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双元育人模式下的“制扇技艺”人才培养

2020-08-19 23:24朱轩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0期
关键词:技艺苏州大师

[摘           要]  为发挥苏州地方传统特色文化优势,突破非遗项目技能人才老化、传承人后继乏人的局面,苏州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与非遗大师开展了苏扇、苏绣、核雕项目的合作。以“制扇技艺”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实施双元育人的本土化现代学徒制的必然性,从制定校、企、师共育方案,构建共赢运行机制,实行双导师制“联合授课”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双元育人的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制扇技艺;非遗大师;双元育人: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  TS959.5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0-0120-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基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源泉。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培养基本遵循口传心授的传统教育模式,缺少系统化、规模化的培养,技能相对单一,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也是导致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原因之一。要改变非遗流失日趋严重的状况,技艺的传承必须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手段,需要糅合政、行、企、校及非遗大师等多方力量。现在国家在职教领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双元育人、现代学徒制等相关文件,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此类教学实践与探索,但教学效果有待验证。为发挥苏州地方传统特色文化优势,突破非遗项目技能人才老化的局面,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与非遗大师开展了苏扇、苏绣、核雕项目的合作。本文以“制扇技艺”与苏州如意檀香扇有限公司、苏州盛风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联合开展苏扇人才培养为例。

一、“制扇技艺”传承遇到的困境

苏州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的城市,以“苏作”闻名于世,“制扇技艺”是苏州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之一,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变异性、综合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点。苏扇,包括折扇、檀香扇和绢宫扇三大类,统称为“苏州雅扇”,集各种精湛工艺于一体,以雅致精巧、富有艺术特色而著称,自明清后在苏州及周边地区广泛流传。

苏扇的兴衰和苏州其他手工艺基本趋于一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短暂兴盛、停滞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再度兴盛,至90年代中后期逐渐趋于衰退,直到2004年1月,苏州工艺美术集团及下属28家企业全部被拍卖,至此国有经济整体退出。苏州手工艺行业经过近十多年的摸爬滚打,现在基本以前店后坊的个人工作室存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与沟通,原创研发能力薄弱,从事苏扇行业人员参差不齐,技能及专业设计人才严重匮乏,行业内人才培养沿袭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高技艺者集中于制扇大师。如创始于(清)道光六年的苏州如意檀香扇有限公司,是苏州当前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也是苏州“制扇技艺”的传承保护责任单位,檀香扇厂在鼎盛时期拉花车间有60多人,后因企业改制、行业发展不景气,如今从事拉花的技师很少。人才的缺失成为制约苏扇产业发展的瓶颈,急需补充新鲜血液。

二、分析“艺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的差异性

“艺徒制”是我国古代职业教育中最为普遍且延续时间最长的形式,以生产第一,教育第二,学徒在生产实践中跟着师傅边看、边干、边学。苏扇从业人员基本也是这种学习模式,但并不能满足当代苏扇技能岗位对职业人综合素养的需求。急需将口传心授的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校教育体系融合,培养适应苏扇行业的技能型人才。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训练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2019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在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等相关专业全面推广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推进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模式、种类多样,有职教集团式、技术联盟制、双元制本土化的现代学徒制等,但真正落实并取得成效的试点单位少之又少,很多都流于形式。

双元育人是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多方育人的模式和机制。校企双元育人主要表现在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开展对职业学校育人质量评价。

三、搭建校、企、师共育方案,构建共赢运行机制

在教学中学校配合企业生产,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的学习、实践、参与生产相结合,既保障了教学质量,也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学习,同时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政、校、企三方以合作共赢为目的,以制度来保障双方利益构建现代学徒制的合作运行机制。

(一)“制扇技艺”人才培养模式

“制扇技艺”培养以非遗大师领衔、学院教师辅助的工作室模式开展。学院聘请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省级产业教授(与我校合作后评聘)陈琴老师担任工作室负责人,聘请苏州盛风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中国制扇工艺大师盛春担任课程组成员,同时学院配备3位年轻教师辅助开展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第一学年上学期所有学生上基础平台课,下学期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苏扇工作室,第二学年在大师工作室学习“制扇技艺”的技能,第三学年根据学生技能到两家合作单位参与对应的项目实践。

