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剑宁
人的一生中,对钙的需求是贯穿始终的。随着年龄增长,及时有效地补钙,骨密度才会缓慢下降,才不易出现骨质疏松症。而不补钙,则会加速钙的负平衡,导致骨质疏松的提前出现。
在门诊中,我发现老年人的补钙误区比较集中。
王女士在门诊看病时问:“医生,我吃了两个月钙片,怎么查骨密度时显示还是骨质疏松啊?”张先生问:“医生,听说钙补多了会得结石,我还是不要补吧?”
需要说明的是,短期补钙不会改变骨量,只能对血钙短暂调节。缺钙后长期补钙才有效果,补钙时间应在3個月以上,等骨密度检测显示正常后才可停止。补钙和患结石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缺钙的人更易患肾结石,其发生风险是正常人的6倍。
以下人群都属于钙流失高危人群,补钙工作更要提上日程:发育期的肥胖青少年,吸烟和饮酒人群,运动受伤和手术后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子宫、卵巢切除的女性,更年期女性,运动过量者,微骨折、骨损伤患者,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透析患者。
补钙应注意全方位、多角度补,这样最有效。
食物补充奶制品、豆制品、虾皮、芝麻、新鲜蔬菜等高钙食物应多吃。
药物补钙无机钙(碳酸钙、磷酸钙等)、有机钙都可,但需配合每天半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
应用力学作用巧吸收行走、肌肉力量训练都可促进钙吸收。当肌肉放松时补钙难以进行,如髋关节置换术后也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受重力影响,骨骼会对抗重力,这就促进了钙的正向摄入。手术后卧床,应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非负重运动、肢体对抗训练,延缓钙流失。
补钙量充足人体每天需补钙1000毫克,30岁后如果不补钙,人体就要动用骨骼的“库存”。欧美人饮食以蛋、奶、肉类为主,含钙充足。中国人饮食以米、面、蔬菜为主,每天要喝两袋奶(含钙量约400毫克)才能满足钙的日需量。老年人和青少年钙日需量要大于1000毫克,年轻人若有临床缺钙症状,每天补钙量也要大于1000毫克。
清除钙吸收屏障有胃炎、肠炎等影响钙吸收的疾病,需用药治疗胃肠炎。
采用辅助钙吸收措施钙和维生素D同补,钙磷比例合适,能促进钙吸收。双膦酸盐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钙吸收。降钙素可将血中钙含量降低,补充钙的不足。
补钙是我们一生都需坚持的事,也是减缓衰老的过程,即使年龄大了,补钙也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摘自《快乐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