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做大事”的孩子

2020-08-20 09:28王月冰
现代妇女 2020年8期
关键词:传记口罩儿子

王月冰

1

多年前的一天,一群亲戚坐在一起讨论儿女问题,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孩子越小,家长对他的期望越高,希望他成为科学家、经济学家、名医等;随着孩子长大,父母的期望值却一降再降,只希望他考个好大学、找一家公司好好待着;再后来,父母往往会无奈地对儿女说:“你给我乖乖结婚,老老实实过踏实日子就好了。”

我有些震撼:父母的期望越来越小,孩子的眼界越来越狭窄,问题出在哪里?曾国藩说:“一个人格局小,比没有钱更可怕。”那时乾乾上小学三年级,我问他的理想是什么,他一会儿说要当画家,一会儿说想当作家,想想又说要开蛋糕房。他的理想一直在变,其实他是没理想,他只知道每天把作业完成,考试成绩好一点,去父母希望的那些学校读大学。这么下去,也许有一天,大学毕业后他将宅在家里,迷茫地问我:“妈,我能干什么?”这么想着,我觉得脊背发凉,决定要让孩子清晰地看到高远天地,我不奢求他一定成就大业,但我想要他尽量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也就是说,我壮着胆想试着培养一个“做大事”的孩子。

2

我是个普通人,我能带领孩子体验的人生实在有限。牛顿说:“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所以我看得远。”那么,我也可以借助巨人的肩膀来提高孩子的眼光、拓宽孩子的视野,于是,我开始在网上寻找合适的名人传记。

我总共找到古今中外四五十位名人的传记,孩子还小,我找来的图书都是图文并茂。成功不可复制,我不是要孩子从传记中吸取知识,而是要他像逛人生博物馆那样,去了解那些人的精彩人生。这些名人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科学、艺术、音乐、绘画、医学……

孩子从中知道,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出大家,任何一件小事只要认真做,都可以做成“大事”。比如卖咖啡,很小的事情,但美国一位名叫霍华德·舒尔茨的穷小子,将一家名叫星巴克的咖啡馆开遍了全世界,进入全球品牌百强。

还有,这些成绩斐然的巨人,原来也跟他一样真实而自然,有诸多小毛病。比如,阿基米德喜欢与人辩论;牛顿小时候常受同学欺负,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爱因斯坦脾气古怪,很不合群,被人叫作“恼人精”……

孩子从这些伟大人物的日常里了解到,原来他们也是平凡的人,有缺点,有糗事,有迷茫。那么,自己这个普通人也可做出大事业。

3

妙趣横生的传记给了孩子想去做大事的欲望。当然,我还会努力培养孩子诸多做大事的品质与素养,主要是给他讲故事、带他经历一些突发状况、让他介入生活中的“麻烦”等。

比如,抗打压力很重要,可是乾乾接受不了丝毫打击,动不动就闹情绪。我给他讲科学家伦琴的故事,伦琴上中学时被老师冤枉甚至开除而不得不辍学,但他从没放弃努力,34岁当选为大学校长,后来发现了X射线,成为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听了这个故事,儿子很震惊,因为他再怎么挫败也没被学校开除,从此,儿子经常用这个故事来宽慰自己,抗打压力逐渐增强。

开阔眼界、放大格局也很重要。我给孩子讲投资家熊晓鸽的故事。熊晓鸽15岁时只是一名普通电工,后来成为一位记者,某次由于一篇新闻稿,他意识到自己思维局限,眼界太窄,于是毅然选择留学。最后成为国际巨头的掌门人,投出100位亿万富翁。

当然,只有故事是不行的,还得亲临现实。有一年,老家县城突然被淹,满城惨状,难道只是暴雨的原因吗?我带着儿子去往现场,到处打探,我们悄悄讨论,得出的结果与后来相关部门给出的真相一样。惨重损失,就来自一时的疏忽、大意、失职,儿子说这件事他会记一辈子。

另外,我们家遭遇麻烦与困难时,我们不会让儿子袖手旁观,而是让他也参与解决。比如,做生意遇上老赖,他与我们一起追债;门面突遇租金暴涨,他与我们一起想办法。

乾乾在故事的滋养与实践的洗礼中一点点长大。说实话,最初我也不知道自己做这些是否有用,我只是想培养一个格局大一点的孩子,希望他不是越大越普通,而是越大人生的分量也越重。

4

值得高兴的是,我的这些努力让孩子有了不小的改变。比如,看电视从只看动画片转成看新闻、纪录片,打游戏时也会从游戏原图、受欢迎程度、装备设置等方面来调查和评价。对于学校里的一些活动、荣誉,他慢慢懂得放弃和选取,学会客观理性地评价老师与同学。他给自己设定理想,说要成为一位生命科学方面的专家,还认真搜索全球著名的实验室。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儿子也比一般孩子看得远。2019年腊月底,我们觉得新冠肺炎离自己很遥远,儿子却立刻就联想到他從纪录片里看过的非典疫情的情况,在我们小区群里提醒大家多买一些口罩和消毒水,因为马上就是春节,人口流动性大,如果真有疫情,估计会迅速蔓延。后来,随着疫情的发展,他制作了好几条视频来教大家如何隔离、防治、辨别真假信息、正确戴口罩等,视频做得形象生动又实用,连很多老人家都爱看。

还有,我们库存了一些真空熟食,原本是准备春节作为礼品出售。乾乾联系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发动大家在世界各地的亲戚买口罩,然后寄回国,他和同学们再把这些口罩和库存的熟食托前往湖北支援的医务人员带过去。看着儿子有条不紊地做这一切,我们真的很感动。

这世间,不缺芸芸众生,但可以扛起大任的人物却是很少见。作为家长,帮助孩子拨云见日,去发现和找到更广阔、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天地,于孩子、于家长、于社会都是好事。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培养这样的孩子吧。

(摘自《伴侣》)(责编 满天)

猜你喜欢
传记口罩儿子
别把八卦当传记
打儿子
戴口罩
戴口罩的苦与乐
年轻的时候要少听八卦
雾霾口罩
读失败者的传记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