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 孟杰
摘 要: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经济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如今我们从两千年前的孟子身上发掘其经济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启示。在孟子经济伦理思想中,他的义利观,启示当代企业应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他的诚信观,启示当代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应诚信经营,接受道德准则的约束;他的公平观,启示当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公平正义。
关键词: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活动
孟子主张为政者施行“仁政”,以求得稳定的社会环境,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倡导经济政策的革新,反作用于“政治體系”。孟子对当时的经济活动中人们应有的道德观念产生相应的见解,在其思想中逐渐形成了经济伦理思想观念。本文将通过对孟子经济伦理思想进行研究,分析孟子经济伦理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启示。
一、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意义
首先,经济伦理思想是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主要研究义利问题、经济与道德问题等,而孟子经济伦理思想中义利观、诚信观、正义观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孟子思想是一个特别之处,学术界对孟子经济思想伦理研究相对较少,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同时对加快和完善新时代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那么如何正确处理义与利的问题、经济与道德问题将成为经济伦理解决的关键。孟子经济伦理思想中有许多方面对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产生因素
(一)社会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是生产力发展的时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周平王东迁重建周朝(东周)以后,周王室在可支配的土地和臣民较少的情况下,依旧进行着分封制度,致使可受支配的土地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奴隶制经济向封建经济过渡,新兴手工业的发展,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带来了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原有生产关系已经不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各诸侯国逐步开始确立封建的生产关系,开始施行变法。
(二)思想因素
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寻找为其统治提供支撑的思想理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很大的进步,人们逐渐从繁重的生产劳作中解放出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奴隶经济逐渐被封建经济所取代。各个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寻找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称霸天下、广纳贤才,任用贤能指导自己国家变法革新。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新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确立,同时也使得我国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达到了空前繁荣。正是在诸多条件的推动下,促使孟子形成经济伦理思想。
三、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现代观念
(一)先义后利的义利观念
中国传统的义利观为企业的社会理性和经济理性的二重性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对义利的取舍和态度体现了商业道德价值观[2]。孟子主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这里的“义”指道义,是衡量人的道德标准。孟子认为“义”是高于“利”的需求,阐述了“以义为先,注重义利平衡”的观点,使之成为当代经济社会中企业发展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当代社会中,企业应当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的责任,正确处理好与国家、与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理解“先义后利”的道德要求。现代企业应在经营实践活动中,充分汲取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内涵,在处理“义”与“利”的关系上,坚持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注重“以义为先,注重义利平衡”。对“利”的追求离不开“义”的规范,一个企业如果只讲“义”不求“利”,那就不会成为合格的企业;同时如果只讲“利”不讲“义”,到最后“利”也将不会得到,就会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被竞争出局,所以孟子经济伦理思想中的义利观念是当代企业经营中值得借鉴的观点。
(二)维护经济的诚信观念
“诚信”作为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是经济主体不可或缺的,是利益体相互交往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呼吁诚信,而市场经济本身所蕴含的社会关系与机制并不能产生道德与诚信[3]。人需要具有道德修养、诚实守信的观念,同时也需要这样的人来把控和维护市场秩序。孟子首提“诚信”,蕴含着德性伦理的内容,他所讲的“诚信”虽然与现在社会的意义不尽相同,但对当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发展依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孟子强调“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和“去利,怀仁义以相接”(《孟子·告子下》)。这种思想放在当代,企业取得利益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但是必须要符合“仁义”的要求。“确定市场经济就是一种诚信经济,使市场主体在充分享有自由的权利的同时,还应尽相应的义务,保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主体若想得到高效、快速、长久的发展,则必须诚信经营,从普通员工到领导层面都要接受道德准则的约束,使“诚信”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价值观,才能使市场经济主体得到认可,每个市场经济主体都做到这样,将会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
(三)维护公正的公平观念
孟子经济伦理思想包含在其政治伦理思想之中,目的是服务于政治制度,推动政治秩序的建立。孟子的公平观念是制度规范与正义原则之间的关系,孟子虽然没有直接谈及公平观,但是他的公平观是从其伦理思想、政治思想中衬托出来的,建立在人的德性之上,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孟子通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含义阐述出了公平问题的前提,要让经济活动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能够理解公平,从而改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孟子经济伦理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和中国传统经济伦理背景中形成的一种经济体制,适应和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国情,我们应当继续完善的发展,使其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推进企业“让利于民”的思想转变
创办企业的初衷之一也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所以不能只追求利益,要借鉴孟子经济伦理思想中对义利观问题的阐述。当企业有了稳定的经济基础之后应以义利观念为指导,做到“让利于民”,同时国家方面也应出台相关政策,保证企业“让利于民”的同时能够保持自身的良性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诚信是每个市场经济主体都应当遵守的原则。但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如果全部依赖于人的道德准则,则会出现道德大于制度的情况,会导致“情”大于“法”,使得法律法规丧失其原本的作用。道德与法制二者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经过几千年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承,具有儒家思想底蕴的中国人注重道德在经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诚信为本”的经商方式和方法,使得道德力量深入人心。当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需要保留中国人特有的经济活动方式,并以此为基础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制度,发挥其对经济活动的制约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孟子的思想中充分体现出了其“以人为本”的理念,突显对人的重视,这对当代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是管理企业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管理企业要“知人、用人、重人”,与员工和平相处,以保持企业能够有平稳发展的动力,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积蓄人才力量。
五、结语
如今,我国不断总结经验,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的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伟大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回顾历史,孔子、孟子及其传承人所创立和发展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我们能够从古代思想家的身上汲取出适合借鉴到当今社会体制的思想。儒家思想是众多学者走向成功的关键,其中转向经商的儒学者们,在经济活动中又逐渐形成了“以道德规范为遵循,诚信为本、先义后利”的儒商精神,并一直影响至今,市场经济主体参与社会建设、回报社会,得到社会认同,提升企业信誉度和知名度,也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经济伦理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参考文献:
[1]朱德贵.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研究——以诸子原典和出土文献为中心[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
[2]徐培华.市场经济的义利观——市场经济与义利思想[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3]房宁.搞清诚信与市场经济的關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8):49-50.
[4]马怀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体系建设[J].学术月刊,2003(12):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