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实践历程中的类型与思考

2020-08-20 06:06孙燕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山歌语文课程民族

孙燕

仫佬族来源于古代的百越民族。仫佬族人口主要分布于广西西北部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丰富多采的仫佬族厚重文化底蕴是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这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仫佬族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事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仫佬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对小学语文仫佬文化课程开发的实践历程类型的考察与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一、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仫佬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卷帖浩繁的文化典籍,如历史、语言、

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等等,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核心文化内容。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更应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做好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模范,以造就一大批热爱和传承仫佬传统文化的人才为己任,为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与自豪感贡献力量。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是语文课程肩负的重要使命,我们要让小学生一开始就热爱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这是民族文化课程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仫佬文化开发实践历程的主要类型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仫佬族小学语文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各个时期融入仫佬文化的程度是有所不同的,仫佬族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更是成效巨大,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已经被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上议事日程。纵观多个历史发展阶段情况看,小学语文仫佬文化开发实践历程的主要类型及其情况分析如下。

(一)山歌文化型

山歌文化是民族民间传统的文艺形式,千百年来备受仫佬族人民的喜爱与传唱,这种“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文艺样式可谓是百唱不厌,世代相传,生生不息。语文老师在设计好课程方案后,与学校领导共同研究,落实传唱课程安排。即每周安排1节课时间来教小学生们学习编写山歌,传习山歌,可以作为校本课程。也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入仫佬族传统文化。例如遇到古诗词教学:先是通过优美的山歌曲调旋律来让小学生们记住这种传统曲调的唱法,再用仫佬族语言唱古诗词,这样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原本枯燥的讲解、诵读变为经典的吟唱,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第二步是传习山歌歌词的编写,让小学生们先从无平仄韵律慢慢过度到严格的平仄韵律之中。有了这样的传习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语文课程中,安排仫佬族山歌文化课程,一是有利于是仫佬传统文化的传承,二是有利于学生了解仫佬地方传统文化,使他们从小就通过优美的仫佬山歌文化来热爱民族文化。

(二)神话传说故事型

神话传说故事是仫佬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仫佬族民间文艺工作者共搜集整理了200多篇仫佬族民间故事。1.主要神话有《伏羲兄妹的故事》《天是怎样升高起来的》,2.主要传说故事分为人民革命斗争传说故事、英雄传说、风物传说3类。主要有《稼》《同年桥》《鸳鸯石》《七妹和蛇郎》《牛为什么没有上牙》《恳山王》《仫佬人民的八月十五》等。

其中《潘曼的故事》是仫佬族地区流传最广的著名故事。体现了仫佬族人民机智、勇敢、刚毅、倔强、幽默的性格在潘曼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集中反映。在语文教学中,教到《神话传说》部分,适当渗入我们仫佬族民间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仫佬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非遗写作训练型

仫佬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多采,利用仫佬族传统文化为写作素材具有广阔的利用情景。在仫佬族小学语文课程实践历程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如对年龄小一点的低年级小学生,先讲述仫佬族赋予机智、幽默、勇敢的故事给同学们听,然后由同学们转述老师讲述的潘曼传奇故事。这样孩子们很快把仫佬族传统文化的题材作文完成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先给他们介绍民国时期仫佬族地区“黄花岗72烈士”英雄李德山的追随孙中山推翻帝制的传奇故事,再和学生谈谈他追随孙中山革命故事。在大家都熟悉李德山故事后,安排同学们写作《李德山》传奇故事读后感。

通过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写作素材的充分开发利用,解决了仫佬族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仫佬族文化,提升语文素养,也培养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专题比赛活动型

根据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课程资源开发始终注重课堂资源与课外的学习资源达到有机的结合,开展了多種形式的仫佬族文化专题比赛活动,如讲故事比赛、仫佬族历史文化专题辩论赛等等,这样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传承仫佬族传统文化对策

仫佬族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实践历程中,有的对继承和弘扬仫佬族传统文化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精力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上。第二个问题是缺乏地方特色教材等。现就仫佬族文化小学语文课程开发实践历程的存在问题中提出几点新的对策建议。

(一)编写仫佬非遗文化进校园教材

仫佬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多采,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根据仫佬

地区小学特点,编写仫佬非遗文化进校园教材,形成“校本教材”,通过这些“校本教材”资源开发,促进仫佬族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宽教师的教学内容地方化、民族化、特色化,形成了仫佬教育的特色发展体系,弥补统编教材上的不足。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仫佬族传统文化的再认识

仫佬族的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仫佬族人民创造的结晶。在仫佬族文化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历程中,要全方位地把仫佬族传统文化分门别类地落实到非遗教材中去。只有认识到了这个层次,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仫佬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滋养学生心灵,民族传统文化的校本教育让学生乐在其中。

猜你喜欢
山歌语文课程民族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MINORITY REPORT
苗山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传承 民族 文化
国画:唱支山歌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