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行为”视野下传统滨水街区的活力营造*
——以苏州古城区传统滨水街区为例

2020-08-20 08:39叶天爽
中国名城 2020年8期
关键词:山塘平江滨水

张 芳 叶天爽 刘 奇

1 传统滨水街区的活力激发

传统滨水街区是临近水体,并能反映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随着城市多元化发展,传统滨水街区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城市功能的转型,传统滨水产业逐渐衰退,加工业退出主城,诸多滨水区①的功能也从工业、仓储职能转向商业、娱乐、休闲等,传统滨水区面临空间-功能的多方面重构;另一方面,一些传统滨水街区虽精心改造设计,但公众使用率却不高、街区活力不足[1],滨水活力亟待激发。

江南城市的传统滨水街区拥有优良的自然资源,长久积累形成独具特色的水路并行棋盘状肌理,加之悠久的水乡文化作为内涵支撑,在现代城市中依然保持旺盛的活力。苏州作为江南城市的代表拥有大量的传统滨水街区,与现代城市的滨水街区相比,这些街区往往拥有一定数量的稳定居住人群,街区的社会活动也与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反向对城市街区的结构形态、功能组合、形式特征等形成影响,并随时间沉淀积累,形成一定的特色,可为传统滨水街区的更新改造提供参照;此外,部分传统滨水街区在长期的空间-行为的互动中形成了良性循环,并反向促进了街区特色形成与活力激发,如苏州山塘街、平江路等传统滨水街区,其公共空间拥有较高的步行可达性、公众使用的满意程度较高②,可为现代城市滨水特色街区的营造、更新提供一定思路。

2 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滨水街区活力的影响要素

一般而言,传统街区的活力营造受空间物质层面和社会人文层面等复杂要素影响,街区空间组织、居民行为均会对街区活力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传统滨水街区的空间营造与活力激发亦反向推动传统滨水街区的更新重塑。

在物质空间层面上,滨水街区面临如何协调周边道路网结构,增加街区的可达性,以保持、激发街区活力的挑战;在人的行为层面上,面临如何通过空间营造引导、激发空间行为,增加街区的吸引力与活力的挑战。本研究对物质空间和人的行为两个层面进行针对性研究分析,探究滨水街区的活力影响要素,为其活力激发提供策略与建议。

2.1 物质空间层面:影响传统滨水街区活力的空间形态要素

传统滨水街区的物质空间受资源条件影响,多呈现线性肌理。通过滨水空间慢行系统引导人流、营造舒适惬意的滨水空间,可充分发挥水-路互动的空间效益;传统滨水街区长期积淀的水乡文化内涵和完备滨水活动设施,是滨水街区活力激发的保证。一般而言,影响传统滨水街区活力的空间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2.1.1 吸引要素

吸引要素是传统滨水街区内设置的满足人们娱乐需求、可激发出行行为的要素,可分为功能吸引要素和视觉吸引要素。首先,功能吸引要素,即在街区内可以满足人出行目的、需求的场所。滨水街区中自发性的户外活动,其发生频率、种类、持续时间等均与场所中休闲活动设施息息相关。多项实地调查和研究也表明公共空间中休闲活动空间的种类、数量以及空间环境质量等是影响滨水街区户外活动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其次,视觉吸引要素,即对人的出行起视觉提示、吸引作用,激发人的好奇心的要素。一般而言,滨水景观如具有地标意义的构筑物、体现传统滨水街区的水体、富含纪念价值的历史建筑等景观都可以成为视觉吸引要素。[2]

2.1.2 通达要素

通达要素是连接传统滨水街区与周边居民的联系要素,是滨水街区中各种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传统滨水街区通达要素受宏观交通环境影响,与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紧密关联。这类要素包括两个层面,一类是主要将周边居民输送到传统滨水街区的路径,包括各种等级的道路、桥梁等。这些要素的空间尺度、质量及其与水际线的角度等都对滨水街区的可达性③有直接影响。另一类是各种滨水空间节点,它是交通方式转换、交通工具停放的场所,包括码头、停车场、公交车站④,以及对到达者起提示作用的主次入口、广场等[2]。这类要素的位置、尺度、品质等将直接影响到滨水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2.2 人的行为层面:影响传统滨水街区空间感知的行为

