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宛霖
[摘 要] 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要求是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我国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艰巨任务之一,同时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开展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活动,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就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大学生教育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活动展开分析和探究。
[关 键 词] 大学生;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作用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0-0032-02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的扶贫开发工作,是我国目前必须切实做好的一项战略性工作。而高职院校就其本身而言,其所应承担的具有政策性色彩的社会任务便是精准扶贫,在服务于地方经济推进时,理所当然要发挥自身优势。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后期的开拓者,是推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而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目标的坚实后盾。因此,高职院校组织大学生开展精准扶贫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势所趋。
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中针对“下基层”“进农村”“入群众”的精准扶贫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体现。从本质上来说,贫困群众需要思想精神方面的提升,从而树立正确、积极和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根本上摆脱传统观念的桎梏,在思想上能直面贫困,从而面对贫困不后退,提高勇于战胜贫困的自信心。由此可见,在我国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精准扶贫工作中,是关乎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
(一)鉴于高校新课改的需求
在如今高校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作用下,传统的教学模式被一一打破。就目前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对新课改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产生了诸多问题,造成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够重视的局面,形式化现象是目前高校中比较普遍的问题。而在现阶段“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之下,抽象的教育理论已无法满足现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践性教学的要求。从历史的角度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新媒体手段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产生了一定影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资讯出现在各平台上,使当代大学生信息接受过剩,反而忘了对所得信息作出自己的思考。
(二)扶贫工作中高校承担的角色需求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直接在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得到体现和延伸,从而满足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求。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于2019年7月15日联合微贷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初中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计划”的集中培训开班典礼在北京举行。乡村的振兴根本在于教育,该计划使得云贵川以及新疆等地13省19个深度贫困县的374名初中教师实现了教学技能的提升。
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大学生的主要任务
(一)对贫困地区人民的精神和教育扶贫措施
落实和推动精准扶贫各个环节的重要前提是让贫困地区村民的思想认知到位,使其在心态上积极主动地参与脱贫建设。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扶贫政策的宣传,使村民对政策有清晰认知,从而提高脱贫信心;组织文化活动,促进村民参与其中;寓教于乐,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改编成舞台剧,通过这种简单直观的表演形式将教育融入其中。
教育的缺乏是贫困地区村民無法摆脱贫穷的“一把刀”,“教育匮乏—收入低下—贫困—教育更加匮乏”的恶性循环正是由于教育程度不高的原因造成的。“抓扶贫开发,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务必将义务教育搞好,确保贫困家庭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是目前脱贫工作教育环节中的重要任务,因此保证脱贫人口不再返贫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扶贫。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实际操作中可针对留守儿童开展成长小组、学习小组和兴趣小组,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实现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其次,可鼓励当代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定点帮扶地区的义务支教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与当地孩子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工作,通过向他们展示大学生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其对未来发展方向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二)对贫困地区人民的科技和医疗扶贫措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根据当地实际环境的考察,联系本省市地区农业高效资源,开发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特性的农作物新品种,使贫困地区农民的种植能力得以提升,从而实现其致富能力的提高;其次可通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会和在村委会定期更新农业知识技能,提倡贫困地区村民自主学习;为了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可将扶贫工作与科普工作相结合,借助科普讲座和科普下乡活动的开展从而达到目的。基于现阶段鼓励大学生创业,可将贫困地区的优质自然资源以及农副产品作为一项创业内容,通过“互联网+”技术助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从而实现双赢。
高职院校脱贫攻坚智库建设是鼓励高职院校大学生积极参与脱贫工作的又一平台,促使当代大学生针对脱贫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考量,从而为政府机构相关负责部门提出有效的实施方法和建议。基于大学生思维发散的特性,一方面高职院校大学生借助该平台,围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小组实践研讨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对基层工作的深入研究,对贫困地区发展现状和当下存在的问题都有了深入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政府提供有效对策,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政府进行重大决策中的智囊效用。
三、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大学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一)高校教育需起到思想引导作用
从思想上起到引导作用,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于党的思想理论的认同感。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的逻辑链条向广大青年学生讲通、讲透,是推进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社会实践行动的先导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引导大学生把党的主张和自身的发展相联系,对党的理论、政策做到深入理解。想要当代大学生自觉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就需要让其对国家和党的战略思想有高度认同。
(二)深入基层,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古以来我国都提倡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只有让当代大学生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对基层的了解和开展的实践活动,才能领会到其中的不易,使其产生为人民而不断奋斗的理想信念。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要不断拓展贫困地区社会志愿服务平台,鼓励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不断与基层人民的相处中,感受村民的淳朴。在这个过程中对其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培养进行重点关注,让他们明白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想要真正打赢,需要每一个人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促进贫困村民脱贫致富添砖加瓦。
(三)强调实践中其人生价值的体现
想要激发大学生主动成长发展的内生力量,需要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通过精准扶贫社会实践从其人生价值上进行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当代大学生要扎根于中国大地了解民情国情,在创业和创新之中增长智慧和才干,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目标的进程中不断奋斗,从而实现其人生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充满了对当代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不断地深入基层,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成长的动力,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对大学生教育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应积极支持和鼓励。要想做好扶贫工作,首先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需要不断学习和充电,对扶贫技能不断加以提升,使其能够在实践中针对帮扶对象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加以分析,从而针对其个人特点提出有效的脱贫方案。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针对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大学生组织开展学习相关知识,准确把握目前脱贫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此外,还需要安排专业的领导人员,針对大学生扶贫工作社会实践中的帮扶机制认真落实,在其遇到问题时帮助解决,从而实现大学生扶贫工作思路上有人引导,实际操作中有人教,陷入扶贫困难之中有人施以援手,而不至于在精准扶贫的社会实践中陷入无从下手的尴尬境地。
参考文献:
[1]刘佳,蒋丽,张志宇.基于精准扶贫视野下分析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J].祖国,2018,32(23):34-35.
[2]蒋文东.浅谈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00(7):131-132.
[3]张岩.浅谈高职院校精准资助工作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8,56(34):56-57.
[4]黄瑞琪.“精准扶贫”三下乡社会实践对当代大学生的育人作用[J].2018,600(7):23-24.
[5]曹丹丹,杨艳,张海龙.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帮扶活动研究[J].法制博览,2018,500(28):236-237.
[6]高燕,崔乃红.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精准脱贫的实践探索[J].新农村(黑龙江),2018,600(23):29-30.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