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 李学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区政协副主席许洪玲建议,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家长持“合格父母”证书上岗。这一提案虽然尚未通过,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绝大多数人认为父母持证上岗很有必要,但是实施起来很难!
2017年,《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家长也应“持证上岗”》一文,文章指出:以杭州市上城区和广东省中山市为代表的一些地区开始了“星级家长执照”和让家长“持证上岗”的探索。父母需修满学分“通关”,获得“星级家长执照”方能“持证上岗”。可见,许多地方早已对父母“持证上岗”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国外有个小故事,一位教育家问总统:“您觉得是教育孩子难,还是开车难?”总统回答说:“当然是教育孩子难。”教育家又说:“开车要经过培训发驾驶执照才能上路,教育孩子比开车难,却既没有培训,也没有考核,更没有执照,这岂不是笑话!”
不培训、不学习、不合格的父母如同无证驾驶的司机,会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成为“肇事者”和“马路杀手”。
许多父母处于“五无”状态
1.无责任意识
受“学校教育中心论”的影响,许多父母把学校当成无限责任公司,把校长当成无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把教师当成无限责任监护人,不仅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甚至孩子在学校出现任何问题都认为是学校的责任。
2.无教育艺术
现在的许多父母,尤其是“80后”“90后”通过上网、读书、培训、与老师和其他家长交流等,学到许多家庭教育知识,不再处于无知状态。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缺少家庭教育的艺术,教育孩子大多采用命令式,不大会使用商讨式、诱导式和选择式等教育技巧。
3.无教育能力
首先,一些父母缺少家庭教育能力。具体表现在:家庭教育知识储备不足、零散、不系统,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够科学,缺乏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榜样作用欠佳,往往教而不当。
其次,一些父母缺少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大多充当学校活动的“观众”和“听众”,没有参与到学校教学和管理等层面。由此可见,父母的教育能力亟待提高。
4.无合格证
首先,有资质颁发“家长资格证”的机构并不多,或者有资质发证的单位还没有这样的计划;其次,许多父母并不愿意接受培训领证,或者一些父母想领证却求助无门。这就使得父母不爱学习、不接受培训的“无证上岗”成为普遍现象。
5.无可奈何
《齐鲁晚报》报道,济南一个女孩因为妈妈没有给她买衣服,先是在公交车上大嚷:“你为什么不给我买啊!”随后,竟揪住母亲的衣领对其大打出手,乘客劝阻被她破口大骂!像这样的父母不但教育不了孩子,还被孩子殴打,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的悲剧。究其原因,主要是父母不懂教育、不会教育所致,因而,面对问题孩子或者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无可奈何。
要解决父母上述“五无”问题,就必须搞好家长教育,促进家长的专业化。
学校应当指导家长
学校指导家长是提高广大家长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的一种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积极、科学、有效地对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趋势和必然选择,也是父母的刚需。它不仅可以满足现代家庭对教育的需求,更有利于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和素质的和谐发展。
1.不接受培训指导,易变成祸害型父母
“我怎么这么倒霉,摊上这样的爸妈呢?”在被父亲歇斯底里地痛骂之后,小强几乎崩溃了。在高中读书的他,本来可以走读,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住宿,“我离开家就是为了躲开父母,让他们别再祸害我。”
认为父母是“祸害”的孩子绝非小强一人,网上还有“父母皆祸害”的小组。小组成员以“80后”为主体,如今约有两万人。他们将父母施加的伤害归纳为5类:直接肉体伤害、人格侮辱伤害、控制欲伤害、家庭矛盾伤害、其他伤害。我们暂且不论小组的名字是否偏激,仅从现实生活中一些未成年人离家、自杀和犯罪等情况来看,就足以说明有些父母不仅不合格,反倒害了孩子却不自知。
2.不接受培训指导,小心被孩子炒鱿鱼
16岁的辉辉是一个帅气的初三男生,还画得一手好画。辉辉的父母都是成功人士,家境殷实。拥有这样一对令人羡慕的父母,辉辉却对同学绝望地说:“他们对我的期望值太高了!他们太爱唠叨了!他们对我的管制太苛刻了!我特别想把父母炒鱿鱼,再也不让他们当我的父母!”据不完全调查,有20%~33%的孩子有过换父母的想法。
2015年10月11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工作实践,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委员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共同办好家长学校,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
认真落实《指导意见》,搞好家庭教育指导,是国家赋予学校的新使命。
通过自我教育,实现家长的专业化
在教育职业日益走向专业化的今天,家长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教师培训”,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养育孩子的角度看,为人父母就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需要家长资格的专业化,家庭教育呼唤专业化的父母。
据调查,培养一个合格的司机需要3个月,厨师需要6个月,律师需要3年,教师需要8年……那么,培养合格的父母需要多少年?暂时没有明文规定,也没有人能说清楚。在家庭教育这个最伟大、最神圣的事业中,父母是最重要的教育者,是最难扮演的角色,也是最需要“岗前培训”的。
需要是需要,但实行却很难。既然如今的父母还不能“先培训后上岗”,不能先学后做,那就只好进行“在岗学习”,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也有人问:考了试、有了证就一定能做好父母了吗?当然未必。其实,父母是否持证上岗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合格证”只能证明某种身份,参加过某种培训,取得某种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再说,“持证”是外在的要求,属于别人“要我做”,这种被动的“做”效果是不理想的,最理想的效果是“我要做”。如果父母能夠积极主动地学习,加强自我教育,即使没有证,也会教子成功;如果父母被迫参加培训,不用心学习,即使有证,也不可能把孩子教育好。因此,父母自觉提高认识水平和教子能力才是问题的关键,也是“合格父母”上岗证的内涵。
然而,就目前我国家长教育情况而言,指望所有父母积极主动地学习是不太可能的,这就亟须有关部门和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家长教育,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让为人父母者早日拿到“合格父母”上岗证。这是一个必要的督促手段,也可以认为是“合格父母”上岗证的外延。
当下,虽然仍有许多父母不合格,但是有更多的父母在学习和成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进行自我教育,这是父母的进步,也是时代的进步,更是家庭和国家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