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度学习是不同于以往“浅层学习”现象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本篇文章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视角出发,将支架式理论与深度学习模式相结合设计出适合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新模式。在借鉴其他学者对深度学习和学习支架分类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提出了,方向型、情境型、资源型、协作型和评价型五种类型的学习支架,并对其进行详细阐述。基于该模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实施了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促进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学习支架;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7-0-01
引言
近年来“深度学习”一词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并成为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深度学习研究的兴起,是人们对基础教育发展向更高层次要求的结果,因此,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工作。
在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对深度学习进行了不同维度的研究。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首次较为系统地梳理并总结了深度学习的概念、特征以及教学策略。但是,这项研究并没有引起学术界对深度学习的關注。2011年,随着段金菊、张浩等学者对深度学习的剖析和研究才逐步推动国内的深度学习研究。
学习支架是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的一种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一种干预措施。已有研究证明在教学中使用学习支架能够有效改善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提升学习的主体性及操作技能。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及其特征
深度学习与浅表学习是教学中相对的教学特征,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批判性思维方式,最终让学习者掌握知识并能够迁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同时在智力、情感、道德等方面获得全面成长。浅层学习是指学习者受到外界压力驱动,如督促、考试、规范等,学习者仅仅记住了事实概念、原理规则等浅层知识,并不能结合生活实际去灵活运用。
二、教学模型设计
笔者任教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想构建促进深度学习的支架式教学模式需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入手,注重三维教学目标,同时要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笔者针对课程和学生的需要设计新教学模式如下:
1.课前明确学习方向
教师在课前可运用方向型学习支架,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整体的感知。方向型学习支架的表现形式有很多,首先,最常见的是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课堂新授。其次,教师也可以出示图表,针对本节课的知识设计概念图或结构图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再次,教师可以通过文本形式,在微课视频中适当出现清晰的文字描述告知学生,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向型学习支架可以为本节课深度学习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讲解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公式的使用》一课时,教师课前可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有压岁钱你会用来买什么呢,我们将你想要买的东西填写在工作表中,大家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单元格的使用方式。教师可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发现单元格的奇妙之处以此激发其学习兴趣。
2.课中促进知识迁移
首先,教师在课上可运用情境型学习支架,教师为学生讲述一段故事或者描述一副场景,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呈现出更加真实的“场景”,使学生仿佛“身临情景”。其次,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度学习离不开“资源”,即电子版学习资源和纸质版学习资源。电子资源可以是教师课前准备的微课、PPT课件等。纸质版资源可以是本节课的导学案。在深度学习阶段,资源型学习支架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除此之外,协作型学习支架在课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单一个体的学习远不如生生互助和师生互助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之间可以组建团队并进行小组比赛,这样可以是学生在共同分享、吸取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加速知识的接纳和吸收。
例如,教师讲解Flash动画章节中的《引导线动画》一课时,教师首先搭建资源型学习支架,分享微课成品让学生通过观察掌握操作技能。同时,教师可搭建协作型学习支架,让学生组内讨论“如何让元件沿着线动起来”。如果有学生忘记基本的操作步骤,教师可搭建情境型支架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如何创建“关键帧”及插入“普通帧”的方法等。
3.课后及时评价强化知识
要想使深度学习贯穿本节课始终,需要在课后搭建评价型学习支架。新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进行实时沟通,其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自我评价意识,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在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可以随时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评价型学习支架主要表现形式是范例,学生在课后提交作品并对自己的作品提出评价,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不足。
例如,结束了《公式的使用》课堂教学,教师选择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方案并让其说明自己的理由。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所设计的方案也各不相同,在学生论述完成后教师给予评价和总结以此达到强化知识的目的。
本篇文章将深度学习和支架式理论相结合,结合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基于学习支架的深度学习新模式。该模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实验,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还将查缺补漏,不断完善。
作者简介:姜琳琳(1991,8—)女,汉族,辽宁大连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中学二级,研究生,单位:大连南金实验学校,研究方向: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