人是城市空间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其行为模式、发生频率、激发特点等直接影响了街区的活力等级,并可反映人对街区的空间结构、形态、功能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在诉求。行为地图可量化记录传统滨水街区中人的行为模式、频次、地点等信息,并可与功能地图进行叠加分析,建立街区空间-行为的互动图景,展示街区活力特点。

在空间-行为的互动中,传统街区的活力可以从慢行行为和驻留行为综合评判。在滨水街区的相关活动中,慢行人群数量主要取决于腹地到水滨的可达性,而驻留人群数量主要取决于街区的吸引力。慢行行为区别于其他交通行为的重要特征体现为“看与行”同步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步行到达者,支持其看与行行为的空间系统的重叠度越高,区域越易被感知、被吸引,可达性也越高,它能侧面反映出周边道路路网结构与交通的便捷程度[2]。驻留行为则直观反映了休憩、观赏等自身的需求和空间环境对市民的吸引力。

3 “空间-行为”视野下的苏州传统滨水街区活力分析构建

苏州地处水网密集的长江下游地区,上千年的城市发展历史给这座古城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遗产。山塘街区和平江街区基本维持了宋代以来水陆双棋盘的城市格局,以及苏州传统民居的“街-巷-弄”肌理和庭院式住宅布局[3],因此研究选取这两个街区作为代表性样本区域⑤进行实地调研与人群行为数据收集。通过对街区使用者的位置、数量及活动类型等进行记录,从空间-行为视野下分析传统滨水街区活力点的分布情况,为滨水街区的活力激发与街区更新提供依据。

3.1 科学分析构建“空间-行为”互动模型

研究采用空间句法分析与行为地图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研究传统滨水街区的“空间-行为”互动模型。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4]。针对不同的城市和建筑空间类型,空间句法发展了三种基本分析方法:轴线图分析法、凸多边形分析法和视域分析法。轴线图分析法以轴线表示街道,适用于城市空间和道路网络的研究[5]。可将空间系统转化为一种关系图解并配合应用相关分析软件,再通过整合度(Integration value)、深度值(Depth value)与选择度(Choice value)等空间句法参数(表1),对吸引要素和通达要素进行量化分析,探究传统滨水街区的空间形态要素对活力的影响。行为地图是标有使用者多种行为具体位置的场所平面图,它能直观地反映人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与行为特征。针对人行为层面的分析,可以通过行为地图,量化分析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探究人对街区文化感知的行为与街区通达要素、吸引要素对步行活动的影响,并寻找显著的影响因素。

表1 空间句法相关参数简介表*

行为地图与空间句法相结合,可在二维图示的基础上建立起空间和行为之间的互动,对滨水街区的空间形态及行为活动进行量化分析,探究街区活力的影响要素,为街区的活力激发提供依据。

3.2 量化计算与科学调研相结合

空间句法轴线图虽然为解读城市结构、分析人流可达性提供了理性的判断依据,但也有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将三维立体的城市空间抽象为二维的轴线平面,虽然较为简洁地表达了轴线之间的连接关系,但也舍弃了大量的实际信息,如街道的宽度、舒适度、景观要素等;人的实际活动虽然受城市道路通达性的影响,但二者并不为因果关系,许多具体情境会触发人的不同行为方式[5]。通过实地调研可以降低此类影响,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研究的实地调研时间选取非法定长假的周末10时至11时、15时至16时两个整点时间段,整个调研过程采用摄像记录为主、图绘记录为辅的方法⑥,对慢行行为与驻留活动数据包括位置、数量及活动类型等进行记录,通过回看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保证记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最后,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分析传统滨水街区的道路结构,结合调研制作的行为地图,建立传统滨水街区活力热点构成图景,对于重要片区的功能业态、人流活动进行调查统计,以此校验轴线分析模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空间句法与行为地图叠加展示“空间-行为”

4.1 物质空间视角下的“空间-活力”关系

苏州水网密布,市民的生活出行与水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也与水发生着多维联系,本次研究的研究范围是以水际线作为主要边界、以距水际线1km到2km内对空间具有较大分割作用的城市主干道、快速路等作为陆上边界绘制CAD轴线图,按Depthmap软件要求导入,并采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计算辅助分析。