(二)“制扇技艺”相关课程设置

“制扇技艺”课程除了学习苏扇的工艺与制扇技能,对苏扇的工艺发展史、制作工艺美学原则都有涉猎,更能让学生体验大师的工匠精神,使学生初步掌握苏扇制作工艺技能。在课程设置上以学年为单位,具体如下:

第一学年,以学院主导,以基础教学为主,辅以专业技能入门课、通识课及传统文化选修课,同时开展各类企业讲座及分享会,学院基础课主要由学院老师担任授课,大一下学期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苏扇工作室。

第二学年,以工作室主导,学生进入大师工作室学习“制扇技艺”的技能。教学上以合作企业的非遗大师亲自授课,学院教师辅助大师展开相关教学工作。

第三学年,以企业为主导,根据学生技能到合作单位,首先在非遗大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与论文,然后根据学生兴趣与技能程度参与对应的项目实践。

四、实行双导师制“联合授课”,创新教学模式

项目以“苏扇”项目规范为主线,以传统技艺为载体,以现代学徒制为手段,实行非遗大师和在校教师的双导师制,打造理论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双标准,强化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项目执行力。

首先,“联合授课”是工作室同一课程不同教师的联合。不同的教师同时出现在同一课堂上,分为主讲教师和辅讲教师。主要的授课内容由主讲教师负责,辅讲教师对其进行辅助式教学,针对侧重点由不同的专业老师来进行讲解授课,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全面、更专业的知识,做到有针对性、有侧重性地回答和解决学生的问题。课堂上两位教师随时沟通,遇到学生知识点的薄弱环节时,马上为学生补足知识点,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系统化的学习内容。

其次,“联合授课”也是工作室整个实训体系所有教学内容的联合。联合授课不仅仅是两个教师同时出现在工作室实施教学,主要在于知识点相互融合的过程。主讲教师与辅讲教师应进行探讨,对下一阶段的授课方向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此确保教学案内容安排上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此外,由于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和细分,各个工作室的生产性实训项目本身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和融合性,不只是主讲教师和辅讲教师的联合,不同工作室之间同样可以进行教学内容的联合,可以通过相互的探讨得出更协调的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

最后,定期召开“联合授课”例会。由主讲教师召集每周一次的“联合授课”例会,以共同探讨在“联合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判断并调整教学的方向,更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

五、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弘扬传统文化

建立过程化考核方式,从学习态度、理论知识、实践動手能力、团队配合度等多方面通过“非遗大师”和校内教师合理设计考核量化比例体系,使考核更加注重过程而不仅是结果,以全程性、多层面、系统化的考试形式促进教学改革,尊重教学规律,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全面考核功能。

在世界范围内竞争领域已由先前的经济领域逐步扩大到文化领域,文化发展建设的内生动力是文化自信,通过非遗进校园来树立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就像我国长期以来,重普教、轻职教和重理论、轻应用的思想占主流地位,用人单位也偏爱高学历者。现在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多,思想也更加开放,通过非遗项目的普及树立本土文化自信,有利于抵制西方不良思潮,树立职业自信。

六、总结

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涉及政、校、企、师四方,各方有共赢、有约束才能长期合作,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机制、完善的企业激励机制、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通过陈琴老师檀香扇制作的全流程教学活动,不仅传递了苏扇工艺技艺、工艺鉴赏,还普及了苏扇的人文背景,对宣扬中华传统工艺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将一批具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吸引到制扇工艺中,给企业输送年轻的新鲜血液,缓解设计人才紧缺问题,也充实了高职院校教学中企业的真实项目。希望通过本项目的实践教学,开创政、校、企、师、生的互惠互利、共生共荣实现长久合作的愿景。

参考文献:

[1]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30-38.

[2]唐文忠,徐羽中,徐东树.基于“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探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8):207-212.

[3]王丽.苏扇传统手工艺现代发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编辑 张 慧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提升江苏文化软实力的策略研究(2019SJA1318)阶段性成果;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校级教改课题“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研究——以‘制扇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为例”(JG-201818)阶段性成果;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校级教改课题“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研究——以‘制扇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为例”(编号:JG-201818)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朱轩樱(1975—),女,江苏苏州人,硕士,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为数字艺术、文化创意产业。

猜你喜欢
技艺苏州大师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传授技艺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
黄杨木雕的传统技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