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心
吃饭时饭粒撒得到处都是,接个水也要弄到地上,孩子怎么这么“笨”?
动作笨拙的元凶是什么
幼儿园的小朋友围成一圈玩儿传球。尽管孩子之间距离不到一米,但米果还是接不到小朋友的球,每次球传到他这儿,都会成为“断点”,小朋友的哄笑让米果非常郁闷。
生活里,米果的动作也是笨笨的。平时去饮水机接水,他经常洒一地;奶奶种花,他去帮忙,每次都把土翻得到处都是,有一次还差点儿把花连根拔起。米果妈知道孩子的毛病,总是耐心地提醒他,但有时一个动作示范了三四次,他还是学不会。不过,好在米果是个安静的孩子,不爱动,所以不经常惹祸。
涂涂就不一样了,他特别好动,经常在吃饭时,突然想起一个话题,然后一边说一边把食物喷得到处都是。在幼儿园里,涂涂也总惹祸。他想和别的小朋友示好,模仿大人的动作拍拍人家的肩膀,结果上去就是一巴掌,直接把人家弄哭了……
无论是米果,还是涂涂,他们的动作发育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出现在运动规划和排序上。一个人做出动作,会达到怎样的效果?当面对复杂的动作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些问题如果协调不好,孩子的表现就是混乱的。换句话说,动作规划方面存在的障碍,是孩子动作笨拙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存在动作规划障碍的孩子,很可能左右脑不协调,不能很好地控制左右两侧身体,动作之间的配合就不好。米果的单手操作能力还可以,但是需要两只手配合做事时,他和同龄人就出现了明显的差距,这就是协调能力差导致的后果。
另一方面,动作规划障碍的孩子,也有可能是过度刺激的结果。比如,涂涂妈有段时间把孩子托付给保姆带,保姆经常用各种电动玩具哄孩子,缺少和涂涂的直接互动。所以,涂涂对一般的互动以及人的表情不敏感。而且,当外界的刺激太多,孩子就会没有机会思考自己的动作并做出规划,从而造成感觉的拥堵,导致焦虑和不安,于是,孩子的动作发育就受到了抑制。
动作规划和排序能力如何发展
孩子出生后,开始做出第一个有组织的动作时,他的动作规划和排序能力就开始发展了。当然,婴儿的动作基本上是任意的,父母很难掌握规律,但我们能把握的,是孩子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动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感觉”来影响“行动”。
婴儿虽然不会思考动作规划为何物,但是,他们能够读懂爸爸妈妈的期待。当父母蹲下来张开双手的时候,他们会扑进爸爸妈妈的怀抱,也相信父母会在自己跌倒时扶住自己,所以他们敢于自我挑战。这时候,父母可以有意地做出一些有目的性的动作,让孩子做出相应的反应。
比如,一岁半的乔乔非常喜欢妈妈的大串钥匙,妈妈可以把钥匙递给孩子,让她玩儿一会儿。然后,故意把钥匙从孩子眼前拿走,藏到被子里,让她去找。乔乔会立刻爬到床上,翻出钥匙。当完成了这个初级挑战,妈妈也可以逐步升级任务,比如把钥匙放在电视后面,或塞进抽屉里。这个“找钥匙”的游戏安排,是有目的、有序列的动作。孩子回应妈妈的游戏设置,就是在练习规划自己的动作,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到了两三岁,孩子有了更多的自发性活动,他们行为的目标感更强,也能设计活动,完成自己想要的结果。浩浩在两岁半时,最喜欢搭乐高。这个年龄,孩子无法搭建复杂的图形,只是垒得高高的。所以,当他把一块块乐高垒得太高,自己够不着时,就会把积木递给爸爸,让爸爸帮他完成。等乐高垒到一米多,几乎立不住时,浩浩就用手扶着,怕它倒了。结果有一次,他没扶住,乐高朝爸爸的方向倒去,爸爸很快接住了乐高。乔乔感觉太刺激了,从那之后,他总是创造机会,复制刚刚的“意外”。但有时爸爸能接住,有时爸爸没留意或者乐高偏向其他方向就会被摔散,父子俩只能重新搭建。
看上去,这只是一个有些无聊的游戏,但是,在孩子的动作规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浩浩不想让乐高摔散,于是,他必须会观察爸爸的反应。如果爸爸用眼神暗示“可以了”,他才松手。如果爸爸没有理会他的意图,他就要耐心等待。知道获取爸爸的注意力,根据别人的反馈来重新规划自己的动作,也是动作发育中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如果父母经常陪伴孩子玩儿游戏,哪怕是同样的活动,孩子的体验也会不同。
帮助孩子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动作
如果孩子能够很好地规划自己的动作,那么,他的动作会变得简洁、快速,效率更高。所以,动作的规划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运动技能,也会影响生活的很多方面。那么,怎样帮助婴幼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动作呢?我们可以从提升动作的控制能力和增强动作的排序能力两个方面入手。这其中,动作的控制能力是基础。
什么是动作的控制能力呢?就是孩子在做出各种动作的时候,是否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肌肉,用来调控速度和方向。往往,孩子活动得越多,他们的肌肉能力就越强。而父母遇到的難题往往是孩子“不愿意动”,怎样让孩子动起来呢?我们可以尝试一些亲子活动。
有一个叫作“进化论”的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肌肉,增强控制能力。这是一个亲子游戏,大人和孩子都可以从游戏中获得乐趣。在游戏中,两个人要模仿一些没有手脚的动物,比如蚯蚓或者蛇,在地上匍匐前进。当我们习惯手脚并用爬行后,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很难的动作。但是,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腰腹力量和整个身体的协调能力,而且孩子很喜欢。
“进化论”游戏的第二步,是模仿鳄鱼,这时候,你们已经“进化”成爬行动物了。孩子的爬行,几乎都是手脚并用,而且手的力气不如脚的力气大。为了帮助孩子,你可以用一条柔软的绳子绑住两只脚,这样,孩子只能依靠手的力量了。这样做的原理是,越是平时用不到的肌肉和肢体,越应该得到更多的锻炼,这样孩子的控制能力才能逐步增加。
最后,你们可以一起“进化”成小狗或猴子,手脚并用地往前爬,比赛速度,或者通过改变方向,向左右爬来增加难度,释放一下能量。爬过几轮之后,你们就可以恢复“直立行走”了,不要忘记对小朋友说:“欢迎回到人类的世界!”
训练孩子的动作排序能力,也有一些游戏可以做。我们可以和孩子玩儿一种特殊的“捉迷藏”。找一些稍微大的毛绒玩具,散落在地面上,当成障碍物。让孩子观察一分钟“地形”,然后蒙起眼睛,试着穿越这些障碍。这样玩儿的好处在于,孩子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动作,比如先往左走三步,然后向右迈一步,绕过毛绒玩具后再贴着墙走两步……孩子一旦有了计划,也要一边执行计划一边根据身体的感觉修改计划。如果孩子不小心“踩雷”,父母要告诉孩子碰到的是哪个毛绒玩具,孩子就可以再次修正自己的计划。闭上眼睛,孩子失去了视觉的帮助,只能依赖身体的感受来指导行动,对训练排序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动作的排序能力,需要从基本的层次开始训练,最关键的是让孩子从最初就获得控制感。这样,他们才更愿意参与。然后,父母可以逐步增加任务,让动作变得复杂,这样,孩子也能体会到自己的运动能力提升后的成就感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