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这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国制度的真实写照
“今天上午,代表通道上一位来自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5月22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同大家提到这样一个细节。
总书记提到的代表是来自湖北十堰太和医院的党委书记、院长罗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罗杰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一线。“这位代表对记者说,湖北救治的80岁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有3000多人,其中一位87岁的老人,身边10来个医护人员精心呵护几十天,终于挽救了老人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叫人民至上?这么多人围着一个病人转,这真正体现了不惜一切代价。”
“人民”——成为这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重要讲话的核心关键词。在新华社播发的2000余字新闻稿中,“人民”出现28次。而今年的两会上,有一句话被反复提及,那就是总书记所说的“人民至上”。
武汉、湖北,中国抗疫斗争的“风暴眼”。3月10日,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头,总书记亲赴湖北考察,为战“疫”把脉定向、加油鼓劲。今年两会因疫情原因压缩了日程,每位中央领导“下团组”的次数也随之减少。“我提出,湖北代表团一定得来一下。你们是湖北6000万人民的代表,我要看望一下大家。”在5月24日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的话语,不禁让我们回忆起党和人民在武汉并肩奋战的日日夜夜。
“刚才听了几位代表的发言,我也十分感动。”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湖北、武汉,一定能够浴火重生!”
“你们这里的疫情防控情况,党中央每天都在关注。”对湖北的最新数据,习近平总书记信手拈来……最新数据?——同样是在5月24日这一天,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的头版非常震撼,通栏标题是“美国死亡人数接近10万,无法估量的损失”,副标题写道“他们不仅仅是名单上的名字,他们曾经就是我们”,然后是密密麻麻的1000名新冠肺炎死者的个人信息……美国人正生活在痛苦和焦虑中!然而,同样在这一天,特朗普总统又去挥杆潇洒地打高尔夫了!
鲜明的对比。
据媒体报道,美国新冠肺炎患者罗伯特·丹尼斯近日出院,收到84万美元天价账单。幸好这对夫妇都享有医疗保险。但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人有医疗保险。曾经有媒体报道这一现象,有14%的美国成年人因为无法承担高昂的费用,选择放弃治疗。前段时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杨青峰医生在微博晒出图片,是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的所有医疗费用,112.9万人民币。而长沙一名轻症新冠肺炎患者住院27天,花了5万多元。这笔庞大的开支由谁来承担? “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
鲜明的对比。
危机面前,如何对待生命,考验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良知和行动力。“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面对疫情冲击始终秉持的价值标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属于14亿人的共同抗疫记忆。“人民生命重于泰山!只要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负责,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时说的这句话,掷地有声,令人动容,这是一个执政党对人民的深情与担当!
从人民至上的理念,总书记讲到了人民的力量;从赞叹人民的力量,他进而告诫全党要不断造福人民。今年两会前夕,习近平先后到陕西、山西考察,实地了解脱贫攻坚成果进展。“我在大同的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村民们说,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在习近平心中,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最牵挂的事。“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 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回顾自己在陕北黄土地上的贫苦日子和青葱岁月,“扶一把老百姓”的真挚情怀,让人感动,更发人思考。
為国者,以民为基。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贯穿于两会各项工作的逻辑主线,同样是“人民至上”。李克强总理所作改革开放以来篇幅最短的10478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就业、保民生居于突出位置,仅“就业”一词就出现39次,这在历史上可能是首次。突出“人民”,意味着更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民生”二字被牢牢地刻入“国计”的基因里,特别是那一句暖心又给力的“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更是让现场掌声雷动,
让我们回到5月21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的庄严时刻,与会人员集体肃立,向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1分钟。特别场景下的特别仪式,诠释的是对生命的珍视、对国民的敬重、对人性的关怀,更有对人心和共识的凝聚。
1分钟的“静默时间”,开启了特殊时期的特殊两会的大幕。也正是这静默的时间,让中国权力机关的每一次发声,都格外具有沉甸甸的重量。
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关乎每个中国公民衣食住行的法律,不仅完成了新中国几代人拥有一部民法典的历史夙愿,而且为每个中国人提供了从出生到死亡的“全时保护”。综观民法典草案的1260个条款,每一个条款背后都是大写的“人”字。在21世纪的世界版图,它正在写下属于中国民众的“权利宣言”,让人民再一次听到中国立法的声音。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一幅以逶迤群山为主题的巨幅国画《幽燕金秋图》格外醒目。会场的另一侧,一幅书法作品映入眼帘:“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画作和诗作,赞颂的都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讴歌的都是人民群众的伟力。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话语,坚定有力。
“两会时间”已经结束,“人民时间”从不落幕。
●媒体评点: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最为核心的执政理念,也是世界理解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关键钥匙。什么叫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最重要的权利就是生命权和发展权。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这两个权利。从生命权和发展权的角度理解,中共的执政理念和治理智慧,就具有了世界意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与世界经济形势动荡,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可以毫无后顾之忧,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健康、带领人民脱贫,而许多国家的执政者却总是迟疑不决、推三阻四乃至甩锅弃责?因为在人民利益这本“大账”面前,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小算盘”。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如今,国际上疫情仍在持续,中国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吹响。2020年,我们还有很多个时刻,来体会“人民至上”的真味。(韩维正《人民日报海外版》)
◎话题拓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国计民生;人性关怀;深情与担当;“静默”和“有声”;为民情怀,暖人心、聚民心;鲜明的对比;中国声音、中国力量;唯有“人民至上”,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民晚报》《环球时报》《新京报》;央视新闻、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网、澎湃新闻等)