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易传》在谈到为文做人时说:修辞立其诚,意为建立言辞以表现自己的美好品德。清代康熙年间的《弟子规》谈到接人待物时,告诫学子:“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对此,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感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格言类的作文材料,审题的关键是理解了格言的内涵,也就把握了材料的命意。《易传》“修辞立其诚”是指著书立说就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以追求真理为宗旨,要敢于说真话,讲实话。《弟子规》中“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惟:坚持;其:代词;勿:不要;佞:坏的;巧:这里作动词,顺其自然,不要投机取巧。总的意思是: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说话要恰当无误,千万不要花言巧语。研读材料,我们发现构思可以与“做人”“说话”“真话与谣言”等关键词联系起来,但如果能将视野拓宽一些,其中不少角度可以从人生追求、生命价值、性格习惯、品格意志等展开思考与写作,角度可大可小,可叙述可议论。
【选材贴士】
白岩松:说真话是新闻最基本的底线
“说真话是新闻最基本的底线,从来就不是上限,如果新闻不说真话,会造成怎么样的后果?”白岩松说。1985年,17岁的白岩松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在新闻系学到的第一课就是:“说真话”是新闻的底线。1989年毕业后,白岩松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93年调入央视,成为《东方时空》的主持人,1997年香港回归,白岩松主持了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次大型直播,2010年,白岩松主持的广州亚运会直播,改变了中国电视的直播解说语态。
巴金:说真话的老人
“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10年前,曹禺先生这样称赞巴金。这沉甸甸的“良心”到底都包含着什么,或许是我们在痛悼先生长逝之余需要认真研究和思索的,因为在他身后,我们不可回避这个问题——文学良知谁以为继。在巴金的创作生涯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是《随想录》,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项大工程,从1978年12月到1986年7月,耗费了整整七年的时间,终以煌煌五卷四十多万字的巨著,奉献给人们一部这个时代“说真话”的大书。
朱镕基:倡導“说真话”触动清华师生
“我送给你们我在国务院12年的工作经验,请你们看看我说的是胡话还是真话、老实话。”在《朱镕基讲话实录》读书座谈会现场,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师生重温了这段视频。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期间,朱镕基回到曾工作17年的经管学院,那时老院长手里拿着的是《朱镕基讲话实录》初稿。5个月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朱镕基讲话实录》隆重首发式,朱镕基未再露面。
【时文链接】
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
□人民日报记者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等一些标题党在文中频频出现,让网络语言顿时变得鱼龙混杂,面目全非。
“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LED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却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标题只是夸大其词,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则纯属子虚乌有。有网友说:“跪求体”“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不能再假了。
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往,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更无从谈起。
“文变染乎世情”,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汉初文章质朴畅达、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全党文风焕然一新。而当下,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
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闭门敲键,杜撰文章;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悚,文章空虚。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
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推陈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风。一方面,媒体人应转换“声道”,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达语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中国一分钟》等产品迅速“刷屏”,“圈粉”无数,靠的正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制造噱头当成传播规律,盲目跟风。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
因此,我们要提倡“修辞立其诚”,只有新闻报道真实可信、态度真诚,这样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才能真正赢得市场。(摘自“人民网”)
【学生例文】
向“空话、假话、套话”说不
□陈曦
古往今来,利用空话假话来蛊惑人心的人,多矣。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难免有不负责任的言论传播。那么,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对这些言论说“不”呢?
不捏造与事实相违背的言论即是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在钱学森回国初期,访问不断,他受邀去清华大学接受访问,作为现代著名物理学家,推动中国“两弹一星”进程的元老级人物,在接受学生们的踊跃提问时,竟一连说了十几个“不知道”。当有学生问到他为什么不给出回答时,他答道:“我研究的是物理学,对当今政治和社会发展只是有所关心,还未深入研究,所以不能回答你们的问题。”钱学森严谨的治学理念,教会了我们三千年前孔子之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说自己无法确定之事,这是一种负责的表现。
不散布与事实相违背的言论即是维护了希望之树的生长。民国初年,旧中国旧思想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相违背,张勋、袁世凯,甚至连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启迪的康有为都不遗余力地大肆宣扬“复辟”“立君”之说。被谣言蛊惑之人又戴起了假辫子,行着跪拜礼。历史的倒退,时代的倒退!好在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在新文化运动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复辟”闹剧草草结束。在“德先生”与“赛先生”的鼓舞下,谣言被彻底的清除干净,封建落后思想再无立锥之处。不散布谣言,不做恶人之帮凶,从善如流,阻谣言之流。
不听信与事实相违背的言论即是浇灌了希望之花的娇艳盛开。曾参杀人、三人成虎都是最好的反证。利用人性惧怕死亡害怕背叛的利己思想,谣言永远传播得更为迅猛。原本了解事实的人,在集体的迷惑下,也会变得不坚守自我,反而去相信谣言。
“惟其是,勿佞巧”,面对纷繁复杂的物欲世界,我们应从个人做起,不说空话、假话、套话,这样,希望之果必然会高挂枝头,世界也将充满希望。
评点:文章诠释了“拒绝假话、空话、套话”的主题,有个人独特的感受和思考。文章从历史事实入手,然后通过融入钱学森、康有为、曾参杀人、三人成虎等历史材料,很好地佐证了这个观点。文中,作者选用了大量典型的材料,融入了自我的感受和思考,显示出个人丰富的材料积累和思维深度。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