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然而实践中却存在有形式措施而缺乏实质举措、有项目合作而缺乏全方位铺开和有校企合作而未实现融合发展等深度、广度、程度问题。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深化落实产教融合,通过贯彻三个理念、实现三个对接、构建三个平台、开展三教改革等举措,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满足经济社会人才培养需求,助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0-0001-03
继本科院校开展“双一流”建设之后,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双高计划”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1]开启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新时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开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深入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贯彻理念、实现对接、构建平台和开展改革等举措,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满足经济社会人才培养需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产教融合价值意蕴分析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全面规划教育综合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2]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要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3]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4]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在新时代肩负着新的使命和担当,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着力提供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对于产业升级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意蕴。
(一)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深入落实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人才支撑、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势。高职院校面向不同企业,可以开展不同形式与类别的合作。例如,与行业主流技术企业合作,共同破解高端技术难题;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与中小微企业合作,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自身科研优势,为企业赋能,夯实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根基,解决企业诉求,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是实践导向的教育,强调“做中学”。[5]深入落实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可以有效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优势,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中,可以将真实工作场景引入职业院校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空间拓展到真实生产环境,将企业的岗位技术技能要求与教学过程结合,重视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也满足产业、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高职院校通过产教融合的有效落实,实现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有机统一。
(三)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面向人人,是黄炎培先生所提倡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教育。[6]高职教育立足于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合作,契合产业发展布局专业群,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对接产业需求,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校企双主体全流程育人,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产业、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岗位需求。
二、专业群建设产教融合现实困境剖析
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落实产教融合,加强职业教育,构建校企命運共同体,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涉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重大问题。然而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产教融合却面临着深度、广度和程度等现实困境。
(一)深度问题——有形式措施而缺乏实质举措
深化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合作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然而各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建设实践中,虽然都能够对接产业及产业链进行布局,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但往往局限于企业专家参与论证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与教材、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等浅层合作之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纵深发展不足,落实产教融合的院校治理模式及体现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仍然滞后,因此造成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学校与产业互动不足。
(二)广度问题——有项目合作而缺乏全方位铺开
目前,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专业群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都力争开展各方面的合作。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中,还停留在项目建设中,通过课程、团队、基地、资源库等项目建设将企业引进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广度上存在欠缺,缺乏全方位的融合和全方位的合作,没有形成普遍合作育人效应,没有实现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全链条和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落实。
(三)程度问题——有校企合作而未实现融合发展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将职业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谋划,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共识,着力推动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合力与互动。[7]然而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有合作却互动不积极,有共识却融合发展动力不足。由于缺乏实质意义上的融合发展,因此,“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没有真正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三、高水平专业群产教融合建设路径探析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深入落实产教融合,打造“四个三”的产教融合建设路径,贯彻三个理念,实现三个对接,构建三个平台,开展三教改革,助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
(一)贯彻三个理念,建设高水平专业群
1.融合理念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贯彻融合理念,充分落实产教融合,校企精准合作育人。面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新形势、新业态,专业群建设要突出融合发展,校企精准合作,共同培养制定面向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满足群内专业建设并体现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资源,共同开展有利于适应复杂工作环境、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
2.协同理念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贯彻协同理念,实现校企协同和专业间协同发展。校企协同发展,除了校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之外,还包括校企协同进行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多种形式,通过校企协同发展,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专业间协同发展,除了共享专业群内相关教学资源外,还包括教学团队协同建设、专业课程协同设置等,不仅满足人才培养复合型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满足人才培养的特色性与精准化需求。