4.1.1 局部整合度与空间结构关系

图1 山塘街区(左)及平江街区(右)局部整合度R3(Integration[HH]R3)图

空间句法的轴线分析中,局部整合度展示了区域系统内某节点与附近节点的关联性,通过取值三个拓扑单位来观察街区较短出行范围内的整合度⑦情况和区域活动密集的核心空间[6],适用于描述人流的集散程度。轴线颜色从暖-冷的渐变展示了局部整合度强-弱的渐变关系。山塘样本街区中,山塘街(山塘河)及直接相连的几条轴线形成“工字型”局部整合度高亮区(红色、橙色,图1),并沿主路逐渐向街区内部衰减。这个结构展示了山塘街区空间核心较浅、且呈外向布局的特点,易于吸引市民进入街区内部。平江样本街区的道路体系与水系平行,形成围合鱼骨状的局部整合度高亮区,冷色轴线分布在暖色轴线的内部区域。局部整合度高亮区的位置也相对较浅,展示了平江路街区的空间核心与边缘存在紧密便捷的空间联系。样本中冷色轴线多为深入街区的尽端式道路,这些区域多为居民的居住区及事业单位。局部整合度的分析反映了慢行行为视角下滨水街区空间核心的深浅,可据此结合街区功能组织引导街区慢行活动,合理保证街区内部的动静分区。

4.1.2 选择度与滨水街区空间

选择度是考察一个空间作为系统内任意两个空间之间的最短路径被选择经过的次数,选择度高说明这一空间具有较大的吸引穿越交通的潜力[7]。在山塘街区及平江街区的选择度分析图(图2)中,选择度最高的区域与局部整合度高亮区有着极高的重合,重合的这几条轴线具有较高的吸引穿越交通的潜力,是人们出行选择经过最多的道路,一定程度反映了轴线所在街区既能从空间结构上吸引通过人流,又对公众具有目的地的吸引力。对比高亮区与城市要素可发现除了交通干道外,这些高选择度道路往往平行于水系,继承了水乡城市“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空间优势。在实地调研中,平江路河街并行,路网结构的空间效率较高,水岸边界的开放性功能组织,形成建筑功能丰富、空间类型多样的滨水空间,对强化水陆间互视性关系、提高区域吸引力,激发街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图2 山塘街区(左)及平江街区(右)选择度图

4.1.3 深度值对比

在空间组织中,节点之间最少步数就是这两个节点间的深度值,深度值越低代表这一空间的便捷度越高[7],一定程度反映了街区在结构组织上的外向性。两个样本街区的深度值图中,大部分轴线都是冷色调,说明古城区的道路分布适宜慢行活动的激发(图3),具有片区肌理清晰,道路长短相依,空间结构外向的特点。山塘街区的“工字型”轴线与平江街区的围合鱼骨状轴线是样本街区深度值最低的轴线,说明这些轴线所在的空间到达整个空间系统中的其他空间需要走的最少步数较小,空间便捷度高;从这些轴线向外延伸2-3个轴线即可进入深度值较高的区域,一般为居民的生活区。“工字型”外散格局与围合鱼骨状网络格局有助于将街区内的人流均化,防止某一区域人流压力过大。

图3 山塘街区(左)及平江街区(右)深度值图

4.2 人的行为视角下的“行为-活力”关系

行为地图可直观反映空间中行为的发生及分布情况,并直观反映吸引要素和通达要素对街区活力的影响。研究通过多次踏勘,对慢行行为与驻留活动进行观察记录,选取四个典型时间段,记录慢行相关4类(10种)活动⑧,探讨不同行为类型下的活力点与街区的关系。

4.2.1 沿街功能分布图与局部整合度叠加

两个样本街区中商业设施、公共建筑及文化景点与局部整合度高亮区有较大部分的重合,反映其功能与空间结构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了良性的互动。但是在平江街区(图4),商业设施、公共建筑集中在平江路上,而不是局部整合度最高的片区东西两条轴线上,反映了平江路与水系平行,小建筑群落与滨水界面相互渗透,为公众提供了江南水乡水陆并行的空间体验的同时,反向促进了滨水慢行活动的发生。

