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阳
摘 要: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民间舞蹈风格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也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因此,本文对如何提高学生民间舞表现力进行探讨,并试举出部分方案,以供广大舞蹈教师参考。
关键词:舞蹈;民间舞教学;舞蹈表现力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建设逐步健全,自媒体时代的出现,舞蹈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现在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大部分人都在关注技术所带来的冲击,而不重视民间舞蹈表演原本的魅力,这样的情况使得现在的学生在课后练习中去追求身体极限的技术技巧,逐渐忽略了民间舞表演表现力的练习,以至于在舞台上展示的舞蹈失去了“味道”、“灵魂”,只剩下不停歇的炫耀技巧,这样的民间舞忘却了“美”的本身。所以在民间舞的教学上,讲究风格性的同时,强调舞蹈表现力也是重中之重。
1 舞台上民间舞表现力的价值
舞蹈艺术是一种利用外部形体动作展示演员内部精神思想的艺术形式。外部形体动作指的是在舞蹈中的造型、动律、动作组合等外在可视化表现;内部精神思想则是由编导编创,或是演员在表演时的内在情绪、意识、感受等心理因素,用于刻画人物细腻的内心活动。两者相互环绕交替,缺一不可。以蒙古族双人舞《老雁》为例,编导运用了逆时流的叙述方式,融入蒙古族风格动作,表现了一位风霜老者在草原牧区独自仰望黑夜的星空,回忆似潮汐般一波又一波袭来,在光束中仿佛是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比翼双飞的大雁好似曾经伴梦魂牵的姑娘。一张板凳、一束光、两个人把悲欢离合、现实与幻想演绎到淋漓尽致。这支舞并没有复杂的动作技巧,简洁干净的舞风,舞蹈演员运用表演表现力将舞蹈故事讲述得津津有味,引人深思。由此可见,在舞蹈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2 民间舞课堂中表现力教学现状
在近几年来,舞蹈行业不断发展,全国有许多高校开设了舞蹈专业,莘莘学子大量的涌入舞蹈艺术的大家庭。正由于大部分的学生属于高中起点,半路出家学习舞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例如在民间舞教学上,学生们的肢体协调性没有良好的基础,考学时所学舞种也相对单一,所以在实际课堂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动作标准化要求非常严格,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学生的肢体动作上,学生们也将学习重点落在动作是否达标、统一上,由于课时有限,使得教师们会忽略对学生进行情感、表演等舞蹈表现力上的培养。以舞蹈专业的眼光来看,学生们的动作是标准的,也是符合规格的,然而在艺术的层次上来看却是空洞无光的,缺乏表现力的舞蹈所呈现出的美是“机械化”的,失去艺术本体在人的核心内涵。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安排内容,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对舞蹈表现力的训练也尤为重要。
3 民间舞表现力的训练方法
3.1 面部、肢体训练
舞蹈是通过全身上下一体来替代语言传情、展内心、演故事的艺术形式。在舞蹈演绎的过程中,最直接展露内心的就是我们的脸部,例如东北秧歌、安徽花鼓灯,面部表情就占舞台表演的很大比重,通过面部就可以交代大部分的内心状态。所以教师在表演教学的时候,可以将面部表情作为重点之一,再从中抓住作为心灵窗口的眼神,训练学生的眼睛,要有指向性,不打漂,再与嘴部的配合,严肃不笑、开嘴笑、闭嘴微笑、眯眼轻笑等配合感情的变化而变化。肢体上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协调性、柔韧性,这样能保证学生各个部位的灵敏性,在舞蹈时可以做到紧收、突射、轻飘、沉稳等一系列风格要求。在训练过程中不断予以鼓励,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面部、肢体形成自信,逐步加强学生在表演时对自己面部、肢体的掌控力,做到真正的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3.2 文、情、舞相容训练
在民间舞表演中,情感的渲染离不开人文风情的熏陶,而学生的视角仅限于课堂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例如知道蒙古族有筷子舞、顶碗舞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舞蹈形式,这就是在文化角度上讲解的不够细致,教师们应当先“解文”再“解舞”,把前期的文化解答放在首要位置,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文化背景,加深学生对民族地域文化的理解。可以将一些民族服饰或具有民族特点的道具带人课堂,做出一些假设性的模拟表演,如穿着民族服饰,想象自己在草原、山脉、森林、海边等做一些日常生活活动,感受在高原上与在平原上看到雪、在草原上与在森林里望到的天有什么不同,感受不同地域的人夹杂着如何不同的情感,再带入到舞蹈中,会让学生更好体会到不同的舞蹈应该有着怎样的人物情感。
3.3 通过感受音乐的训练
理解和感受音乐舞曲是一个舞者不可或缺的能力,在日常对学生的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加入音乐节奏感、音乐画面感的训练,让音乐先行,学生感受音乐节点的时候即兴起舞,理解并运用每个音符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梦境”,建立自我观察、理解音乐本身的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自我表达并用肢体进行展示,使之提高学生的创新力、表现力,更好的为今后的舞台表演打下基础。
4 结语
舞蹈表现力是需要经过不断培养才能形成的,在规范舞蹈动作、舞蹈风格的基础上,还需强调学生的表演、感受,做出自己对舞蹈的理解。作为支撑,老师们要不斷变化方式的对学生进行训练,不仅是在肢体动作上、面部表情上,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行适合学生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在舞蹈表现力上的能力,全面增强学生在舞蹈专业里的综合能力,创造更高水平的舞蹈艺术,成为新时代的新兴舞蹈艺术家。
参考文献:
[1] 张伟.浅谈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 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1):160-161.
[2] 肖凡.浅谈在舞蹈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表现力[J]艺术评鉴,2018,(15):140-141.
[3] 温笑杰.高师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路径[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3):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