3.创新理念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贯彻创新理念,面对复杂工作场景,“以学生为中心”,打破原有专业藩篱,不拘泥于传统教育模式,通过专业群建设,关注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需求的有机统一。创新理念是专业群建设工作、技术和创新过程的驱动力之一,在专业群内涵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贯穿专业群人才培养工作全流程的重要理念。
(二)实现三个对接,建设高水平专业群
1.专业群布局对接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高水平专业群布局要对接地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通过不断加强对接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内涵建设,实现培养人才的高端化,满足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要建立起有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论证的专业群专业调整评议制度,根据产业集群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瞄准战略新兴产业,推动转型升级传统产业,面向社会民生紧缺领域,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专业群建设情况,设置新专业,调整原专业,形成科学的能够对接产业、行业、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
2.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重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课程体系要求突出群建设的理念,“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要体现“厚基础、重实践和活模块”的原则,具体由公共平台课、专业群平台课、专业支撑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和公共拓展课构成。加强校企合作开发专业群平台课和专业课程的力度,课程标准要求对接职业岗位能力,体现职业岗位需求。通过分析产业链特征及岗位知识结构,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通过模块化、项目化课程改革,将课程标准中知识能力要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点对应;通过试点1+X证书实行课证融通,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等级证书对接;通过专业课程标准的有效执行,满足职业岗位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而提高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胜任力。
3.教学过程对接真实生产过程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加强教学过程中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有效落实,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过程对接真实的生产过程。以工作、技术和创新过程驱动开展专业群教学改革,加大虚拟仿真教学环境建设力度,加强生产性实训等实践教学和理实一体课程建设,引入企业真实生产的教学环境,切实提高人才的技术、技能培养。
(三)构建三个平台,建设高水平专业群
为推动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新需求,深入对接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參与的办学机制体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可以依托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学院,服务相关产业集群,体现专业群特色,建设三个产教融合平台,促进产业链、教育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发展。
1.实践基地平台
在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在专业群硬件条件建设方面,首先应该加强的就是实践基地平台建设。高职院校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落实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精神,通过有效整合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打造适用于专业群内各专业的,体现新工艺、新技能的,链条完备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平台。加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促进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改善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效果,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着力培养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2.协同创新平台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在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要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培育,不仅要落实产教融合,还要进一步体现产教科融合发展。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全链条,将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开展多层次协同创新,具体包括面向前沿高端技术研发,解决“卡脖子”问题;面向应用研究层面,开展技术创新及新产品开发;面向应用技术层面,开展改善工艺流程和技艺提升研究等。
3.社会服务平台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方面,需要加强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新形势、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岗位工作内容的变化。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开展高水平的社会服务,实现育训结合,教研互促。具体可以包括加强针对源自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群体开展的技术技能基础培训,针对企业在职员工开展的技术技能提升培训和针对中小微企业开展的企业技术服务等。
(四)開展三教改革,建设高水平专业群
1.教师改革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在教师改革上下工夫,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三教改革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根本,要在双师型团队建设和结构化创新团队建设方面加强改革,实现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团队素质精良、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科学、搭配合理,[8]满足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师资要求。
2.教材改革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在教材改革上下工夫,要加强高水平教材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着力研发高水平、模块化、立体化教材,探索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通过教材改革,促进课程建设,满足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
3.教法改革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在教法改革上下工夫,要加强信息化教学改革。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大信息化教学改革力度,引进最新信息化技术,通过在线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等方式,通过借助信息化辅助工具等方式,做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有效教学的实现效率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切实通过贯彻理念、科学布局、搭建平台和教学改革等路径,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助力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EB/OL]https://www.tech.net.cn/news/show-66198.html.
[2]曹晔.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2020(6):38-43.
[3]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4]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10/11/content_5438226.htm.
[5]潘海生,王佳昕.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蕴、路径选择与行动指南[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22-27.
[6]辛宪章.基于命运共同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0(10):51-56.
[7]周建松,陈正江.如何构建产业支撑高职教育发展新机制[J].中国高校科技,2019(8):61-65.
[8]周建松.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政策、理论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0(6):3-11.
编辑 王亚青
①基金项目: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重点资助项目“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dzz20007);2018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创新融合背景下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JG2019389)。
作者简介:林徐润(1975—),男,汉族,广东省揭阳市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