中华民族生态文化再现光彩,除了大邑县的全部乡镇,他们二人还去了周边的雅安地区,以及崇州、邛崃等地,对大邑县境内和周边乡镇地区的山歌进行考察,共整理出500余首山歌,最终定稿400首,并编撰成了一本书,取名《山魂之声》。西岭山歌的原始风味赋予了山歌独特的味道,具有浓厚的山野味,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西岭山歌也是对川西人民劳动、爱情、生活的反映,歌曲高亢洪亮,冲击着视觉,非常具有画面感,能够让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

现在的西岭山歌中蕴含着川西群众的日常文化,歌词形象、旋律朗朗上口、具备很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史学价值。学界一直对西岭山歌存在一些迷惑点,如:何时兴起?何时在民间流传的?根据调研来看,经过对歌词的分析能够发现,其中囊括了明代戏曲的内容以及清代歌曲的风格,西岭山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四川农耕文化,也反映了四川农业发展期间的转变过程,也因此被称为川西山民文化的“活化石”。

三、西岭山歌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原汁原味的西岭地方方言

西岭地区的方言对山歌流传会产生一定影响,西岭区域内,群众通过方言进行沟通,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拉近彼此的感情,大多数群众在西岭山歌的演唱中习惯用方言,在山歌的原味上起着绝对作用,从而也导致大量西岭山歌必须用方言才能唱出歌曲本身的韵味,如果用普通话或其他方言对歌曲进行演唱,可能会导致韵律不平,没有原来的韵味,失去山歌的独特魅力。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西岭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远跟不上大城市,而且大邑离成都市区仅40多公里,大部分西岭人都会选择外出到大城市务工、生活、学习等,许多西岭人逐渐接受外面的文化洗礼,能够说原汁原味的西岭方言的人越来越少。

(二)西岭山歌传承面临断代威胁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生活方式的转变,现代生活对原始文化造成了一定冲击,逐渐改变着面山高歌的表现形式。由于很多人经常在外地工作,而年轻人更倾向于流行音乐,对山歌甚至产生了排斥感,唱山歌的任务往往被放在了留在家乡的老年人和妇女身上,已经出现明显的“青黄不接”了。在没有现代通讯技术的时代,当地居民大多借助山歌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而当前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在此影响下,山歌的作用和发展遭受了很大阻碍,对西岭山歌的传承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三)政府部门对西岭山歌的保护和宣传推广仍须重视

近几年,在各级党政部门和主管单位的关心、重视、支持下,西岭山歌协会在弘扬、保护、传承、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岭山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弘扬、发展西岭山歌,拟定了五年规划。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外界对它的关注度仍比较低,西岭山歌的主要演唱集中在西岭地区,甚至在大邑县内,走出去的几率不高,更不用说走出大邑县以外的地方了。同时,社会各界对西岭山歌的理论研究并不丰富,西岭山歌从性质上看是属于一种生态文化,记录并反映着川西人民的思想、情感、生活状态,拥有较高的艺术和文化魅力、价值,但当前关于西岭山歌的研究文章并不多见。加之媒介对西岭山歌的普及和宣传力度不够,更大程度上阻滞了西岭山歌的保护和发展。

四、西岭山歌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一)政府给予政策上更大的扶持

表演类非遗项目想通过商业运作实现盈利并非易事,在西岭山歌队伍建设上,政府需加大资金的支持,保证西岭山歌活动不为经费发愁,这是资金保障。除了资金支持,还应将西岭山歌的传承与当地旅游业联系起来,安排专业人员开展有目的的演出,希望能够通过文化来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思想建设引领来激励西岭群众致富。可喜的是,2014年,《西岭雪山》被归入非物质文化音乐文化后,当地政府等对西岭山歌的发展和传承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大乡村歌曲的建设力度,在此基础上,西岭山歌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

(二)须提高西岭山歌的专业性以及创新能力

山歌演唱都是通过口耳相传传下来的,这些山歌曲目也是父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大部分曲目属于原生态音乐,由于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每首曲目也被赋予了不同味道,但有些歌曲只有歌词,没有曲谱,也给后代歌唱者造成了一定困扰,所以需要由传承人通过系统专业的传教发展更多的演唱者。除此之外,西岭山歌已经历了四五百年,如果一直墨守成规,可能出现阻碍传承的壁垒,应该有所创新。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在演唱方法和歌曲内容、旋律上应该加入一些新鲜元素,选择部分原创歌曲进行适当改编,如此才能与时俱进,更贴近村民的思想情感。当然,在创新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掌控好火候,否则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三)建立完善、科学的保护机制,加大保护与宣传的力度

当前,西岭山歌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在西岭地区盛行,当地政府可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对西岭山歌的相关资料进行广泛而全面的调查,并如实记载。其中,可采用录像、数字化多媒体、文字、录音等科学方式,对西岭山歌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真实的记录,并搜集相关联的实物资料,建立纸制文字档案、电子文档,整理出可持续发展的传承路径。再是将科学整理采录到的真实文字、图片、视频资料,通过传统媒体加新兴媒体的形式对外宣传,特别是充分利用短视频、H5、音频系统等自媒体传播,从而让更多的人知道在川西地区有这么一种古老的艺术。

五、结语

要想使西岭山歌继续得到发展和传承,避免救活的西岭山歌半途夭折,就要对老艺人加以保护,使其成为保护西岭山歌的组成部分,这部分老艺术家不但是传唱者,同时也是相关文化的传承人,因此社会应该对这些人提高重视,为其提供大量优质平台,帮助这些老艺人向年轻一代传唱,并培养年轻一代,主动承担起发展山歌的责任。谨防西岭山歌变味,变得商业化、市场化,要保持西岭山歌原汁原味的传统性、真实性。

(1)通过当前先进的技术,为文化遗产的安全提供保障。(2)充分发挥西岭地区旅游资源的作用,举办山歌大赛,借助媒体的力量,大力弘扬山歌的精神以及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喜爱这一文化。(3)不断进行创作,在保证西岭山歌韵味能够保持原状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现代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符合新时代发展特色的西岭山歌。我国相關部门必须加大对西岭山歌的弘扬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岭山歌的精神以及文化价值。此外,本人建议把传承和教育相联系,简单来讲就是把山歌引入课堂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西岭山歌,从而提升山歌的影响力,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观念。同时还应该注意,在继承以及弘扬的过程中,应该侧重于前者,将学习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借助高校研究活动,对当地山歌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推动山歌发展,争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山歌的魅力。救活西岭山歌,并得以传承,见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濒临灭绝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重放光华。

参考文献:

[1]朱炳祥.社会人类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3.

[2]张道深.《山魂之声》西岭山歌及其传奇[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

[3]马蓉.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岭山歌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18(2).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山歌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苗山歌
谁远谁近?
山歌好比春江水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国画:唱支山歌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