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迪安
去年九月,出发之日。感慨飞机蕴藏着人类多伟大的智慧和多强大的力量,在云端上遨游两个小时就能轻易将我从广州带到千里之外的城市。两个小时,是我坐地铁再转公交从华师回家的长度。这种“轻易”让我忘却了出发前的种种不易,担心自己交换面试不会通过,担心出入境大厅的档批不下来……当我切实踏在这片土地上时,思绪总有一些恍惚。我居然真的孤身一人来到一座叫“台湾”的陌生城市,开始为期半年说长不长说久不久的交换生之旅。带着一丝丝的紧张和无限的憧憬,像是古时新郎迎娶素未谋面的新娘,揭开红盖头的那刻总是最激动的。
台湾于我,就是如此。
这片承载着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的土地,牵系着两岸无数人的思念。我在白先勇的笔下听说过她的模样,台北二二八公园里青春鸟在最深的黑夜中起飞,灯光璀璨的西门町流传着多少美丽的故事;小学课本中那如梦似幻的日月潭,歌曲中传唱着的神圣的阿里山……还有铭传,承载着我大部分的梦和愿。在出发前在网络上反复搜寻着铭传的数据,深夜里盯着计算机屏幕反复看这学期的开课数据,在零零碎碎的文字中拼凑出一个简单而美好的印象。
当我切实踏在这片土地上时,一切都是那么热烈、充满了磅礴欲发的活力。目光所到之处,装满了新奇,连天空那一抹深邃的蓝都添上了几分喜悦。迎面开来一辆公交车,就可以跳上去,随着它四处漂浮带着我去流浪。穿过繁华荒凉,历经晨钟暮鼓,再一跃而下。去到哪儿又有什么关系呢?旅行本身就没有所谓的目的地,只是一场探险罢了。
对于四周的一切,我都可以保持着最强烈的好奇仔细地端详,再啧啧称道。延续了中华千年文化的繁体字,阅读起来自然而畅快;那些与大陆截然不同的称呼,让我思考着它们的意义。“地铁”被称作“捷运”,拆开来大概是“快捷的运输工具”,这个还比较好理解。而“新鲜人”是英文“freshman”的直译,十分有趣。还有随处可见的重要交通工具——“机车”,这个词还可以当形容词……“你真的很机车诶!”总之,生活总藏着一些隐蔽而有趣的惊喜。
第一天到宿舍时才知道学校并不是在宿舍附近,而是要乘坐捷运或者公交前往。铭传大学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有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一所建在山上的学校,但是却地处繁华台北的市区,从山上可以俯瞰台北的全景。学生每天上学就是一场修行,一段又一段的阶梯接续起上山的路。当你走完一段阶梯到达平面,以为到了终点的时候,会发现上面怎么还有可以爬的楼梯……我每天上课的教室都在山顶的H楼,有时起晚了赶上课就是一场晨练——经过测试,十分钟内完全可以从山脚爬到山顶H楼的六楼。气喘吁吁到了教室之后,发现老师还没到……
学校贴心地在早上开通两班校车送我们到山脚,免去了我们挤捷运等公交车的困扰。我们在校车上安心地合上眼小憩,校车平平稳稳地载着我们去往终点,沿着不变的路线,驶过秋冬。明年的春天,又是谁像我一样坐在窗边眺望着远处的海岸呢……
初到台湾时,少年们的心总是不安分的,大家都是在不断地适应新的生活,接受着不同的文化。陆教处的老师们就像是引路人,耐心地告诉我们有关铭传和湾湾的小tips。于是生活在她们的引领下开始有条不紊地步入正轨,笔直地通向终点。
台湾人总是热情而充满善意,只要你愿意,她们便会和你亲切地攀谈起来。从远方的家乡讲到天气的转凉,从岁月的过往说至世界变化的模样,总让匆匆路过的我心神荡漾,忘记流逝的时光。
记得那天的湛湛蓝天,悠悠白云,猴硐的下午宁静而安详,猫咪趴在窝里伸着懒腰。走进一家名叫“老计休息站”的刨冰店。老板娘阿姨开店已经十余年了,看着一批批游客来来往往,猫咪们繁衍生息。她用埋怨的语气抱怨她从前养的猫不通人性,还是之前的狗好。说起她家的猫,它总是吃饭的时候才慢悠悠地出现,如果阿姨早上没有及时起床喂食,它还会跳到床上去做闹钟。时光荏苒,活了十几年的猫咪和狗狗都老了,全都相继离开了。阿姨也老了,也没有心思再养宠物了,这家店也成了她的一个念想。虽然嘴上一直在抱怨着自家的猫,但是却是一直在提着关于它的事情呢。
于是,我吃着阿姨特别为我加了很多料的刨冰,东一句西一句地分享那个下午。店里四处都是从前的旅客留下的签名,新的签名迭在旧的签名上,从墙壁的底下写到墙壁顶上够不到的地方,大家都在努力证明着自己曾经来过。忽然阿姨指着一个签名告诉我,那是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男生从南边自己一个人过来留下的。当时他看到用来写字的马克笔没水了,就风风火火跑出去买了几支回来放到店里送给阿姨了。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羁绊甚至小到可以由一支马克笔来维系着。这样小小的举动,却能让人心头一暖。
在高雄的公交车上询问司机去驳二应该在哪个站下,坐下来后我后面的老大爷又和我细细说了一遍,到站时司机还提醒我该下车了。来到台湾,一直被很多可爱的陌生人照顾着,我心中的无限感激吐出口成了最简单的一句“谢谢!”“谢谢”两个字包含着基本的礼仪和明亮的善良,是在台湾日常生活中最常听到和说的一句话。怀着感恩之心说出的“谢谢”,嘴角扬起的笑容,一定能够带来更多的友善。
有礼而守秩序的湾湾人,在上扶梯时遵守着左行右立的规则,将信道让给赶路的人;士林夜市的鸡排摊位每天都能看到一条长长的队伍,每个人安静地有序地一点一点前进;公交车和捷运上的红色博爱座永远留给有需要的人。我从很多的小细节去默默观察这座城市,也慢慢地融入其中。太快了,日子过得真的太快了。还有那么多的风景没有记录,那么多的美食还没来得及尝试,想做的事情似乎还有很多……转念一想,尽管留下遗憾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些小小的遗憾会留下一个念想,在往后的时光里不断让我记起这段日子。
这趟128天的台湾之旅遇见了很多可爱的人,铭传可爱的老师,与我同行过的朋友,帮助过我的陌生人。那些用相機定格下的瞬间,键盘敲下的文字,藏着日记里的记忆,庆幸今后能够重新翻出,再细细温存。“不用诉离殇,痛饮从来别有肠。”
离别,也许是为了日后相视一笑的重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