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4日,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原武汉大学校长陶德麟先生逝世,享年89岁。
陶德麟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47年,读中学的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陶德麟回想当年接触马克思主义时依然心潮澎湃。
1949年,陶德麟进入武汉大学学习。在武大,他遇到了恩师——李达。李达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共一大代表,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的先驱者。李达以父辈的深情与陶德麟长谈,鼓励他献身马克思主义哲学事业。这次长谈,改变了陶德麟的人生路径。
初生牛犊不怕虎。1955年,24岁的陶德麟撰写论文《关于“矛盾同一性”的一点意见》,批评罗森塔尔、尤金所著的《简明哲学词典》,指出其中的“同一性”条目释文的错误。上世纪50年代,罗森塔尔、尤金是苏联科学院院士,当时被视为权威。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便敢于挑战权威,在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搞马克思主义的人要有坚持真理的品格,不能像摆摊的小贩,天晴把摊子摆出来,下雨就收摊子。”恩师李达的话,时常浮现在陶德麟心头。面对权威,他不肯妥協。最终,《简明哲学词典》的作者接受了他的批评,再版时这一条目作了修改。
1978年7月4日,陶德麟收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到北京参加“理论与实践问题哲学讨论会”。闭幕式上,他大胆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理。多年来,陶德麟都在努力坚持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他致力于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让它成为中国人自己的哲学。他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不是与世隔绝的孤岛,应当借鉴、吸收一切有价值的世界文明成果,但同时,必须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坐标。
虽然被同行专家评价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最前沿、最有影响的前辈学人之一”,陶德麟教授却谦虚地说:“我深感自己是一个平庸的探索者,在浩瀚无际波涛汹涌的哲学大海里乘桴而行。而今垂垂老矣,还常常自觉如童稚之无知。”
■热议锐评:陶德麟先生的一生就是践行“坚持真理”的一生,而这份“坚持”也正是先生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素材运用:我的老师;成长的道路;坚持真理;借鉴与发展;探索……
(资料来源:《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