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兵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体育锻炼越来越重视,成人通过公共健身场所,健身会所进行各项体育活动,少年儿童虽很多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但也投入到各项体育锻炼中,以此达到全民强身健体的目的。而在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体校训练中,运动损伤更是难以避免。因此,本文将以体校训练中的运动损伤为课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关的康复手段。
关键词:体校训练;运动损伤原因;康复手段;分析
全民健身浪潮的到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身运动,体校作为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训练的专业学校,除了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更注重的是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训练效果。然而,最令人头疼的是运动训练中总是无法避免的有学生运动员出现损伤,这不仅对运动员身体会造成伤害,也会耽误正常的运动训练节奏,甚至有些运动损伤过于严重,伤害往往不可逆,直接会影响学生的运动生涯。因此,体校教师,在发展和培养学生运动员时,应加强对学生运动员的身体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结合医学医理研究运动损伤的康复手段,要尽量减少运动损伤现象的产生。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运动损伤是体校训练中常见的体育运动训练所造成的伤害,按照受伤的身体部分来说,它可以分为肌肉损伤,皮肤损伤,关节损伤,软骨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和内脏损伤。如果按照受伤情况的轻重,可以分为轻伤,中等损伤和重伤,轻伤是指受伤后仍能进行训练工作,基本不会影响整个训练进程。中等损伤则是受伤后不能按照原来计划进行训练或者丧失工作能力达到24小时以上,需要进行一些相关的治疗。而伤者完全不能进行训练还需住院进行治疗,并且治疗时间相对较长的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称为重伤。
二、体校训练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一般的体育学校,学生群体多为儿童和青少年,年龄相对较小,处于身心发展阶段,身体骨骼比较脆弱,各个器官的发育和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也还不成熟,因此,在进行训练时极易发生损伤现象,究其原因并不是单一的。
1、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体校的学生年级相对较小,虽在体校中,但运动经验,训练经验甚至比赛经验相对缺乏,这群青少年在训练时常常受自我兴趣的引导,进而忽视了运动训练中潜在风险,没有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比如球类运动中,青少年训练对抗时关注点集中在奔跑传球的速度中,忽略了运动对抗中的自我保护,从而很容易导致摔倒,严重碰撞等运动损伤。
2、心理,精神状态不佳
每一个运动员在训练时基本都会具有符合自身特性的一个运动周期,就像很多体育明星,比赛时的状态都会有自身的周期特性,最后运动成绩的好坏往往与选手的心理状态,整个身体的精神状态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专业的体育赛事上,运动员的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儿分心,否则很容易在运动时因分心使身体失去平衡而造成运动损伤。体校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都不成熟,对待事情的判断比较单纯,遇事有时不能冷静处理,进而把生活中的情绪很容易带到训练过程中,使得训练时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训练动作不规范,身心不在一点上,往往容易导致身体协调能力变差,失去平衡,进而引起损伤。所以教师在训练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精神状态,积极引导和疏导学生。
3、训练前的准备活动不完善
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对于训练是至关重要的,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可以调节学生的身体机能和整个身体的循环系统,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到训练过程中来。如果不进行相关的热身活动,突然进入高强度的运动过程中,身体将无法适应突然来的剧烈运动,使得身体不协调,肌肉和精神瞬间处于高度紧张,这样会给身体造成高负荷的压力,很容易引起肌肉损伤。体校的学生大多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身体的协调能力处于发展当中,还有待加强,加之体校的学生本身并不是受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各项机能和动作并没有受专业的体育训练,一时难以形成专业的条件发射,因此也更容易产生损伤。因此,体校教师在进行运动强,应重视学生的准备活动,通过准备活动的开展逐渐调整学生去适应运动状态。
4、训练的强度与科学医理不符
体校的学生虽然进行相关体育专业的训练,但与专业的运动员在身体素质上还是有很大差别,体校的运动训练更注重的是培养锻炼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进而挖掘具有潜力和天赋的体育运动选手。而当前的很多体校,有些老师过于重视运动训练的效果和成绩,给学生很多训练任务,忽视了青少年的正常身体发展,过多的训练任务既给体校学生增加了身体心理的负担,也不符合科学运动的医理,因此教师应科学合理的制定训练计划,让学生能更健康的发展。
三、运动损伤的康复手段
1、物理治疗法
物理治疗一般是指在发生损伤后进行的简单处理,是一种西医治疗手段,它不能立即消除疼痛,促进康复,但一定程度上减缓损伤后引发的伤口扩大和充血。物理治疗以冷疗为主,以冰袋冰敷等降低伤者患部温度,让血管收缩,进而限制血液流动速度,使得伤口充血变慢,是一种运动损伤后的局部控制。体校训练时,教师也应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物理治疗手段,让学生能第一时间对损伤进行简单处理,为之后的就医康复消除不必要损伤影响。
2、中医康复
中医源远流长,承载着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斗争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医经过各种临床试验实践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医疗理论体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康复手段。在运动损伤中运用中医康复,能使学生的身体恢复得更完全,中医在治疗过程中虽然花费的时间较长,但中医使用的药物基本是天然草本类植物,副作用相对较小,而且中医注重养生,在长远角度上有利于青少年运动损伤后精气神的恢复。同时,中医中的按摩推拿,对于运用损伤也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按摩简单经济无副作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非常适合在運动训练中使用,正常的按摩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保健效果,运动损伤中实施按摩推拿,既可使损伤部位红肿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恢复损伤部位的功能。因此,体校应聘请中医专家进行有计划有节奏的中医康复,并开设相关的中医按摩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按摩技巧,使学生在遇到运动损伤时能及时进行治疗康复。
结束语:
总之,虽然体校训练中运动损伤比较常见,但教师在进行运动训练时应全观青少年的整个身体素质,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加强对青少年的安全意识教育,在运动损伤后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手段,减轻损伤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青少年在体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震伦.体校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及康复手段[J].新体育课程导学,2015(9).
[2]王莉.体校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及康复手段分析[J].体育时空,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