图4 山塘街区(左)及平江街区(右)沿街功能分布与局部整合度R3叠加图

4.2.2 行为地图与局部整合度对比

局部整合度高亮区暗示了街区核心的位置,拥有良好的吸引要素与通达要素,公众多聚集于此,运动型、观赏型、休闲型、社交型四种行为类型并存。局部整合度和行为地图(图1与图5)对比发现,与山塘河平行的山塘街在样本街区中处于局部整合度高亮区,无论是空间还是功能均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城市行为集中的区域,可达性较高。在平江街区中,人群主要聚集在与水系平行的平江路上,而不是局部整合度最高的东西边缘轴线上。一方面,反映了平江路与水系相邻,滨水空间沿河-路展开,拥有较好的可达性,为游客及市民慢行活动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另一方面,受水陆相依的发展脉络与城区的规划建设影响,平江路上的建筑功能完善、空间类型丰富、服务设施完备,为多样的城市行为提供了场所与功能支撑。

4.2.3 行为地图、沿街功能分布与局部整合度结合分析

结合行为地图、沿街功能分布与局部整合度(图4与图5)发现,人群集聚地往往也是商区与景点的集聚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街区功能与人的行为模式相适应。在山塘街区中,山塘昆曲馆,十二生肖剪纸艺术展,苏州商会博物馆,御碑亭等都分布在“工字型”的局部整合度高亮区,体现了公共建筑位置的选择对空间中人流的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平江街区中,景点名胜则分散在与平江路相连的支路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平江路上人流量过多的压力。在实地调研的两个样本街区中,观赏型人群主要分布桥、亭及邻近水系的沿岸处,休闲型人群主要分布在沿岸的休息平台处,体现了公共空间的分布与水系的可视性对人群的行为类型有一定程度影响。

4.3 “空间-行为”视野下传统滨水街区活力特点

空间句法分析将街区空间结构组织进行了定量的数据化展示,反映了空间路网组织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结合行为地图对街区多种行为的真实记录,可以建立起样本街区中空间结构和公众行为之间的科学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州传统滨水街区的活力特点。

一方面,路网结构为空间行为的激发奠定了基础。

传统滨水街区道路网络的尺度、形态、间距和相互连接程度,可通过空间句法局部整合度反映,其高亮区一般为区域的中心,建筑功能完善、空间类型丰富、服务设施完备,为多样的城市行为提供了场所与功能支撑承载。从通达要素层面上来看,样本街区局部整合度高亮区的道路网络具有道路较长、道路的相互连接多的特点,说明高亮区的可达性好,通达性高,能通过空间营造顺利引导人流,并为使用者提供诱发多种行为活动的空间环境。调研中可发现,传统滨水街区均有至少一条具有较高局部整合度的道路平行水际线通向街区内部,其局部整合度、选择度相对于其他道路较高,成为人流的主要来源方向,具备人流路径和人流目的地的潜力。街区内的临水道路沿水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作为城市街区中的视觉吸引要素,对滨水慢行活动具有引导作用。

图5 山塘街区(左)及平江街区(右)行为地图

另一方面,功能、意向的多维塑造,对局部空间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传统滨水街区的功能聚集区往往与人群聚集区有着极高的重合,并分布在局部整合度高、可达性强的道路上。从功能吸引要素层面上看,这些功能聚集区往往具有公共设施齐全、服务于城市及更具地方特色的特点,并能满足人的出行目的与多样的需求。在功能分区上的设置上,传统滨水街区的居住区设置在局部整合度较低,可达性较差,且较为私密的轴线尽头,避免游客对居住区产生过多的干扰。商业区位于局部整合度高亮区,并平行于水系设置,不同的是山塘街区的商业建筑设置在主要步行街道两侧,形成“河-房-街-房”的格局,而平江街区则设置在单侧,形成“房-河-街-房”格局。虽然平江街区的沿主要步行街的商业密度相对较低,但是人群平均密度相对较高,体现滨水环境的可视性一定程度上影响街区活力。此外,相对于普通店铺,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店铺附近的人群平均密度较大,作为功能吸引要素更能满足使用者的特定需求,为街区带来活力。

5 基于“空间-行为”的活力激发策略

空间句法与行为地图相结合,构建“空间-行为”的互动图景,可从滨水空间慢行行为的视角探究传统滨水街区活力的特点,发挥传统滨水街区的地理环境或人文历史等优势,或通过街区的“空间-功能”整治,为传统滨水街区的活力激发提供参考。

5.1 根植地域文化特征,保护与创生

不同的城市都有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在通过建筑修缮、景观再造的方式更新时,要注重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保留特征元素,延续街区内经过历史发展有机生长的街区空间肌理,避免进入千城一面的境况。一般在传统滨水街区内建筑高度都不高,要保护这种宜人的尺度和空间轮廓线,同时控制新建建筑的整体风貌,在建筑风貌及空间肌理上有所遵循与传承。对于历史功能已不复存在的滨水街区,应当通过物质空间的活化及文化特色的注入,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推动街区的产业转型。[8]

5.2 功能混合完善应对街区需求,营造多样性空间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对于社会功能的要求更为复杂,在进行滨水街区建立与改造的同时,不仅要注重功能性的空间,还要打造高品质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滨水街区的商业业态应具备自身竞争优势,开设主题酒店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店铺,契合游客及市民心理需求和消费行为特点,在功能吸引要素上满足人出行目的及需求。同时彰显城市精神和人文底蕴的文化景点设置应与商业区区分,避免人群聚集区过于集中,但与重点街道之间应有良好的可达性,在交通便捷的前提下打造成为街区的文化地标。

5.3 打造丰富的滨水空间,构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精细化打造平行于水际线的局部整合度高亮区的重点街道,适当增加临水道路的面积,完善配套的交通、市政设施,通过休闲广场、文化长廊、绿色步道的建设,密切各个公共建筑间的联系,在视觉和功能上吸引更多城市人流进入活动。丰富完善商业服务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的类型和数量,打造分散性、尺度适宜的服务型功能,同时优化道路组织,为线性临水空间增加层次多样的局部空间,在便利市民生活的同时为使用者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

注释:

①对于滨水区范围的界定,学术界的说法尚未统一,国内外专家认同度较高的是“空间范围包括 200~300 m 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惑距离为 1~2 km,相当于步行 15~30 min 的距离范围”。

②利用李克特量表对街区的使用状况进行评价,公众的街区使用满意度为满意(平均分3.83分),社会活动丰富度为丰富多样(平 均分3.75 分)。

③ 可达性,译自英文“Accessibility”,定义为空间网络中各节点相 互作用的机会大小。

④ 第二类要素对传统滨水街区中外部公共空间的步行出行方式的 活力影响较弱,本文不着重考虑。

⑤ 山塘街区山塘河1 km~2 km 内以广济路与外城河为边界,平江 街区以白塔东路、临顿路、干将东路和外城河为边界的范围。

⑥选取的时间即避开了长假大量旅游人流的加入,也避免了工作日,大部分在岗人员由于工作、学生上课的原因导致街区的使用者的人员组成过于单一;选取的时间段避开了人们早餐、午睡的时间,从而更加全面的反应调研结果;街区的情况利用手机、便携摄像机等进行记录,避免了现场的情况混乱而造成的数据 记录失真等造成调研数据误差增大的情况。

⑦ 整合度(全局整合度)反映某一轴线与其他所有轴线联系的紧密的程度,体现轴线在整体空间中的可达性。全局整合度多用 来呈现车流的集散程度。

⑧ 选取2019 年9 月21 日(周六)和9 月22 日(周日)10 时至11时,15 时至16 时2 个时间段分别对山塘样本街区和平江样本街区共进行4 次调研与数据收集,记录慢行行为与驻留活动数据,包括位置、数量及活动类型等,共4 张,记录街区内共10 种行为活动,并将活动分为四类:运动型(行人、遛狗)、观赏型(看人、观景、拍照)、休闲型(休息、餐饮、会谈)、社交型(表演、户外直播)。

猜你喜欢
山塘平江滨水
山塘街 一年 24小时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鹰岩崖居——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山塘七里最苏州
平江老街上的一抹风情
关于郴州市山塘综合整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